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大慈寺盛开的曼陀罗花

标签:
寺庙花木欣赏文化 |
分类: 原创游记 |
但对于一个千里迢迢赶来的游客而言,在清晨迎面遇上盛开着的曼陀罗花,不能说不是一件幸事!
其一,曼陀罗花是我遇上便喜欢的花。冒一看,花形好似牵牛花,却有诸多不同:首先,它在庭院里独立生长,绝不需要攀附其他;其次,它的枝叶舒张,花朵比牵牛花要大得许多,却能够“低下头”、颇有几分“羞涩地”开放,而且意外的是芳香四溢,让你陶醉其中。
讲到“陶醉”,《本草纲目》的作者,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还真由此醉了一场:一日李时珍翻阅一书,见一行字,“蔓陀罗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李时珍兴致大起,此花果真如此神奇吗?众人兴许满腹狐疑之后一笑了之,李时珍笑之,思之,并未弃之。尔后,他登山寻觅,终见数枝蔓陀花于眼前,于是,仿书中所叙,笑采。拿回家后,洗净,酿成酒。饮之半酣后,证实蔓陀罗花酿酒后饮之之所以令人或笑或舞,乃其对人有麻醉功能,使人产生一种幻想,故而有此趣态。由此,李时珍发现了蔓陀罗花这一疗病之新草药,继而记之于《本草纲目》。
曼陀罗花的梵语是Mandarava。在佛经中,曼陀罗花是适意的意思。就是说,见到它的人都会感到愉悦。它包含着洞察幽明,超然觉悟,幻化无穷的精神。关于它的颜色,有这样的说法:金色曼陀罗——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白色曼陀罗——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
四川大学段玉明先生撰有《唐宋大慈寺与成都社会》一文,内容丰富。其中指出:大慈寺花木也是成都士庶游赏内容之一。并录段义宗《题大慈寺芍药》一诗:“浮花不与众花同,为感髙僧护法功。繁蕊夜铺方丈月,异香朝散讲筵风。寻真自得心源静,观色非贪眼界空。好是芳馨堪供养,天敎生在释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