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掌纹说(1):人生各阶段掌纹特征与心理调理

(2009-08-25 13:21:07)
标签:

健康

分类: 学术
 人的一生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各个年龄段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疾病可以在掌纹上体现出来。只要掌握了掌纹的变化规律,诊断出心理病因,采取适合各年龄段的身心调养方法,必然可以使每个人都拥有精彩快乐的人生。


  1-3岁“婴幼儿期”掌纹与心理


  “婴幼儿期”心理病


  婴幼儿也会患心理病,你信吗?这个问题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人必须要思考的。


  父母的“私心”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


  现在很多父母,都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影响着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做妈妈的,为了使自己的身材苗条,选择不哺乳,请月嫂照料,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月嫂。做爸爸的,为了自己的生意、工作,希望母子都由月嫂照顾。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


  家庭缺陷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


  父母感情不和,他们养育的婴幼儿也总显得很忧郁。这说明婴幼儿虽不明白父母间的微妙关系,但是他们却能敏感地警觉周围发生的微妙变化。如果夫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婴幼儿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吵架,吵的内容是什么,但他们却能从中学会憎恨和仇视。他们的神情就会变得很忧郁,这是一种非言语信息交流。


  非言语信息交流包括人的表情、态度、说话的语气、语调的高低等等。这种信息作为言语信息的补充而存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来说,他们还不懂许多道理,他们很容易在情绪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非言语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在家中经常无故发火,常给孩子脸色看,这容易使孩子性格变得胆小、内向。


  时下,因父母关爱不够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很多案例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其实早在婴幼儿阶段就已经埋下隐患。


  从婴儿期到学龄前时期的心理疾患,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矫治,就会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后果不能低估。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在关心自己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心理健康,科学地对待孩子生活与学习,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长。1至3岁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便及早发现婴幼儿的心理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2.观察孩子是否动作笨拙、磨蹭、自理能力差。


  3.观察孩子是否有情绪问题。


  4.观察孩子的适应和交往能力,有没有内向、孤僻、不说话、不与别人沟通等问题,要及早发现是否有自闭症的问题,及早治疗。


  5.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没有口吃、发音不清、话多、爱重复、表达不清、自言自语等问题。


  婴幼儿掌纹特征


  掌上色泽红润,皮肤细嫩,掌型圆 滑,手的关节因丰满的肌肉包裹不突出。 健康婴幼儿的掌纹特征应是:


  1、2、3线清晰完整。


  掌上杂纹少。


  各指长短符合标准(特别提示的是:无名指不超过中指,若超过提示钙不足)。


  各指不过分弯曲(特别是小指若出现扭“8”字状,是先天肾气不足的表现)。


  掌部肌肉丰厚,掌色红润。


  ■ 1-3岁的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行动性及狭隘性的特点。


  ■ 1岁半-3岁,开始具有表象思维,发展的任务是克服羞耻感和疑惑。这时期的幼儿其思维已由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进到具体形象思维了。其思维特征表现在:自我为中心,刻板性,不可逆性。


  ■ 情绪的表现特点为:冲动性,即处于激情状态,随时爆发不能自控;易变性,即情绪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表现出喜怒无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