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觅亲情——读胡性能中篇小说《消失的祖父》
(2016-04-12 20:05:36)
标签:
胡性能消失的祖父中篇小说 |
分类: 书海泛舟:书评 |
何处觅亲情
——读胡性能中篇小说《消失的祖父》
文/徐义平
何处觅亲情?似乎不是一个好的题目。读完胡性能的中篇小说《消失的祖父》,脑海倏然想到的就是何处觅亲情,源于他为读者演绎一段渐行渐远的亲情脉络。这种道德沦丧的忧患意识,不能不引人注意。
祖父的历史,一时真的无法说清。他在家娶妻,生育过一男二女,却又在外面与一位十七岁的少女同居;曾经远征缅甸抗战九死一生,回国以后却坐了十四年的大狱,连儿女都嫌弃他,以致晚年出走,渺无音讯。正如小说结尾的几种猜测:打入国军的谍报人员,肩负新的使命继续在缅甸潜伏;不是潜伏在国军里的地下党特工,当初随国民党残部出走,完全是走投无路;虽是地下党肩负特殊使命的谍报人员,同时是双面间谍。而这一些只是猜测,没有充足的证据,所以祖父的历史迷雾重重。
为了破解祖父历史之谜,“我”多方寻觅,终于了解一些秘密。小时候曾在大姑妈家看过祖父年轻时的照片,偶然的机会也见过一本丹城黄埔军校同学会出的内部刊物,上面赫然印有祖父的大名聂保修(黄埔第十一期学生)。后来,辗转从祖父同居的女子处看到祖父出狱后申诉材料复印件上的一段文字:“一九四二年二月十日,我跟随第六军直属部队,从昆明出发。第一天步行至安宁,以后才乘车沿滇缅路西进,途中宿营两夜,并在楚雄过了阴历辛巳年的大年夜,第三天才到达芒市。”但这并不能说明自己是“地下党肩负特殊使命的谍报人员”。祖父出狱后曾回到丹城(一九八一年的最后一天),虽然大姑曾告诉“我”祖父“戴着红花,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笔挺的军装,从丹城的东街走过,威风得不得了”,那是祖父一九四三年离开丹城重返抗日战场的一幕,这时已经离开丹城近四十年,当年还没有出世的父亲却因为祖父的历史,考上大学上不了,工作上刚有起色,所以仅是收留了祖父,从来不与祖父交流,似乎就是陌生人,甚至不允许“我”与祖父交往。自然无法了解祖父的历史。等到父亲一九九九年退休,才觉得祖父“好像真的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这是又中风了,可是祖父早已失踪十余年了。“我”也曾多方求证祖父地下党的身份,但当年地下组织为了安全通常单线联系,好不容易搜索到的“上级”黄敏文早已作古,一波未平,一起一波。最终找到祖父当年在外面同居的少女安青,此时也已年愈古稀之年,而且患有抑郁症。尽管安青能从“我”酷似祖父的外表,回忆一部分往事,只能说明祖父失踪之前与她有过重逢,至于祖父的历史,也无从证明什么。
祖父的历史仍是一个大大的谜团。父亲当年不与祖父交流,甚至觉得祖父连累了自己,等到想要解开谜团,祖父已经失踪。这些沉稳平实的叙述,无形之中涉及中国的一些政治活动。亲情也就在其中迷失了,变成渐行渐远的历史。
读胡性能的小说,似乎有川端康成和罗伯·格里耶的影子,是耶?非耶?这种道德沦丧的忧患意识,不能不引人注意。
2016.4.12,晚,望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