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对话”,助咨询绝处逢生 作者[廖峻澜]
(2012-04-02 22:18:29)
标签:
王先生成都宋体小丽抑郁症健康 |
分类: 咨询手记 |
“喂,是廖老师吗?我是***介绍过来到你那里来咨询的,我女儿得抑郁症了……现在都高三上学期,马上高考了,她这样子怎么参加高考啊?医院里给她看了很多治抑郁症的药,我们很担心她吃了会有副作用,看能不能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她呢?……”
第二天,王先生和他妻子带着女儿小丽来到咨询室,夫妇俩表情凝重,眼里充斥着焦虑,说话行动都显得极为紧张,相比之下,小丽却显得很轻松,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我向她问好,她看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说,眼神里似乎写着:我才不在乎呢。
填了咨询登记表,我将小丽请到咨询室。小丽找了个离我最远的地方坐着,眼睛一直不看我,说话声音很小,内容却很流畅,像是编排好的台词一样。
咨询师:你遇到什么困难,希望我怎样帮你呢?
小丽:我睡眠不好,经常做噩梦,情绪很低落,觉得身体没力气,每个月经期的时候肚子会疼,在班上跟同学的关系不好,成绩下降。
咨询师:那你去医院看过吗?
小丽:去过,医生说是抑郁症,给我开了很多药,父母说西药吃多了不好,就没吃。这几个月一直在吃中药调理,现在还在吃。
小丽说的“抑郁症”正是她父亲在电话向我咨询的问题。父母带着女儿从郊县赶车到成都,经他人介绍,到了成都一家公立医院看精神科。医生和小丽的谈话时间总共不超过十分钟,就给小丽下了诊断——抑郁症,又开了一大堆药。王先生在电话里一再强调:不是我们吝啬钱不给孩子吃药,这些西药吃多了肯定要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呀,孩子已经吃了半年中药了,不能再吃药了。
凭我的经验,小丽是有些轻度抑郁,但并没到需要吃药的地步,她的情绪看起来确实有些低落,但是思路一点不缓慢。抑郁症病人在咨询的一开始,不需要咨询师引导就将各方面症状全说出来,实在太罕见了,而且,小丽说的“症状”都是客观存在的、便于医生诊断的外在症状,她的表述中几乎没有情绪词汇和情绪的外露。我的直觉判断,有两种可能,第一,小丽被赋予“病人”的身份,赋予她这个身份的人可以从中获益;第二,小丽主动想当一个“病人”,成为病人能让她获益。
接下来,就是小丽讲的故事。
“我以前性格其实很开朗的,有很多朋友,不用功学习成绩都还可以,从初二开始,一旦做不好事情就喜欢伤害自己,用刀割自己的手(左手臂上有淡淡的疤痕)。高二时学习压力很大,渐渐地跟同学关系疏远了,班上有几个同学特别爱评论人,有一些话传到我耳朵里,我觉得她们说我坏话。我想转学,不想读书,不想做作业,也不想高考了。但是,我觉得父母是很爱面子的人,我不参加高考,不上大学,他们在朋友那里肯定没面子。有一次,我家一个表姐就对我说,我高考如果考不好是整个家庭的耻辱,因为其他亲戚的小孩学习成绩都特别好。现在,我和父母的交流很少,初中时经常因为跟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还有激烈的争吵,高二开始懒得跟他们吵了,话也不想跟他们说。”
到这里,我还是困惑,小丽发病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学习的压力和不良的人际关系吗?那么多学生面临着高考,为什么单单她得到“抑郁症”。她现在不想参加高考,那她想干什么呢?她的症状和她不想上学有什么关系。
咨询师:在高中之前,你一旦父母的想法不一样,就会爆发激烈的争吵,你用争吵来表达你的抗议和愤怒,那么现在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小丽:不理他们,不和他们说话,争吵也没用
咨询师:现在,你不想参加高考,而父母希望你参加高考,你又不能告诉他们你不想参加,因为你根本不和他们说话,那么,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你的抗议呢?
小丽:……
咨询师:你病了就不用参加高考了吧
小丽:(叹了口气)但是,不这样,还能有什么其他方法呢?
很明显,身体症状就是她抗议父母的表现。
咨询师:刚才我请你为你现在的状态评分,0-10分,0分最差,10分最好,你评的是1分,如果不参加高考呢?你可以为你的状态评多少分?
小丽:6、7分,我的病也都好了。我想去打工,或者上一个职校,我就是不想念书了。但是,父母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咨询师:你怎么知道父母不会同意呢?
