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父母非常关注并着重培育的能力之一。这在我们开展咨询和调查工作过程中,问及父母为什么要带孩子去上亲子课或者其他培训课程,为什么有时间就会带孩子在社区里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为什么希望尽量邀请和自己孩子同龄的孩子做客……的时候,他们都谈及到的是,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小伙伴很少,希望能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和沟通的机会。
可是家长在培育孩子沟通能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案例一,我的孩子快4岁了,在家和我们沟通的非常好,可是一到外面,就不敢和小朋友玩,老躲在我们身后,推都推不过去,胆子太小了,老师也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胆子很小,不爱说话。
案例二,我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到十分钟准保不是他哭,就是他把别人惹哭。
案例三,我的孩子在家天不怕,地不怕的,一出去就不行了。今天带他去吃饭,不敢说话,不敢夹菜,要什么都让我去拿,干什么都要拉着我,唉!
……
我们说,能够和自己的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是由于这种沟通是孩子在完全安全和熟悉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沟通是有条件的,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实现的。
而我们所提倡具备的是社会沟通能力,不单指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自己熟悉的人沟通通畅,更是指在所有不同的环境中,为实现自己目的而与人沟通的能力。
上述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普遍意义上讲主要是因为孩子过分的小心谨慎以及信任感的过分丧失等等原因造成的。我们说社会沟通能力是孩子未来实现自己目的的重要能力之一,希望父母能够积极的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培育,具体的培育建议,我们将会在载体系列丛书的相关章节加以论述介绍。
知识库
“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就是在社会生存信息环境中,为了能够良好实现“目的性逻辑思维”的目的而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
主动思考能力
我的儿子快五岁了,家里最多的就是汽车玩具。我们知道他喜欢所以经常给他买,亲戚们也送他,不到2岁的时候他自己也知道要汽车玩具礼物,就这样一年多下来,他就已经有上百辆汽车玩具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出生后,父母都为其创建了一个成长环境。在这个成长环境中,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会很快发现,孩子会对环境中的某种类的信息产生比较强的兴趣,比如小汽车,洋娃娃,图书什么的,并且经常在手里拿着、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玩耍这个玩具的时间相对很长等,在自己有能力挑选玩具的时候也会主动要求买同类的玩具产品等等。
我们说这种现象,是以“自我的兴趣”为前提,这种主动思考能力的体现都是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建立的。
但是这种能力与我们需要给孩子建立的“主动思考能力”有什么本质不同呢?
知识库
“主动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的能力”即:主动思维能力,就是指在社会生存信息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信息收集、采集、储存和信息交换活动的时候,所有的这些活动在自我目的形成的基础上,都能够以自我主动编织出的“目的性逻辑思维”的目的而进行。
主动思维能力应在“记忆”的合理培育过程中共同实现。
我的孩子喜欢车我觉得很好,但是他现在马上就五岁了,明年即将面临上小学,可是他现在除了车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天天爬在地上摆弄那些车,嘴巴里还念念有词的,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完不成,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这可怎么办?
随着案例的发展我们发现,以自我兴趣为前提建立起来的“主动思考能力”忽视了各种现实情况对自身的要求或限制。如上述案例中,这个孩子在对自己感兴趣的汽车上,主动思考的能力比较强,而忽视了作为一个学生,老师对他的要求和限制。换句话说,父母需要给孩子培育的“主动思考能力”要考虑到各种现实情况的要求或限制,在这些要求和限制的前提下,主动的去想一些问题,实现自己的目的。那这种能力在日常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呢?以上述案例为例,我们的培育调整方案是这样的:
我们发现这个孩子非常喜欢车,那么,依据孩子这个“兴趣源”我们就可以在孩子玩玩具车的过程中,把一些未来他所需要了解、认识和掌握的各类型基础知识输入其中,并以此为突破口,扩展开来。举个例子,如果父母想让孩子进行数字的认知,那么就可以在车辆上贴上数字符号,然后和孩子玩赛车”(看几号车先冲过终点)“车库”(请把车辆依次停入指定车位)游戏……,父母马上就会发现,孩子会用你想象不出的最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数字,又因为孩子的兴趣是非常容易转移的,因此父母只要先依从于孩子原本的兴趣,再实施自己有目的的培育,这种培育方法其实是非常简单而且有效的。
另外,依从于孩子的兴趣是孩子主动思考能力得以良好培育以及未来对学习充满兴趣的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