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关山度若飞
芙蓉镇故事太多 !最早听说,还是从古华的小说里,那是八十年始,所谓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发轫期,国内文坛冲破了十几年沉寂,一些较有影响作品陆续发表。古华长篇小说《芙蓉镇》就登载在81年文学刊物《当代》第一期,那时印象还十分模糊,隐约觉得这是隐没在湘西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岁月很久远,断断续续世事变化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命运,卖米豆腐女人的悲喜线索,凝聚了留在岁月里的烙印。
再后来,导演谢晋把《芙蓉镇》搬上了银幕,山外人普遍知晓了芙蓉镇,而渐渐淡忘了它本来的名字——王村

正是湘西连绵梅雨时,由张家界到凤凰途中特意去了芙蓉镇,雨敲打在湿漉漉石板上,记忆碎片就在脚下,五里青石板长街跨越了两千多年厚重历史,这里原是秦汉时土王的王都,古称酉阳,紧临酉水北岸,通川黔、达鄂泸,舟楫之便,得天独厚。历来为商贾聚集水陆码头,至今古城楼、土王府等诸多文物遗迹仍保留完好,战国时代所立的“溪洲铜柱”依然如故。上面铭文记载当年楚王与土司罢兵言和的盟约。镇中土家族风情浓郁,街旁板门店铺,湘西特产凌琳满目

土家族老人,八十多岁了精神矍铄,告诉我他最喜欢看足球节目,遇有球赛,几乎通宵看完。有个老实巴交儿子,蹲家里闲不住,刚去山里侍弄柑橘地去了,只有一个孙子正在天津大学读书,临考上那年镇上和村子里都给发放了奖金,说是给芙蓉镇(王村)争了光。邀我进堂屋里喝茶聊天,雨季里堂屋地面湿漉漉一层水,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实在呆不住,告辞出来,适应不了湘西潮湿的气候,告诫老人家尽量别长坐在屋里,看到当地许多人裸露的踝关节都是风湿红肿的

”笑呵呵“的腊肉猪脸,一嘟噜一嘟噜晾晒的腊肉,成笸箩的鱼干,处处都透出浓郁的湘西农家风味特点

芙蓉镇略显落寂,或许赶上梅雨连绵,店铺都极为冷清,一些开店老板告诉我原本不是这样,很热闹,游人很多,买卖也好做,后随着凤凰等地收取入城“门票”,这里也开始把住街口收百元门票,一些商家停业了几天以示反对,但最终不了了之,游人也骤减了。或许这里有说不清的利益关系,商家的买卖清淡了,有的人腰包鼓了....哎!古镇走过了两千年沧桑,太多的故事啊

游人撑起伞走在青石板路上,那感觉就像是走在漫长岁月里,一切都是那么沧桑,坦然地、慢慢踱出历史风雨的味道,悠远的、夹杂着土家族那种淳淳的风情,斑驳的石板路,湿滑的黏住人的思绪,静静的街巷,很有年代感的老屋,一排排吊脚楼,住民悠闲而又期待的眼神,都让人深深品咂这湘西名镇古老而厚重的味道.....

悠闲抽着当地土烟,清淡的生意,让人们很无奈。虽地处湘西深山,土家族、苗族等为主居住在这里,芙蓉镇里看的大多数还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大多走出了大山,到外面去打工赚钱,再美的山水也羁绊不住他们想见世面闯荡的心啦,无论什么民族。米豆腐、姜糖、牛角梳、酉水野生鱼,芙蓉镇值得逛,值得买的地道东西不少


年轻人大多进城了,老年人孤独的守候着岁月,芙蓉镇经历了太多的变迁,祖祖辈辈守候着大山、酉水,靠山水、靠老天吃饭的日子发生了改变,湘西周边开发旅游资源的地方太多,芙蓉镇l旅游红火的日子已是过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岁月将演绎这个千年古镇的明天.....

酉水给芙蓉镇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鱼虾,这条发源于湖北宣恩注入洞庭湖的滚滚江河,流淌了亘古文明和神奇,是芙蓉镇的母亲河,虽梅雨连绵,仍随处可见摆放的干鱼

多少岁月湮灭风雨中,一座座老屋,一级级石阶都是芙蓉镇的历史......



山里人付出了太多辛苦,芙蓉镇渴望富裕,青石板路旁太多的“刘晓庆米粉店”(演员刘晓庆曾在电影《芙蓉镇》里扮演卖米粉致富的胡玉音),一大碗仅五元钱的湘西米粉确实香甜,但清淡的生意,寥寥的游人,能吃多少碗米粉,大山里的岁月能耐住多少贫寒。人在路上走了太多的古镇,最让人难忘和感动的还是芙蓉镇,就像压在心头的沉重.....

平静酉水,层叠瀑布,芙蓉镇厚重优美到极致,岁月飘落风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