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如何选择种薯
首先决定种什么品种,因地制宜,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的、经过试种过的种薯;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土壤、水源、电力、交通、冷库、加工以及各产区特别是替代性强的产区的种植等情况,选择是淀粉型、薯片、薯条、菜薯还是种薯;还是早熟型或晚熟型,是普通薯还是绿色有机或者功能薯等。
种子是任何作物的基础,尤其对马铃薯种薯而言,好的种薯是增产丰收的先决条件,科学选择种薯是种植的前提。
种薯带病毒、病菌是造成田间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切断病源,预防病害,提高出苗率,达到苗全壮,出苗整齐一致,为马铃害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种薯出窖后,必须精选种薯。
马铃薯种薯存在着退化现象,内在病毒,病害,其在田间表现植株变矮,分枝减少,叶片皱缩,生长势衰退,块茎小,产量明显下降。
即使是脱毒种薯,在脱毒种薯繁育中,也会因为技术、设施、基础苗检测、栽培基质、管理等各种因素,各种业公司种薯生产条件参差不齐,形成了种薯质量不同差异。
其次选择种薯遵循以下几点:
1、选择具有生产资质规范企业种薯,了解源头到大田繁种是否具备条件。
2、源头基础苗是否经过资质专业检测,检测后所具有的检测书。
3、繁种田是否经过当地植保,种检部门进行田间跟踪监测。
4、了解原原种生产防虫网室、栽培基质设施条件是否达标。
5、了解大田繁育种植档案,产地、土壤轮作、病害防御、生育年龄、植株长势、病毒株比例。
6、生产的 种子大小均匀一致,薯型好,形状符合品种特性,芽眼浅,无破皮,无机械伤。
7、种薯切开无内变色,无腐烂。
8、是否具备良好的仓储条件及储藏技术管理
9、种薯选择的标准是:具有本品种特征,表皮光滑、柔嫩、皮色鲜艳、无病虫、无冻伤的块茎作种。凡薯皮龟裂、畸形、尖头,皮色暗淡、芽眼凸出、有病斑、受冻、老化等块茎,均应坚决淘汰。如出窖时块茎已萌芽,则应选择具粗壮芽的块茎,淘汰幼芽纤细或丛生纤细幼芽的块茎。
二、怎样打破马铃薯块茎的休眠?
一季作地区利用秋薯留种的薯块春播, 或二季作地区利用刚收获不久的春薯秋播时,都会遇到种薯处于休眠期而不能发芽的问题。
如果采用休眠状态的薯块播种,不仅会使出苗期延长,而且会造成缺苗断垄。如果催芽时种薯还没通过休眠,则可用物理方法或激素进行处理,提前发芽。生产上人为打破休眠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物理方法
2、激素处理
配制赤霉酸时,需先用少量酒精溶解,然后再用水稀释至需要的浓度。
赤霉酸的浓度为2~10毫克/千克,整薯催芽时,可用5~10毫克/千克的浓度,侵泡5~10分钟;切块时,赤霉酸的浓度要小些,用1~3毫克/千克。
赤霉酸的浓度为0.1%--0.3%,用溶液喷洒或短时间(5~10分钟)浸泡后,进行能芽。
液体浸种千万不能把带有青枯病、环腐病的块茎混入,否则浸种的溶液会变成病菌的接种液,可使的健康薯都变成病薯,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防止这类情况发生,在病区用药液催芽,可改浸种为喷雾,即把赤霉酸或硫脲的溶液用喷雾器喷在催芽的块茎上,然后再埋入湿沙中催芽,这样既可避种薯大量感病,有能起到药剂催芽的效果。
也可在马铃薯收获前2-3周,用15-50毫克千克赤霉酸溶液喷洒植株,收获后的马铃薯也能提前萌发。
脱毒种薯生产中,用0.33毫升/千克兰地特(rindte,
3、其他处理
三、马铃薯种薯如何进行正确切块?
