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若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74
  • 关注人气:4,9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归故土闯关东人为何受排斥?

(2009-04-21 12:43:14)
标签:

山东人

闯关东

民风

盲流

三年自然灾害

分类: 观点评论

    文/关山度若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许多当年闯关东的老山东的后辈,现在又以东北人的身份,回到了他们几代人梦牵魂绕的胶东半岛,回到了祖辈们繁衍生息过的齐鲁大地。追溯起来,这些东北人和山东当地人,应该同属一个根,有许多人还存在没出五服的血缘关系
 
但时至今天,或许是因为胶东半岛一些地方已经富裕了,或许现在的山东人已不是昔日那些靠闯关东的乡亲,经常寄钱、捎粮食去接济的吃地瓜干度日的父老乡亲了,不知道是历史的轮回,还是人性里低俗因素的显现?一些人竟然开始诋毁和丑化起东北人来!在河南人、安徽人曾被妖魔化的情况逐渐沉寂后,一些山东人开始对本是同祖同宗的东北人从心理上产生排斥和诟骂。
 
东北人祖籍很多都是胶东半岛的烟台、龙口、荣城、胶县、黄县,以及即密、诸城、莒县、德州等地,基本上都是清末民初以来,因为灾荒或者躲避战乱,背井离乡,从烟台、龙口等乘船到营口,然后再由营口北上关东各地的山东人。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东北人,是解放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摆脱靠吃地瓜干、地瓜秧活命的苦日子,连家带口由山东跑到关东讨生活的所谓“盲流”。
 
当时各地的民风都比较淳厚,没有因为个别盲流违法作案,人们就对整个山东人歧视、咒骂的,因为个别人打击一大片的行为,为人们所不容,另外在东北山东移民占非常大的比例,谁要是公然的跳出来骂整个山东人,当时在东北的地面上是很难生活下去。
 
现在一些山东人,因为个别回到故土的东北人在当地做了违法事情,或者打仗斗殴等行为,竟然时不时出现以偏概全,对整个东北人形象产生厌恶,,或者带有某种程度区域歧视的言行。
 
山东曾是许多东北人梦牵魂绕的故乡,是他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精神家园,随着社会开放,人们流动迁移自由度的加大,特别是近几年东北经济处于转型期,许多人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和生存方式,为摆脱困境和寻求外出创业发展的机会,许多东北人又回到了他们祖辈生活过的山东。

 但是现在的民风和人们的道德观念已经和人们记忆中几十年前有很大差别。凡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在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中国最大的人员流动,就是许多人都想方设法往相对富庶的东北迁移,大批的所谓山东盲流涌入东北,也造成了东北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上的混乱,当时人们对这种现象比较宽容和理解,一些东北人在本身也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热情接待这些饥饿无助的父老乡亲,向他们打探山东闹饥荒情况,把家里仅有的活命的粮食拿出来,做饭给老乡吃,无私帮助一些没有任何亲属关系的山东人。如果说有私心,就是一些东北人,比较要脸面,唯恐对逃难来的山东老乡怠慢和接待不周,以后被传回到山东老家去,被家乡人看不起和笑话!当时一些热心肠的东北人,还尽最大能力,帮助山东人在城里找到工作,让他们能站住脚;在农村,一些东北人更是没黑没夜的,帮助山东老乡盖房子、开荒种地,让他们在关东山的黑土地上,过上了衣食丰足的生活。
 
可以说:目前,被个别山东人排斥和诟骂的东北人恰恰是山东人自己祖辈和父辈的后人,东北人所具有的豪爽、正直、仗义、疾恶如仇等品德,恰恰是最本色的,在山东本土上已渐行渐远,真正老一辈山东人的优良传统。  
  
广袤的关东大地,孕育了东北人的淳朴民风,白山黑水造就了东北人的善良心地和宽阔胸怀,虽然市场经济下,各地的民风发生了一些不应有的变化,但是总体上看,老一辈山东人的优良传统,仍然被现在的东北人,世代传承和执拗的坚守着, 仍在关东大地生活,或者在外闯荡的一些东北人,还能比较好的坚持,经济状况如何变化,优良传统不能丢,关东人的风骨不能变的观念。

  令人
慨叹的是民风淳厚的山东一些人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早已不是昔日贫困的山东,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优裕的经济状况,又同时异化了一些人原有的的良好品行,个别人甚至采取“曾经被狼咬过,就要变成像狼那样,继续去咬别人”的处世观念,以不太健康的心态去对待正常的外来“移民”现象,在对不同区域人们的形象、特点,和区域文化的评论时,产生“偏差”,做出了损害了人们感情的一些事情.     
 
毋需言,现实中也确实有一些东北人中的败类,在各地作出了一些为东北人脸上抹黑的事情,他们的以强凌弱、参与恶势力行为,也同样被绝大多数东北人瞧不起,如何诟骂他们都不过分,但是,他们毕竟是东北人中的极少数,根本代表不了整个东北人的形象。另外现在四处漂泊的东北人,有许多人还属于弱势群体,有些人从事着令人诟病的低俗行业,这里既有让人憎恶和鞭挞的一方面,也有让人同情和辛酸的一面,我想,这里面也包含着深刻的原因,值得人们去深思.

 至于一些东北人遇事时爱用拳头说话,在被人欺骗,或者受到欺侮时,愿意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以及爱面子、知恩图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则常常容易被人利用,干出让人痛骂的事情来,这也是东北人性格中最大的弱点方面,是需要一些东北人必须警醒和着力改变的问题。 
 
低俗的人、坏人在任何区域中的群体中也都是存在的,事实上,不可能东北人个个都是活雷锋,但是,也不可能东北人堆里全是坏人,因为任何地域里的人都是有层次高低、和相对好坏之分,如果哪个地域里的个别人在外面作出了违法犯案的坏事,人们就一起对哪个地域的整体人群去攻击、去诋毁、去妖魔化,我想除了由于国民性中固有的劣根性表现外;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各个省份、各个区域相互间加大了人口流动融合,在某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益方面,在不同的区域文化、人文特点交汇、价值观念等等方面,发生了交叉和碰撞,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各地的一些新闻媒体,尤其是一些法制类专栏节目, 在对当地一些案例进行报道时,对一些犯罪嫌疑人户籍所在地的强调,也容易起到不好的误导作用。其实一些人的违法行为, 和他后来实际长期居住生活的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关怀、社会治安以及对犯罪的预防、教育、打击力度等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而和犯罪嫌疑人本身的出生地甚至是他的祖籍的是哪的,应该是没有必然的联系。  
 
无论是东北人、山东人、还是中国其它区域的人,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秀性格特点和整体形象,都具有民族精神、民族脊梁中一些非常优秀的东西!都不应该随意去诋毁!妖魔化别人的时候,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人们的不健康心理,表现出了一些国民的基本素质需要不断地提高。

 
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过程,在中国社会实际上已逐渐进入以信息和服务为主的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人们跨区域的迁移或相互交融将是长时间内的一种社会现象,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中心城市,各方面如何在政策制定和宏观引导上,以及新的区域文化的创设上,提供一些条件,促使人们在相互接纳和融合中心相通、手相”,共创美好生活,是一个应该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