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齿苋包说起
(2023-10-12 08:28:43)
标签:
文化 |
分类: 美食 |
从马齿苋包说起
粉碎“四人帮”后,开控诉大会,一位陕北老农控诉道:床头还放俩糖罐,一个白糖罐,一个红糖罐,晚上睡觉之前还要吃一个白面馍,想蘸白糖就蘸白糖,想蘸红糖就蘸红糖。
这么生动的想象城里人怕是编不出来。蒋星煜先生的书《以戏代药》记录过一段河南曲子《关公辞曹》——
曹操)(唱):在曹营我待你那样不好?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这场戏在不同的剧种里各有千秋。京剧中关于这个情节的唱词是这样的——
曹操(西皮快板):在曹营我待你恩高意好,上马金下马银美女红袍。保荐你寿亭侯爵禄不小,难道说你忘却了旧日故交!
然而若是给纯朴的乡亲们唱戏,“美女红袍”之类的话怎能打动人?“寿亭侯”又是什么玩意儿?
又有一个版本——
曹操(唱):曹孟德在马上一声大叫,关二弟听我说你且慢逃。在许都我待你哪点儿不好,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苋包。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尚有第四个版本——
曹操(唱):曹孟德骑驴上了八里桥,尊一声关贤弟请你听了,在许昌俺待你哪点儿不好?顿顿饭四个碟儿两个火烧,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俗套,灶火里忙坏了你曹大嫂,摊煎饼调榛椒香油来拌,还给你包了些马齿苋包,芝麻叶杂面条顿顿都有,又蒸了一锅榆钱菜把蒜汁来浇……
“绿豆面拌疙瘩”“白面馍夹腊肉”“萝卜丝拌香油”“摊煎饼调榛椒香油”还有“芝麻叶杂面条”加“马齿苋包”以及“晚上睡觉前还要吃个白面馍,想蘸白糖就蘸白糖,想蘸红糖就蘸红糖”,这都是山西、陕西、豫北、鲁西一带农民贫苦时能想到的最美吃食了。大不过是细粮加上香油香料,或许还有点肉有点糖。乡亲们在台下听着,想象着曹大嫂七个碟子八大碗地在桌上摆开香油煎饼和蒜汁榆钱,感想必定是——哎呀妈呀!这么老些好吃的都拢不住关二爷的心,他还非要回去找他大哥,你们说二爷那得是多忠的人儿啊!
美食观之雅俗
不同阶层的美食观常被文化人作为雅俗之分的佐证。
脂砚斋甲戊本有段眉批:“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捎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拉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
鲁迅在短文《人话》中记载了一个浙西笑话:“是大热天的正午,一个农妇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叹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还不是在床上睡午觉,醒过来的时候,就叫道:太监,拿个柿饼来!”鲁迅引述后尖锐地说:“在下等华人自己,那时也许未必这么说,即使这么说,也并不以为笑话的。”
贾平凹也讲过一个段子——两个农民聊天,问:你说蒋委员长每天都吃什么饭?答:肯定是顿顿捞一碗干面,油泼的辣子还调得红红!
陕北老农不晓得浙江人蒋介石是从不食辣的。他的食谱简单,即便宴客也不过四菜一汤。而他自己喜欢江浙小菜,比如腌笋是随从们每年准备的,他喜欢蘸着芝麻酱吃。
然而你要以为蒋介石如农民般朴素地以小菜为乐也就错了。《湖南文史》有篇文章专门介绍过他的饮食习惯,蒋介石的早餐一般饮用牛奶之类的饮料,还有一杯参汤,但参汤有时是置而不饮。他多年的侍从对此都不解其意。蒋介石曾对宋美龄说过,如果平时养成了每日必喝参汤的习惯,遇战事赴前沿阵地没有这样的饮食或不能饮用这样的饮食,就会因不习惯而感到难受。
每天早上晾着一杯参汤的今人也算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