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黔东南的镇远,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翠绿的河流、险峻的山谷、优秀的传统建筑,以及保持良好的体现于民居、饮食等方面的浓郁地域风情,尤为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对历史记忆有着的良好解读与展示。因此我建议,趁着奢靡、低俗之风还没有侵入,赶紧来感受一下它绝美的风光、厚重的历史,还有纯朴的民风吧!以此文为证——恕我大言不惭地说!
1、舞(要加三点水哦![氵舞])阳河畔


第一眼,翠绿的水色与悠长古朴的街道。

第二眼,“青龙洞古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张元济先生称为“悬空寺、云冈石窟没这么精美”。


第三眼,祝圣桥与新大桥。祝圣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新大桥的建设自民国八年(1919)开始一直持续到解放前,1950年终于建成。
2、两个展览馆

镇远历史文化展览馆,原为邹姓家族祠堂,三面围墙是高高的封火墙,临街的“大门”建成石牌坊模样。

内部布局为两进天井的四合院,分前殿、后殿及两侧厢房。祠内现存的石雕、木雕均为上乘精品。





展览馆的陈列主题,有小镇的发展、民族风情、民族节日、民居撷萃等。

镇远拥有的另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和平村”,是“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镇远和平村工作队”的简称,亦称“第二日俘收容所”。
3、两户民居


在迎街的店铺吃晚饭。开饭前偶然看到后面有一户人家,经过访谈,发现他们的家虽普通却不平凡。用时髦的话说,应该算是“留守家庭”。
儿子与儿媳在湖南打工,老先生退休在家,虽说身体不太好,“精神头”却不同一般。由老太太负责烧饭兼照顾老人与孙女俩。


清晨,爬上高坡,古巷里有一户老宅。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恰好一位老太太坐在高台上的门边,旁边还有一只宠物狗。
4、两本文集

在我的书房里,有两本带回来的文集:《我爱黔东南》与《黔山尽处楚溪头——镇远的历史记忆》。《我爱黔东南》出版于1992年,向全社会征集稿件。书价定价三元,现在的卖价还是三元!另一本,出自“中国名城镇镇远历史文化研究会”,收集了自古而今的文章88篇。书前是从书店里买来的工艺品,黄平农民手制的生肖泥哨。
5、群山之巅


这使我想起林则徐的诗句:“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不敢俯睨千丈渊,昂头但见山插天”。

向北眺望,府城城墙遗址屹立于石屏山绝顶处。

顺着山势往下走,心中才越来越踏实。
站在祝圣桥上,前方的山峦层层迭起,比一首朦胧诗还要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