自去年5月去首钢看过月季花之后,看到一些博友拍的首钢特震撼,就想抽空儿再去拍拍。
3月27号上午去八宝山给父亲扫完墓,临时起意又去了一趟首钢,由于老伴儿没带相机,只好用我的卡片机凑乎拍了。
进了厂东门,顺着第一条铁道往左拐,经过陶楼再向东,就看见了第二炼钢厂,厂房大门紧闭,只能拍些各种管道、阀门。







在这些钢铁大家伙面前,人显得很渺小。

为了保护首都的环境,首钢搬迁了。以前老古城附近哪能见到蓝天?




看见这条标语就知道为什么紧闭大门了。

早就听说登上石景山顶可以俯瞰首钢全貌,可就是没上去过。我们在厂区58路试验厂站上车(起始站是苹果园南),经焦化厂、设备库到达终点站五一剧场。
这座雕塑是首钢建厂80周年的纪念。


以前曾多次来这里开大会,那时候可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群情激奋,干劲冲天。

我们顺着一条小路,往山上爬,没走十几分钟,看见一座古井。竟然是石景山区人民政府1983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山上还有一处古建筑群依山而建,上网查了一下,这些古建筑群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石景山的庙宇:元君殿、子孙庙(元君庙)、天空寺、金阁寺、天主宫、神武庙、吕祖庙、药王庙。其中药王庙、神武庙、天主宫、金阁寺为遗址。
石景山古洞:孔雀洞、普观洞、普安洞、还源洞、本来洞、藏经洞,另外在动力厂所属圆形水池北侧还有三座保存较好的古洞。
其它文物建筑:东天门、南天门、西山门、石景山两口双眼古井(其中本来洞西侧的双眼井为2004年出土修复),罗锅桥、石砌函洞砖塔遗迹天主宫过街楼、摩崖石刻区、晾经台、石径台,另外石景山还有碑石五方。据初步考证,晾经台下崖壁上有三个元代龛洞。
修缮文物情况:近几年开始投资修缮。先后修缮了元君殿全部前脸彩画等。元君庙、本来洞(修缮过程中于2005年发掘的)、还源洞、双眼古井、藏经洞、孔雀洞、天空寺,发掘了天主宫、金阁寺遗址。
出土文物情况:明式建筑的正吻、走兽、琉璃瓦、灰瓦、琉璃兽、硫片、石雀替、石额坊、石透风、古钱币、泥塑残骸、博缝头等。(百度)
东天门


碧霞元君庙,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太监钱宁建。据《日下旧闻考》引《戴斗夜谈》记载:嘉靖元年(1522)二月,皇帝派三名官员来石景山把庙拆毁,并命李默撰文叙述毁庙原因。嘉靖皇帝平毁碧霞元君庙,是因为太监钱宁把正德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无恶不作,为所欲为。所以,皇帝把钱宁处死并平毁他所建的一切庙宇。万历年间(1573—1619),董常侍复建碧霞元君庙,虽不如钱宁所建“穷极壮丽”,但仍吸引了不少香客前往。(摘自网络)
碧霞元君庙

东天门附近的御制碑,是雍正乾隆两代帝王在同一石碑上题辞,堪为少有。 现在石碑上被人刻画得乱七八糟,都是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真正想看到的字迹却看不清楚了。

石碑顶部正面

石碑顶部背面

元君殿

西天门


一个个没门的小屋都是石洞
石洞里面是石像




从1983年开始,首钢就对石景山上古建筑群实施保护和修复,这项工作已经持续进行了近30年了,至今仍未完工。
八仙殿的门窗还没有刷漆

三清殿

药王殿

本来洞西侧的这座双眼古井是2004年12月意外发现的,据考古专家考证这个古井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如今泥土已经将它掩埋了大半。古井的测量深度为27米,而它最初应该有70多米深,当年有水的时候,井水的高度应该与永定河水持平。

这是老伴用我的手机拍的。




海拔183米的石景山,即使在少山的北京也算不上高山,历史上它却被称为“燕都第一仙山”,这是为什么呢?
初看这座塔,是不是和颐和园的佛香阁有几分相像?我数了数,要登105级台阶才能上去。


原以为是座古塔,仔细一看漏了馅儿,锈迹斑斑的铁栏杆分明是首钢建的。听一位曾在重机公司质检处工作的人说,这是首钢九几年建的,原来塔内有电梯可以上去,现在门被封死了。


站在塔上,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左边是永定河,远处是门头沟,中间冒白烟的是石景山发电厂的凉水塔。
点击图片看大图(手机拍)






从另一条平坦的大路(汽车可开上去)下山途中,看见这座暗堡,不知是日本侵略军的还是国军的。

山脚下有首钢厂史博物馆,这座“龙烟别墅”,俗称“小白屋”是1919年为建首钢(当时叫“官督商办龙烟铁矿有限公司——石景山炼厂”(简称龙烟公司))首座高炉基座,用采挖的青山石砌成,供高级管理人员和担任技术指导的美国专家格林使用。2007年被北京市规划委和文物局列为“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

这个蒸气机车是以日本1937年制造的蒸汽机车为原型,由国内厂家制造,一直用于首钢鲁家山矿石灰石矿的运输,2002年退役,退役前共运成品石灰石矿2600多万吨。2009年4月27日从鲁家山移至此处。

现在成了拍婚纱照的道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