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羊肉铺
羊肉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72
  • 关注人气: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浑水粑

(2020-02-20 19:45:09)
标签:

文化

分类: 美食

  浑水粑

          “粑粑”二字在川南饮食中有重要地位

粑,是南方特别是西南一带的称谓用语,常用两字复语,说成“粑粑”。通俗地说,粑粑是米面等制品中一类质地软糯的糕点统称,俗谚云“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当然,粑与糕在很多时候可以通用,如年糕、白糕、伦敦糕、马拉糕、马蹄糕等。大致而言,北言糕南称粑,虽不全是,但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和各自的特色。

作为川味小吃四大流派之一,川南小吃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就要数“粑粑”了,各种工艺、各种样式、各种风味的粑粑多不胜数,超过百种,著名的有糍粑、黄粑、泡粑、冻粑、猪儿粑、糖油粑粑、桐子粑、熨斗粑、三角粑、福字粑、清明粑、重阳粑、焖笼粑等。川南人甚至管酥肉叫酥肉粑粑、圆肉叫圆肉粑粑或粑粑肉、汤圆叫汤圆粑粑,可见“粑粑”二字在川南饮食中具有重要地位,寄托着深厚的饮食情感,蕴藏着浓浓家乡味道。

浑水粑就是众多粑粑中的代表,流行于川渝及滇黔地区,如泸州浑水粑、宜宾筠连浑水粑、重庆武陵浑水粑、赤水大同浑水粑、等。在这些地方,浑水粑是民间用来待客和过节的传统喜庆美食。

   详解各种浑水粑

民间制作传统浑水粑,先是将糯米稻草烧灰,再将稻草灰放入锅里加清水烧开,之后开水降温、灰渣沉底,滤掉灰渣即得到呈碱性稻灰水。因为稻灰水是现做现用,沉淀时间较短,不可能完全沉淀清澈,呈混浊状,用此稻灰浑水做的粑粑故名“浑水粑”,也称作灰水粑、灰粑。

原料一般选用糯米、大米,淘洗干净后用稻灰水浸泡至充分涨发,用石磨磨制成米浆,装入细密的口袋吊起滤掉多余的水分,制成吊浆湿粉团,即浑水粑生坯。接下来的制法则有多种,常见的为蒸与煎炸。乡镇集市所卖的早点浑水粑多数是采用蒸的方式制作,热气腾腾,喷香诱人。将浑水粑生坯包入馅料,搓成胖乎乎的椭圆条,垫上菜叶子或者是油桐叶、荷叶、芭蕉叶、黄粑叶之类的,放置于大锑锅隔子上或者蒸笼上蒸制成熟。远看色泽淡绿绿、绿荫荫的,近看灰白无瑕,吃时夹起蘸红糖水、白糖等,口感细腻、糍糯、粑软、富有弹性。因为稻灰水里有碱性,而红糖能很好地去其碱味,因此蘸红糖水食用最佳。如果是炸制,则取浑水粑生坯包入馅料,放入油锅中炸制成熟、呈金黄色即可。炸好的浑水粑色泽金黄,外酥内软,糍糯鲜香,同样可以蘸红糖水,或与各类蘸水搭配食用。

浑水粑除了采用吊浆制成外,还有采用不吊浆的制法,即将磨制好的米浆倒入锅内烧开搅拌,加入食用碱水或石灰水使其成熟后颜色变暗绿,舀出冷却后即可食用。取生坯包入馅料,入油中炸至成熟,呈金黄色,或是将生坯切成豆腐块状,阴晾至半干后入油煎炸。还可在泡制和磨制时加入一些蔬菜汁,如丝瓜叶汁、菠菜叶汁、红苋菜汁等,使制作出来的浑水粑具有各种颜色,增加美感,丰富味感。尤其是加入丝瓜叶汁的浑水粑十分流行,其晶莹嫩绿,入口软糯,丝瓜叶的清香伴随着嚼动而散开,刺激舌头上的每一个味蕾,浑水粑柔柔地滑过舌尖,回味悠长。

浑水粑的馅心可以千变万化,可盐可甜,可荤可素。甜馅以五仁馅心及白糖猪油等为主,咸馅以猪肉丁、芽菜、干笋等为主,与包子馅心可以通用。

浑水粑的民俗寓意

浑水粑是源自民间的乡村小吃,体现了传统的农耕饮食文化。川南人一般在秋季打谷子之后、白露之前做第一顿浑水粑,此时稻草、稻谷都晒干了,正是一年的新产,做出来的粑粑品质最佳。白露是老黄历中粮食新旧的分界,有经验的老人懂得,用白露之前的新米煮饭,米汤更稠更香,白露之后,时间越长,稻米的老米味越明显,煮饭的米汤也逐渐变稀、香味渐次减弱,故农村吃新都必须在白露之前举行。过去有很传统的吃新祭天地仪式,敬神之后的第一碗新米饭是喂给家里的狗——传说中稻谷是天狗从天庭带到人间的,以示对狗的感恩。

做一顿浑水粑,不仅是尝新,还有其它民俗寓意。因为其原料以饭米为主,具有黏性,吃浑水粑象征着堵耗子洞,不仅是堵家里的耗子洞,也堵外稻田田坎上的耗子洞,这是对新一年稻谷丰收的庆祝及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煲仔小黄鱼
后一篇:爆炒绿豆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