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新村是南京民国建筑历史风貌区,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高级公务员的住宅区。它体现出南京人的性格,既古老又时尚。
说古老,是它的命名“桃源”。
那时的人们,除了胜利的喜悦,少不了的依旧是日常生活。除了饮食,便是起居。口味会随着迁徙而飘移,而住处却不会随同人们行走。于是,搭建住所,一如远古人们的所做所为。因为有过苦难的迁徙,于是人们给自己的家园取了这么一个温馨的名字;因为有了这么一份寄托,所以就有了“桃花源”里的梦;因为有了苦难后的相聚,所以在这里又增加了一个“新”。
说到“时尚”,你可以从这里的外观看起:

高处的墙壁,是满墙的黄色的水泥拉皮,充满暖意。而门前的立柱,却是深灰色的一如战争的冷酷。它仿佛还在提醒人们:眼下的生活必然是困苦的。

即便是家门,也是窄窄的。窗户也不够敞亮,因为罩上了铁制的防护栏。这“米”字形的图案,和那阳台上的图案,保持着一致,暗示着一种警觉,一种对峙。

好在家门口有了绿色的植物,月季花。一开始,肯定是低矮的,但它们昂起了头,和那些进进出出的孩子们一样,在时光的流逝中成长着。
所以今天站在这里,绿色的枝叶已经高过了头顶,成为这墙角和巷口的一道风景。这“时尚”,今天我们称之为“民国风”,说的是建筑的式样,但这式样,对今天看惯了高楼大厦,玻璃幕墙的我们,眼前这高高的用来透气的老虎窗,这低矮的窄门,以及进入门厅口后向上延伸转折的木制楼梯,还有站立在阳台上的眺望,一切的一切,能够引发我们怎样的怀想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