由于目前我国种薯生产中还没有普遍采用小整薯生产技术,整薯播种的比例还很小,因此,通常需要将种薯进行切块,特别是当种薯块茎较大时,通过切块可以节省大量的种薯,提高繁殖系数。
当脱毒种薯还没有完全普及,农民利用自留种时,应当留较大的块茎作种薯,因为大块茎带病毒的比例比中、小块茎要低,利用这些大块茎作种薯,必须对大种薯进行切块。
切块最大的缺陷就是会传播一些病毒和类病毒病害以及细菌性病害。
用切块播种时,应先切块,后催芽,目的是打破顶端优势,使块茎所有的芽眼都能萌发。特别是生理年龄处于顶芽期的种薯,如不先切块,利用整薯催芽时,顶芽催得很长,切块中下部的芽却被抑制,很少萌发。
用切块繁殖,可以减少用种量,一般将种薯切成20~25克的薯块(小薯不需要切块,可以直接播种),一个种薯可以切成3~5块。在同样条件下,切块催芽比整薯催芽发芽率高得多。也可打破休眠,提早发芽。
2、切块方法切块时应注意选用健康种薯播种
一般重量50克以下的小薯可不进行切块,直接用小薯播种;
重50~100克的种薯,纵向一切两瓣;
重100~150克的种薯,采用纵斜切法,把种薯切成四瓣
重150克以上的种薯,从尾部根据芽眼多少,依芽眼纵斜方向将种薯切成立体三角形的若干小块,
3、注意事项:
只能切成块,不能切成片,尽量把芽在切块中间,千万不能削皮去顶芽。
切块时应充分利用顶端优势,使薯块尽量带顶芽。
切块时应靠近芽眼的地方下刀,以利发根。
切块时应注意使伤口尽量小。
通过切块,对种薯作进-步的挑选,发现老龄薯、畸形薯、杂色薯,应随切随挑出去,病薯更应坚决去除。
凡发现块茎表皮有病症的,应随时剔除。
感染了青枯病、环腐病的种薯表皮上是不易识别的,要在切开后才能发现病症。病薯一般会形成黄圈并有锈点,薯尾较明显,严重时可挤出乳白色乳黄色的菌脓,遇到此类病害的薯块时,一定要对使用过的切刀进行消毒,如果不把切刀消毒,继续切块就会造成病菌大量传染,这时切刀就变为青枯病、环腐病的主要传染源。
因此马铃薯切块时,要多准备几把切刀进行清毒,当用用一把刀时,要把另一把刀泡在消毒液中消毒,每切完一个种薯换另一把刀,以防止切块过程中传播病毒。
切刀消毒有以下几种办法:
1、
2、
3、
4、
五、马铃薯切块后如何防止薯块腐烂?
种薯切块后可用草木灰或药剂拌种防止薯块腐烂。
1、草木灰拌种
2、药剂拌种
也可使用一些专用拌种剂,拌种套餐促进早出苗2-3天而且确保苗齐苗壮消灭种薯携带的病毒,抗冻,芽胖、苗壮、降低晚疫病、黑痣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能预防苗期蚜虫、以及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的危害。
3、拌种注意:
3.1、首先要选好拌种的天气,阴天或雨天不适合拌种,种块不易晾干,易霉烂。
3.2、选好拌种的地点,不能放在直接在水泥地上拌种,水泥地地面温度低,种块容易受冻害,而且水泥地易吸药液,影响药效。
3.3、选择合适的拌种剂产品,拌种剂中一定要含有高端杀菌剂,保护种块不腐烂。
注意:要慎用三唑酮拌种,否则会造成伤芽绝苗。
六、马铃薯不宜采用切块的情形有哪些?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种薯不宜切块。
1、播种地块的土壤太干或太湿、土温太冷或太热时不宜切块。各地在正常的天气条件下,土温应该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土壤不宜太湿。
2、种薯生理年龄太老的不宜切块,当种薯发蔫发软、薯皮皱、发芽长于2厘米时,切块易引起腐烂。
3、种薯小于50克的不宜切块。
4、夏播和秋播因温度、湿度高,种薯切块后极易腐烂,不切块。
(文章取自互联网,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