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觉先知,教育顾问能够解决的 !

标签:
育儿安迪教育顾问小朋友健康 |
分类: 学术 |
精准式培育——站在孩子的角度
在图书室里遇到了安迪(2岁,男孩子),他正在听一个叔叔给一个孩子讲故事,故事讲的很生动。故事刚一讲完,安迪就把书从那个听故事孩子的手中抢了过来,那个孩子看自己的书被别人抢走,就追了过去……
处理步骤 |
用这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父母会认为 |
|
步骤一 |
阻止事件的持续 |
因有可能会造成彼此的伤害,所以首先应该制止。 |
步骤二 |
帮助孩子处理了问题 |
帮助孩子归还了对方的书籍; 代替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道歉; 很好的给自己的孩子做了行为典范; |
步骤三 |
对“错误行为”立即现场处理 |
处理问题要及时; 对孩子不当的行为立即刻不容缓的进行了批评教育。 |
那问题出在那里呢?
Ø
Ø
另外,孩子虽然在为成长积极的汲取着信息,但是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又充满了“恐惧感”,因此孩子的‘抢夺’行为往往是在得到充足的安全感(例如:身边有妈妈陪伴),以及获得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提示(如:这个玩具是宝贝自己的,其他小朋友不能抢你的;如果其他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我的孩子太老实,自己的东西被其他小朋友拿走,就不知道抢回来……)、不制止、启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频繁出现,形成习惯性的行为。
再有,当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对这个问题都抱有相同的想法和做法。有的父母会把孩子拉开或者带走,有的父母会为此批评打骂自己孩子一顿,有的父母则不闻不问……,慢慢的,父母会对孩子这种行为产生比较复杂的教育态度,不知道如何是好?自己的孩子可以批评教育,别人家的孩子呢?自己的孩子总是吃亏总是被别人欺负这个问题需要解决,总不至于为了这个问题教育别人家的孩子吧?……
所以,在了解了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本质原因之后,父母要衡量的是,这种行为是否违背了自己的培育目标。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就需要调整。那么如果你的孩子是“抢夺”行为的发起者,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调整呢?我们的建议是:
处理要素及处理步骤 |
父母应该使用的培育方式 |
|
第一步 |
观望与干与 |
在保证双方安全的情况下,根据事情发展情况进行干与。 |
第二步 |
用给与让孩子获得对方同等的感受 |
用自己心爱的玩具作为自己行为的交换,会给孩子非常大的触动,这种触动是孩子认识自己行为,调整自己行为的根本。也就是在这种触动下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最初实现。 |
第三步 |
问题只有在情绪平静的情况下进行,才有效 |
我们说在父母和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其关注力是不会在问题本身上的,对解决问题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只有在孩子情绪完全平静下来,能够倾听你说话的时候,才可能开始起作用。 |
第四步 |
梳理要点 |
妈妈是爱宝贝的; 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妈妈不高兴; 和孩子讨论:别人拿走自己的玩具,心里难受吗? 提出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解决的方式建议 |
第五步 |
纯洁性信息采集环境下进行梳理 |
“睡前梳理”是非常好的帮助孩子梳理逻辑思维的时段,因为在这种环境下采集信息快而准确,何况又是和自己非常非常喜爱的妈妈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