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掌纹与心理!
(2009-09-20 00:00:17)
标签:
健康 |
分类: 学术 |
把心理测验同物理测量等量齐观,是导致人们对心理测验产生种种误解的原因,由于心理现象比物理现象更加复杂。测量起来也更因难,因此心理测验具有独特的性质。
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
(二)
(三)
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等须的个性心理特征,亦即个性外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正确的测量观
(一)
(二)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性质,过程的正确认识,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还有赖于对求助者的心理特性,行为问题性质的正确评估和诊断,以便于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和行为矫正训练。因此,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有重要意义。
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评价一个测验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
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其评价方法有
测验的用途
有些人由于经历过多次测验,具有相当的测验经验或应试技巧,成为“测验油子”。他们能觉察出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细小差别,懂得合理分配测验时间,而且常常是各种题型都见过,多数情况下会比他们能力相当缺乏测验经验或技巧的被试获得更高的分数;掌纹手诊技术可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1.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具体压力的特点
表现形式:恋爱婚姻家庭
情绪情感反应
二.一线,心理情绪的“感情线”
七;2线或3线之间的[丰]字纹——相书中的“上吊纹”
八;1线在无名指下出现肝分线 ——
提示肝的能力较差,或早年患过严重疾病,引起肝脏的免疫功能改变。出现这种掌纹变化的人即便已经治愈了导致肝脏损伤的疾病,这条线也会携带终身,只是,这条线所表示的病理意义成为了导致心理疾病发生的诱因。
由这条线引起的最常见的心理变化是:暴躁、多疑。
掌纹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也就是说,你只要掌握了掌纹的变化规律,看到纹线,就可以诊断出病因,调节心理。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已发现了患者的诸多情绪变化,如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大喊大叫,异常激动,甚至固执己见的症状。但这是机体的什么病因导致的呢?如果你看到的掌纹特征是1线在无名指下出现肝分线,那你就要考虑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问题啦。
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一下,也许并不难发现,曾经患过肝病的人,即便是已经治愈,性格和脾气还都会有点“怪”。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形容人脾气不好时,都爱说“这人肝气不疏或肝火旺”。临床上就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经多方中西医诊治无效,最后求治于心理门诊,被诊断为疑病症,从而停止正常工作学习,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案例;中国掌纹医学先驱者,王晨霞教授运用掌纹手诊技术成功地治愈一位疑病患者;
患者父亲:王医生救救我,我实在没有办法啦,我已经被他搞得筋疲力尽了。(脸上写满了沧桑和无奈)
王医生:别急,坐下慢慢说。(坐下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
王医生:是谁生病呀?
患者父亲:我儿子。
王医生: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生病,看把父亲吓的。
患者父亲:他是神经上出了毛病,我不愿意把他送进精神病院,所以,带他到处看病,听说你看掌纹,你给我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精神病!
王医生:来,把你的双手平放到桌子上。
王医生:嗯,你的抵抗力差。手掌上明显的“肝分线”(1线在无名指下断裂的掌纹特征,简称“肝分线”),提示你有肝损害,是幼年时的肝病所致;过敏纹(是中指和无名指根部的一条弧形线,掌纹医学称为9线)深长,提示肝脏的免疫功能差,特别是不能分解酒精的毒素,决不可以饮酒;左手上有“悉尼线”(是起于拇指与食指中间,以弧形、抛物状经过手掌心,延伸到无名指下的一条线),提示家族有肿瘤史;震位有“十”字状纹,提示长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差,有慢性胃炎。
患者:听到了吗?听到了吗?我说我有癌症,你们就是没有一个人肯相信我,现在你们相信了吧?王医生,你真神啊,只有你最知道我的病情,就连我小时候患过肝炎你都知道。我有癌症,我活不了了,他们都不相信我,我活不了了,怎么办?
王医生:谁说你有癌症?谁说你活不了了?
患者父亲:王医生,他是不是真得了癌症?
患者:医生,我是有癌症的,是肝癌对吧,是无药可治了。我知道的,你的诊断是没有错的。
王医生:谁说有癌症?
