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健康觉先知,非秩序性沟通!

(2009-11-17 09:05:33)
标签:

教育

育儿

先知

心理健康

父母

分类: 学术

开会。         理论运用: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非秩序性沟通之一

                                   —异位省略沟通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啊;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要听话啊;他都这么大了,这点道理还不明白?

     是啊,“好好学习”这个道理他不明白吗?“懂事,听话”他不知道什么意思吗?好了,我们的爸爸妈妈现在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究竟什么是“好好学习”、“懂事”、“听话”?这些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用来教育孩子的话,我们自己真的就清楚什么意思吗?到了孩子耳朵里他就真的理解了吗?孩子理解到的意思和我们希望他理解的含义是一样的吗?

     因为我们成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信息积累,在面对孩子时不由自主地会用一些“总结性”的话语来教育、指导孩子。比如:好好学习、懂事、听话。其实越简单的字词,所包含的意义越宽泛模糊,一个“好”字包含了千言万语。所以就算是成年人,当我们仔细揣摩这些字词的时候,肯定也是似懂非懂的感觉。粗想一下,什么都明白,细讲起来,无从说起。

     当我们说了一遍又一遍,发现孩子还是没有任何改变的话,那肯定是孩子还没有真正理解清楚,或者是孩子以他自己方式理解的和父母期望理解的不是同一个高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呢?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真正能听懂的话说,告诉他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你希望达到的目标。比如当你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不是直接抛给他这四个字,而是拆分到具体的每个行为上。“好好学习”包括:上课的时候眼睛盯着老师看,不要和其他同学说话,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要记在自己的本子上。。。。。。“懂事”:妈妈在和阿姨说话的时候,不要跑过来打断;奶奶走路的时间长了,累了的时候陪她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爸爸晚上在家加班的时候,不要进去打扰他让他陪你玩儿。。。。。。根据自己孩子的成长阶段和理解程度,去帮他分析一件事情,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去说,而不是用父母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去和孩子沟通。这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有个初中的孩子,因为在学校里和老师发生了矛盾,老师找到了家长,家长责骂了孩子,孩子因为父母的责骂而苦恼不已,纠结在和父母紧张的关系中,愤愤不平,认为爸爸妈妈不应该这样对我。在我们成人眼里,事情的前因后果再清楚不过了,我们觉得孩子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冲他发火。于是就忽视孩子的感受,认为他“咎由自取”,当孩子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故意不理他,认为他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的不光是用孩子听得懂的话去“拆分”这些总结性的词语,还要详细的帮孩子去“拆分”一件事情的前前后后,哪是原因造成了哪种结果,不厌其烦地、一步步帮他去“梳理”整个思维过程,这样才有可能让他真正理解、明白我们以为孩子“应该”知道的道理。


                                                                                                 ------- 本文章来自[中科心理研究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