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无爱,孩子受伤!
(2010-07-10 22:24:43)
标签:
家庭育儿女儿第三者爸爸 |
分类: 咨询手记 |
一个家庭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孩子,原本应该是相亲相爱和睦美满,可如果父母出了问题,那孩子会怎么样呢?
这是一对夫妻,丈夫看上去敦实、憨厚;妻子看上去却像是操了很多心,很累、很无力,能量很低的样子。在段老师和妻子交谈了一会儿之后,问妻子:“你今天想要处理什么问题?”妻子说:“我想处理对未来的恐惧。”于是段老师让她请出代表分别代表她自己和她丈夫。
代表上场后我们看到一个模式:妻子代表很无助的面对着着丈夫,而丈夫沉浸在自己痛苦的状态。这时段老师又请出一位代表,代表当事人的女儿。代表女儿的(R)一上场就和代表妈妈的(R)很亲近,并且对妈妈说:“爸爸很假,你很勇敢。”代表妈妈的听(R)了这番话后,对代表女儿的(R)说:“你只是个孩子,我和爸爸的事不关你的事,你只是个小孩子。”而代表爸爸(R)的说:“听到女儿这样说,我很难受。”
段老师又请出一位女性代表上场,并对她说:“我不知道你是谁?你觉得你是谁?”这个代表在场上站了一会儿之后说:“我觉得我像第三者。”这时代表妻子的(R)已经移动到离丈夫很远的位置,而丈夫则在第三者上场之后就对她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女儿很无助的看着妈妈说:“妈妈为什么不看我,不管我了?”然后很无助的在父母之间来回走动,说:“我谁都不想看。妈妈放弃我,我恨坏阿姨。” 并且很委屈的对父母说:“你们忽略了我,我很难受,我的心很孤独。”代表妈妈的(R)听了女儿的话后说:“我很心酸。”然后拥抱女儿。
在段老师为他们又做了一些调整之后,代表第三者的(R)站在离这个家庭很远的位置观望着当事人一家。段老师又请出一位男性代表,他一出现代表第三者的(R)马上就把注意力转向了他,这位男性代表也很高兴的看着代表第三者的(R)。当事人一家也在段老师的引导下整合。
在这个家庭系统排列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最痛苦、最无助、最委屈的是女儿,她一直在父母之间做协调,可又因为太小(9岁)而不能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爸爸、妈妈要这样?”于是就因为这种不明白,而痛苦、无助、委屈,甚至想自杀。事后,我们回访这位母亲,她说:“以前一直以为女儿不知道我和她爸爸的事,我一直以为她很阳光,在系统排列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女儿的阳光是装出来的,是想协调我和她爸爸之间的关系,原来女儿的内心很痛苦。我回到家翻看她的日记时才知道,她有很多想自杀的想法。以前我都忽略了女儿,现在我要好好关心她。我现在觉得,我有力量了。”
很多时候,父母总觉得:我们之间的问题我们自己解决,孩子还小,他不会知道的。可孩子是最敏感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有时候父母之间出现问题,尽管不对孩子说,或者在孩子面前维持一个平和的假像,以为这样孩子就应该不会受到影响。可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以为和应该。当你以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时候,其实它往往就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发展。NLP十二条前提假设说:“好的动机只给某人做某事的原因,但没有给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
所以当夫妻之间产生问题的时候,不要忽略了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更需要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