患者的父亲:……
王医生:你们误会啦。“家族有肿瘤史”是我在临床上经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三代有血缘关系亲属当中若有人曾患过癌症,就会在后代的手上留下一条纹线,我们掌纹医学称“悉尼线”,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智慧线”过分延长到手掌尺侧。这仅提示在长辈或同辈有血缘关系的三代中有人患过癌症,并不是说谁手上有这条线,谁就一定患癌症。
患者:王医生,你诊断得非常对。我七八岁时曾得过一次急性肝炎,从那时起,我的病就一直没有好,现在越来越重,肝癌是肯定的,因我的母亲是淋巴癌刚去世,外婆也是癌症去世的,我也不例外。我的病近期加重了,不想吃东西,头晕,睡不着觉,四肢无力,全身酸痛,整个人像被绳子捆绑得紧紧的,喘不过气来,看什么都烦都想发火。我说的是真话,没有一个人相信我,包括我患了肝癌,快要死了,他们还是不相信我。不给我抗癌药吃。王医生,请你告诉她们,我真的患了癌症,快要死了,我要住院抗癌治疗。
患者父亲:王医生,看来他只会相信你了,你要帮帮我,治好他。
王医生:你把他发病时的情况给我讲一讲。
患者父亲:他在八岁以前,性格乖巧,听话活泼。八岁半时患过一次急性肝炎,治好了。从那次病后,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爱说话,脾气怪,精神萎靡,不爱与同伴玩,说自己有病。直到三年前,他妈妈因淋巴癌去世,他的病状就更明显了,说他妈妈的癌症是他传染的,自己也有癌,是肝癌,快要死了,让我带他四处看病,可医院查不出什么病,越是查不出病,他就觉得自己病重,是医生不愿告诉他。最后折腾得没有办法了,医院建议我们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诊断为什么“疑病症”,到现在不管诊断为什么,儿子的病情没有任何的改善,现在他也不相信医生了,直到今天遇到你,他才觉得你是个好医生。来找你给儿子看病,也是朋友介绍的,他们的病也是你给治好的。不管怎样,我就求王医生你呀,得给我想想办法,若不然,我也快要得精神病了。
王医生:明白了。我明确地告诉你们,你的确没有什么严重的病,更不是癌症,我前面诊断的肝损害是过去的疾病遗留在手掌上的痕迹,也就是曾经的伤害,过敏体质和家族肿瘤史只代表他的肝脏免疫力差,是他母亲患过癌症在他手掌上的显示纹。你现在的心理障碍导致的各种症状,对你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身体上的毛病了。治疗这种病,家属必须配合我。
患者的父亲:只要儿子的病能好,怎么都行。
病案分析:
从上面的诊病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患者的异常情绪是由于心理因素所致。但他最初的发病,是与肝的生理功能有关。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其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调畅情志和促进脾胃的运化上。如果调畅气机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患者全身酸痛、睡眠差、自感上下不通的郁结病理现象。如果调畅情志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患者少言不语、情绪低沉、抑郁难解、脾气怪异的情志变化。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看,主要是肝病导致他的思虑过度和疑虑的心理变化。自认为患了肝病,既使治愈了,也有传染的可能,所以又产生了自悲感,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接触,不爱说话。这种封闭和疑虑又因母亲去世的打击而再次加重,以至于导致患者精神和思想上深深地陷入了“我是不祥的,我是一个病人,是我害死了母亲”的阴影中。同时,由于母亲死于癌症,患者又联想到自己的肝脏不好,也会转为癌症,从而陷入深深的忧虑恐慌中不能自拔。
根据掌纹的研究,决定对这个患者采用顺势引导的治疗方法。
于是,我们先教会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看掌纹”,重点是教他会看可以通过治疗改变的病理纹。
1.手掌上的肝分线:教会他们肝分线如何看;肝分线所代表的病理意义;特别要重点突出地强调:在患者掌上出现这条线的病理意义。
2.手掌上的9线:教会他们什么样的纹是过敏纹;过敏纹所代表的病理意义。
3.手掌上的13线:教会他们“悉尼线”如何看;“悉尼线”与“通贯掌”的区别;“悉尼线”的病理意义。
4.震位的“十”字状纹:教会他们此纹的病理意义。
■ 通过掌纹顺势治疗方案,首先得让患者自己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双手掌上有明显的肝分线
▲ 肝分线是存在于1线下方的一条小短线,它提示肝损害,说明早年患过严重疾病,引起肝脏的免疫功能改变。
●双手掌上有深长的过敏纹——9线
▲睡眠差。
▲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
▲9线是环绕在中指与无名指根部的一条弧形线。深长的9线,提示肝脏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过敏反应。
●右手上悉尼线——13线
▲悉尼线是2线的变异,过分延长到手掌尺侧。先天生成的悉尼线,代表肿瘤的家族遗传史,特别是这条线出现在左手时意义更大。后天形成的悉尼线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质时意义更大,所以判断后天形成的线,观察正在形成发展的13线,对于判断肿瘤的性质、手术价值、愈后情况非常重要。
▲家族中有人患过肿瘤,在自己掌纹上留下的记录。
