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淮桥边紫藤亭的记忆——记城市山水画家季春红的第一画室

标签:
秦淮河镇淮桥聚宝门季春红国画 |
分类: 城南忆旧 |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聚宝门(今天称作中华门)下,镇淮桥边,紫藤亭后,在 “永茂烟酒食品商店”的二楼上,有一间画室。
今天,因为中华路的拓宽,这间画室已经消失了。好在,紫藤亭依旧,它还能够佐证:当年的夜晚,那陪伴年轻画家的灯光,时常迟迟不肯熄灭。
这间画室的主人,便是画家龙老的学生,我称之为“城市山水画家”的季春红。
因为从事方志工作,我对人物的记录,往往从“传主”人生起步阶段的生活环境开始。
她说,因为从小喜欢画画,在“向阳院”里出了名,邻居里的一位老师介绍她拜龙老为师学习素描。
她说,因为喜欢画画,一次到夫子庙贡院西街的同学家玩,在邻居小屋的窗外,她看见里面一位老者,看见里面墙壁上悬挂的书画作品。因为性格内向,按照南京话说叫“不出炭”,她只是远远地眺望。后来,还是那位老先生细心地观察到了,让她同学的妈妈转告,才走进去细看。
后来,也还是那位老先生,介绍她向小百花巷3号的董伯先生学习国画。
——这使我想起“动漫鼻祖”万籁鸣先生的回忆文章,文章里所记叙的儿时到夫子庙观看画师绘画的情景。年代不同,情景却何其相似!
她说,因为也是喜欢画画,父亲的一位朋友,将紫藤亭后“永茂烟酒食品商店”的二楼小屋让给她作为画室。她很欣慰地说:很早,自己就拥有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季春红说,这三十年里,她保持了一份对爱好的“坚守”。
之所以称季春红为“城市山水画家”,是因为我想到:
这三十年里,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城市里的山水,还有城市里人心的宁静。而季春红,正是因为这份“坚守”,才让我们看到她经过“观物成像”(参见《澄怀味象—季春红中国画作品集》画作“禅乐之八”的题记),在笔下呈现出的山水之美。
眼前的石碑,记载了镇淮桥与十里秦淮的历史。如果进一步要求它也能记下周边居民中独特人物的历史,自然是不可能的。而这样的记忆,是否也需要留存下来呢?!
附:
1、殷高巷龙氏旧居向我们呈现了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a7068c010126nb.html
2、季春红《画扇 随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b88aba0100eksj.html
3、季春红部分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