小丽:绝对不会,我说了也白说,所以我只能一直这样。
咨询师:先不要说那么绝对,我们在下次咨询的时候尝试着和父母做一次沟通,好吗?
咨询快结束了,我跟她做了约定,以后绝对不要再用这种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愿望,要用成人的方式来和父母交流,小丽顺从地答应了。
送走了小丽和她父母,我陷入了疑惑,如果在下一次咨询时候,真的让小丽把想法说出来,她会说吗?她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怎么可能用这种方式来躲避高考呢?可见,她跟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拒绝言语沟通肯定不止一年两年了。另一方面,小丽如果真的说出了想法,父母严厉反对怎么办,她父亲在电话里就向我表明,他们一家对小丽十分宠爱,也寄托了很多希望,如果我稍稍处理不好,小丽必定对咨询非常失望,万一真做出傻事怎么办呢?
过了一周,小丽和父亲来了,他们来的头一天,小丽给我发了一条短信,短信里流露出轻生的念头。我很能明白小丽的意思,她用“症状恶化”的方式向我表明:你这次一定要帮我。如何帮她?她和父母,势必有一方要妥协,小丽以死威胁父母,父母视孩子前途为生命,谁会妥协呢?
跟小丽短暂沟通了几分钟,她一再表明,这周症状加重了,情况更糟,我明白,她在给我施压,这个问题今天必须解决。我问她,能否请爸爸进来,她有些害怕,想了想,还是点点头。父亲进来后,选择了一个离小丽很远的位置坐着。
这父女俩,那么陌生,谁都不看谁,两个人脸上都是一片漠然,如果能建立起他们两人心灵的联结就好了,我突然想到觉初老师的“心灵对话技术”,尝试一下吧。我先请父亲向女儿靠近,坐在女儿身边,请父亲握住女儿的手,看着女儿,说“你是我的女儿,我是你的父亲,你是我最爱的女儿,不管你怎么样,你都是我的女儿,爸爸都爱你,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决定,爸爸都不会离开你”。小丽瞬间情绪崩溃,她哭了,哭得很伤心。父亲的眼角也泛着泪花,但是一直压抑着情绪。
咨询师:小丽想到了童年,那时,和爸爸的关系很近,每天拉着爸爸的手,一起玩,困难的时候有爸爸的搀扶。慢慢的,小丽长大了,其他她还是希望爸爸依然拉她,搀扶她,支持她,但是她不知道怎么表达。
王先生:是啊,我现在多想抱抱你,拉拉你的手,像你小时候一样,但是你长大了,我在很多动作上就很注意。这些话,我一直想对你说,你是我的女儿,我永远的骄傲,不管你怎么样,爸爸都爱你。
小丽哭成了一个泪人,我请她以同样的话回应父亲:你是我的父亲,我是你的女儿,不管你怎么样,你都是我的父亲,我希望跟你沟通,跟你亲近,因为你是父亲,我是女儿。
咨询师:王先生,小丽有个想法想对你说
王先生:你说吧,你说什么我都不会反对
小丽:我不想读书
王先生:……
我大体说了一下小丽的状况,王先生恍然大悟
王先生:我早知道你心里这么苦,这么多压力,就不让你读了呀,不读就不读,不读书还是有其他出路嘛,你想干什么呢?
小丽:我想打工,或者去上职业学校
王先生:只要你能遵守你的承诺,不读书了你的病就好了,我和你妈妈都不会反对你,只要你健康,只要你快乐,爸爸对你没有其他要求。
父女的联结一旦建立,沟通竟然这么轻松地就完成了,真是奇迹。
第三次咨询,小丽妈妈也来了,三人一起沟通,妈妈坦言,这一周小丽在家里帮忙做很多事情,情绪明显好多了,饮食、睡眠都有改善,虽然对她的前途有些担心,但还是尊重她的意见。爸爸说,女儿想和家里一位亲戚去成都打工,9月开学了去上个职校,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在精神在支持她。小丽说,我现在完全好了,可以不咨询了。这一次,她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发型变了,还穿了两个耳洞,脸上露出了笑容。
虽然小丽结束了咨询,危机也成功解除,但是不代表她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交心越来越少,亲子沟通日益艰难,心和心隔膜了,疏离了,双方都忘了该如何沟通。小丽的“抑郁症”是压力的反馈,是情感缺失的预警,也是渴求心灵联结的信号。我们不得不承认,每对父母都爱孩子,但是爱不仅仅意味着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保障,全面提升孩子的人格品质,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才是爱的精髓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