●震位有“十”字状纹
▲慢性胃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
▲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用这种方式,让患者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牢记提示疾病的掌纹特征。为治疗他的疾病和改变他的疑病心理打下基础。我们首先为他设计一张咨询表,注意:表是根据每个具体病人,具体症状而设计的。
同时教会这对父子观察掌纹上的心理变化纹线。
1.肝分线:教会他们肝分线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2.9线:教会他们过敏纹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3.13线:教会他们悉尼线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4.震位的“十”字状纹:教会他们此纹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 通过掌纹进入患者心理,打“√”的便是患者的行为表现(对号入座)。
●双手掌上有明显的肝分线
没有医生能找到自己的病因,忧郁、焦虑、不安。
□
有一种愤懑情绪,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甚至怨天尤人,恨自己倒霉。有这种愤懑情绪的人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动,爱发脾气。
□ 孤寂、紧张、恐惧、消极心理,长期的负性情绪。
□ 自己担心会被家属和社会遗弃。
□ 自卑孤独心理。
●双手掌上有深长的过敏纹——9线
□ 敏感猜疑,热情高昂,适应性极好。
□ 失眠、思维干扰,但听到与肝有关的话题,就会联想到自已。
□ 表现为对自己不利的一个问题经常性地影响自己的思维过程。记忆力特别的好。
很注重自己的健康,焦虑、惶惶不可终日,四处求医(感觉过敏)。
●右手上悉尼线——13线
□ 患者顽固地坚持某种想法,不管它是对还是错,都要坚持。
□ 右手代表的是先天的情况,与我无干。
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我是这样;我有病大家应该相信我(固执);遇到不舒心的事就会歇斯底里的发脾气(必须重视我的身体)。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自我强迫症,一定要别人认同我的想法和我的感觉。
●震位有“十”字状纹
□ 不吃东西。
肚子会饿,也想吃东西,但当一想到自己病重时,立即就没有了食欲。自觉胸口闷,两肋胀。
□ 腹胀,大便不规律。
以掌纹的形式(因为他已相信用掌纹能诊断出他的疾病)体现出他的心理状态,而且让他认可自己的心态。这为解决他的疑病症铺路。
■用变化的掌纹,改变患者的心理。
用模拟图片,是为了让患者更清楚的对比观察自己掌纹的变化。图片是左右相对的,左侧是初诊时的模拟图,右侧是复诊时的模拟图。当患者看到这种掌纹实实在在的变化时,他就会相信自己的病也在变化。当然医生要仔细耐心的分析患者掌纹变化的意义,这种变化对他机体健康的改变是什么,把患者向积极的思维上引导。
通过上述的教学,使患者及其亲属充分了解什么症状是病理引起的,什么症状是心理引起的。然后,针对病理的症状开始药物治疗,针对心理症状给予心理辅导,使其达到“病愈”。
用这种掌纹对比的方法来为患者治疗,其主要是因患者充分的相信掌纹是唯一能诊断出他疾病的方法。我们就利用他的信任,扭转他的固执的疑病心理,当通过药物改善了他的部分疾病时,让患者通过亲自看到掌纹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扭转他的疑病心理,患者通过治疗前后的掌纹变化的对比分析,开始建立了“疾病在好转”的心理因素,再加上医生具体的心理指导,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了”,心情也好了,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其实,这一心理调整疗法并不是我们独创,我们只是应用了掌纹的可变性,来引导患者的思想。这种方法早在我国远古时代的“情志疗法”中就有了详尽的记载。也许大家还记得“杯弓蛇影”的来历吧,就是典型的以“思治恐”的范例。
《晋书•乐广传》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就闭着眼睛喝了下去。从此以后,就老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总想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
乐广心想,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回到家中,他在客厅里踱来踱去,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心里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中国古代的情志心理疗法是利用情志之间以及情志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一种正常情志活动来调节另一种不正常情志活动,使其恢复正常,有效治疗情志与躯体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总结】
