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家棋齐家

(2013-10-30 09:27:14)
标签:

转载

走进家棋:修身,齐家,福天下!
原文地址:家棋齐家作者:九岁猫
[转载]家棋齐家

家棋者,实为家齐也。观其为棋,实则齐家之具。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家棋师资班的培训现场。对于大家的远见卓识,深感敬佩。都说是敢为天下先,但真正能做到的人是凤毛鳞角。今天在座的诸位,一个让您可为天下先的机会展示在面前了。

大家都看到屏幕上的两句话了,咱们一个人一个人的试着读一下。

……

好,刚才大家读的都很好!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虽是简单的两句话,读来还是色彩纷呈。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家棋者,实为(wèi)家齐也。另一种:家棋者,实为(wéi)家齐也。两种读法,让这句仿古文的译法不同,别具风情:

第一种,家棋的目的是为了“家齐”。

第二种,家棋,实际上是“家齐”的谐音。

哪一个解释对?哪一个解释得全面?哪一个更接近正确答案?讲到这里,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古人了。先把这个读音问题放在一旁,咱们一起回到纣王无道的那个时代。

(平静舒缓的音乐响起)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旋涡里盘旋,全身都很放松。放得很松,细心地体验自己身体的感受,前所未有的平静,好象是躺在柔软的沙滩上。微风吹动了你额前的头发,发丝轻拂你的脸颊,身下的沙子开始变软,软软的,软软的,好象是躺在漂浮着的荷叶上了,水面很平,没有一丝的波纹。四周很静,静到可以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一间囚室,一个长发披肩的犯人。虽清瘦,但精神矍铄。他就是周文王。文王拘,演周易。《易经》是家棋最为主要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易经》就没有家棋。

我们带着对古人的崇敬,一起看时光飞逝,只弹指一挥间,已是周室初定。

我们静静地看着这一切,默默地关注着时代的变迁,沧海桑田,转眼春秋。

春秋时期有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一个就是立嫡长子的宗法制度,另一个是继承西周的分封制周王室称王、天子。诸侯称国,首领叫公,如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之类。诸侯之下有家族、宗族,首领叫卿、大夫。在这个大背景下,儒家流传千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应该这样解释的:

修身:简单地说,就是修身养性。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人要饱读诗书、道德高尚、有一技之长。

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家庭。

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咱这里只谈齐家。“齐”有治理的意思。

齐家,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齐家的意思,我们在今天可以解释为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有治理、整理的意思。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文: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来:其主旨是说明管理者修己安人的次序。

海灵格的家排,究其源头,终是东方智慧,运用最多的为老子所著《道德经》。家棋,亦是从家排中走出来的。大家可以从中寻找到家排的影子,然而又似是而非,不是家排。

家棋是什么?

家棋是什么?

我们开始思考,认真的思考。

家棋带着中国元素。

家棋源于东方智慧。

家棋,齐家之具。

家棋:

整体衡动,长幼有序

家棋:

相出碍消,万物有归

家棋:

自性圆满,生命向阳

好,我们继续思考,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想到的越多越全面越好。

风,还是轻轻地吹着,大地一片宁静,我们的身体渐渐觉得暖暖的,太阳缓缓升起,它的颜色象极了早餐时的鸡蛋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马上要开始学习家棋,走上合格的家棋教练之路,先帮助自己,让自己成为有能量的人之后,再帮助别人。我能做到,太阳已经升起,好象是从水中跳出来的,只轻轻一跃,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上课铃响了(提前准备好的声源)……321我睁开眼睛,正坐在教室里专心地听课。我真棒,老师刚才讲的全都记得。

好,大家都睁开眼吧!刚才的铃声其实是下课铃,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分钟,我们成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让脑袋适当休息一下,会记得更多。下节课,我们讨论“为”这个字的读音问题,希望大家各抒已见,踊跃发言。下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