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培育复制采集信息的自觉性;[中科心理研究所]

(2010-04-09 10:02:07)
标签:

育儿

信息环境

妈妈

心理研究所

中科

教育

红岩魂[红岩魂]

                 天天3岁,男孩子,妈妈是专职妈妈。

    在和妈妈沟通的过程,我们和妈妈商量是否可以让孩子单独留下,和其他小朋友单独待一会儿。天天妈妈考虑了一下,跑过去和天天商量好一阵,才回来说,他同意了,我们离开一会儿。

    在离开的路上,天天妈妈说这是第一次离开孩子,除了孩子上幼儿园。所以,今天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感太强,又是一个男孩子,快让自己受不了。

  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天天妈妈每天都能感受得到,孩子上幼儿园非常不开心,每天送天天上幼儿园也非常困难,老师说天天在幼儿园很听话但对老师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总是闷闷不乐的。可是天天一看见妈妈来,就异常活跃,喜欢把摆在柜子上的学具统统推到地上,然后抢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回家以后,天天就一刻不离开妈妈,妈妈走那里,他就走那里;妈妈干什么,他就想掺和干什么……。

  天天妈妈认为孩子出了问题。

   

  天天喜欢和依恋妈妈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看到当天天离开妈妈的时候,因为安全感的缺失而变的非常拘谨,无法完成自觉的、独自的在离开妈妈的环境中自如愉悦的进行复制、收集和储存信息活动。

 

    为了未来孩子逻辑思维编织长度能够尽可能地延伸,从孩子1岁开始,就应当刻意地培育孩子在基本客观生存信息环境中和“生动类信息环境”中独自进行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等等。这种“独自”进行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逻辑思维外在行为表现,我们通常称之为“独处”。也就是说,应当在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在独处时间内形成自觉的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使用适当并且良好的培育方法,可以使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觉地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时间从几分钟逐步延长到20分钟至30分钟。作为父母应如何实现对孩子自觉的复制、收集和储存信息,也就是“独处”进行培育呢?我们将对比进行阐述:

 

    妈妈:孩子(3岁男孩子),妈妈出去一下,和阿姨在家玩一会儿好吗?

    孩子:不,你去那里?我也要去。

    妈妈:妈妈出去办一些事情,不方便带你去。

    孩子:不,我要去,我不要一个人在家里。

    妈妈:不是有阿姨陪你吗?

  孩子:不。不要阿姨,要妈妈!(孩子大哭)

  妈妈:你要是这样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孩子:不,我要妈妈!妈妈不要离开我!(孩子哭的更伤心了……)

 

  妈妈往往看到孩子如此伤心而不忍独自离去,就顺从孩子,带上孩子一起出门,或者干脆取消外出活动。

 

  我们建议的培育方式:

    年龄较小的孩子——

Ø         首先要在孩子熟悉能够获得“安全感”的信息环境下进行,比如孩子家中;

Ø         提供给孩子“独采信息源”或“替代独采信息源”的听觉信息,使其获得安全依赖。

 

方法1:用录音机录下生活中当妈妈和宝宝在一起时随意说过的话。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实现“感觉妈妈在”的依赖。在这种依赖的情景下,实现孩子在采集信息过程中安全需要的前提,从而有效淡化“危险”,使孩子对环境产生依赖。 

    播放的时候注意:可以变换不同的角度、方向放置录音机进行播放。不要让孩子在听取录音机里面妈妈的声音的时候看见录音机。

 

    方法2:合理调换陪伴者

    父母可以挑选合适的陪伴者替代自己,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点,在陪伴者到来的一段时间(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确认具体时间长短)父母要有意识的创造自己与陪伴者和睦共处的时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对陪伴者的信赖,使孩子获得安全感。

    在孩子获得完全的安全感后,就意味着父母对孩子在独处时间内形成自觉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培育可以开始了。

 

    如果孩子已经超过2岁,我们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

  妈妈:孩子,妈妈在厨房给你做好吃的,你在这里自己玩一小会好吗?

  孩子:不,我害怕,妈妈陪我好吗?

  妈妈:好,那我可以上一下厕所吗?保证马上回来。

    孩子:好。

    (妈妈一边入厕,一边跟孩子说话)

    一段时间后。

    妈妈:哈哈,你搭的积木城堡真不错,我去趟厨房给宝贝削点水果奖励你一下好吗?(逗留时间久一些,这期间还可以时不时出来和孩子聊几句)

    尝试几次后。

    妈妈:孩子我要工作一会儿就在书房,如果需要妈妈就叫妈妈,或者你过来找我好吗?

    孩子:不。我要你在这里陪我。

    妈妈:你看我在跟网上几个阿姨说话,这样,我跟他们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给我几分钟先陪你玩几分钟。

    孩子:好。他们同意了吗?

    妈妈:同意了,不过只有5分钟时间。

    孩子:5分钟?

    妈妈:对,你看这是钟表,当这个指针走到这里的时候,时间就到了,我就必须回来工作了,你同意吗?如果不同意,妈妈就不能陪你玩了。

    孩子:好。

    妈妈陪孩子玩的过程中合理的提醒时间……。

 

    这样有目的培育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逐步建立起在信息环境中的自觉地采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培育期间,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并且不要以“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或“不听话,妈妈就走了!”等等这些容易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慌的语言进行指导。另外,在孩子实现“独处”之后,父母对“机械类信息”的提供一定要适度(如电视、光盘、计算机等等),尽可能实现“生动类信息”与“机械类信息”平衡。

总之,为了孩子未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延长性以及逻辑思维自觉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能力形成,父母应当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在“基本生存信息环境内”和“生动类信息环境”内独处自觉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培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