患者出现这种疑病心理,是与他八岁时所患急性肝炎有关。当时孩子年龄还小,患病后因长时间的住院治疗,每天所面对的都是打针、吃药。还有为了避免传染,父母和他的无意识分隔,在玩耍中同伴有意识的隔离,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我的病很严重”的概念。但在当时,父母虽然发现了孩子一些行为上的变化,但是,并未意识到这种心态需要调理,直至母亲去世的沉痛打击,诱发了脑海里深层记忆,形成了“是由于自己的疾病传染给母亲,从而导致母亲死亡”的错误心理诱导。这在心理学上属于顽固自责心理。这种自责心理的深层是担心自己也会由于这种疾病而死亡,从而产生的疑病症,加之由于身体的虚弱又确实出现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而四处求医久治不愈,实实虚虚的症状更使得病情云遮雾障,让很多医生找不到北,干脆诊断为:疑病症。就是说:你没病,纯属多疑。
而掌纹诊断首先承认他身体上的疾病,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同时我们所选用的掌纹顺势治疗,就是通过病理纹线能变化这一特点,引导患者先认识自己的掌纹(因患者已坚信,只有掌纹能诊断出他的疾病),再让他看到通过治疗改变的病理纹线,也就是利用患者相信掌纹,医生带患者共同来研究掌纹,引导他的思想,让他明白手掌上的病理纹变得浅淡了或者消失了,病也就好了,使他自己解开自己的心结。其实,中医的以思胜恐的治疗方法,就是以各种手段引导病人进行思考(“思则气结”),用以治疗恐惧或惊骇伤肾导致的精气耗散、形神不安的病症,从而达到收敛涣散之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解某些不良情绪,调控情志平衡,促进心身康复的目的。
为什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呢?中医认为长时间处于恐慌情绪时,就会伤害肾气,中医这里所说的“肾气”,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如果人处于惊恐之时,肾上腺素就会大量的分泌,这种分泌的结果是乙酰胆碱的浓度失调。在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酯酶形成的乙酰胆碱能系统控制着神经活动能量的转变过程,当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时,乙酰胆碱含量升高,相反,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它的含量则减低,可以引起紧张综合征,从而使得大脑和人体的运动中枢处于应急状态,心跳也会加快。我们常说“吓死人”,就是因为突然的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过高导致的“猝死”。如果长期的惊恐不解,肾上腺素就会突发的过高分泌转为衰减了,这就是中医的“肾气衰”。中医的高明之处在于发现了调整“恐则气下”的钥匙——思能胜恐。
什么叫“思胜恐”呢?中医认为“脾主思”,调整脾气的虚实可以提高被抑制的肾气,也就是说,通过健脾气,升清气,降浊气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战胜恐慌,调整心理的作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也完全可以证实中医的这种见地,脾在现代医学上主要的功能是“免疫功能”,针对肾上腺素的分泌失调,我们人体的免疫功能完全可以去调整肾上腺素,所以,西医对于精神病的“胰岛素”疗法,就是通过免疫系统来治疗的,这与古老的中医理论异路同归,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中医调整脾气,除了中药调整外,也可以通过“药补不如食补”的观点,通过食物来调整。这个患者,我们给予的食疗是:大量吃香蕉。补充蛋白质如:鸡肉、牛奶。
心理学家和营养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颇受食物因素的影响。有的食物能引起人们焦虑、愤怒、悲伤、狂躁,而有的食物则能令人愉快、恬静、安宁,这样的作用会最终影响人的性格形成情绪转化。
德国营养学家福尔克•帕德尔教授研究发现,新鲜香蕉中含有能够帮助大脑产生5
—羟色胺的营养成分,可使人的心情安宁、快活。他建议,倘若思虑过度或紧张不安,甚至招致严重失眠的话,不妨在睡觉前吃点香蕉,会帮助你顺利入眠,且能睡得更安稳。
5
—羟色胺:可使人的心情安宁、快活。它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更高级的脑活动。5—羟色胺水平较低的人更容易发生抑郁、冲动、焦虑、暴躁行为。
ω-3脂肪酸:ω-3脂肪酸对于5-羟色胺和多巴胺在大脑前皮质中的利用有一定促进功能。鱼油中的ω-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
维生素B12:能维持神经系统功能、消除烦躁不安情绪。
维生素B6: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参与许多酶促反应,维持正常的神经递质水平,包括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等。维生素B6缺乏时,脑中异常色氨酸代谢物蓄积可引起惊厥,此外还可发生忧郁和精神错乱。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如果脑神经系统有充足的钙,就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会情绪不安,容易激怒。
谷氨酸:谷氨酸能提高大脑中羟色胺的水平,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而全麦面包或一些高淀粉食物可以帮助谷氨酸的吸收。
掌纹医学与健康心理学的关系
2.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