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易堂 札子23 .臆体类小说
【本章索引——(略)
人生短暂,到底什么样才不会妄来世上一遭呢,真正的人生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有人说勤劳创造,其实不是,有的说名利双收,其实也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这些只是意识层面的东西,并不符合我们的本心本性,什么叫本心本性,那就是由内而外的需求,而不是由外而内的需求。不好理解的话,打比方,在职场里的很多努力,其实并不是你情愿的而是因为竞争才努力的,我们平时花的钱,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人前面子而不是本心的好恶,这样的描述就可能有些领会由内而外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了。
也有人说,人活一世,就是追求的幸福快乐,但真正扪心自问,幸福是有局限的,一是每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每个民族对幸福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所以幸福可能只是一个表象的虚词,有水分,不实在;二是即便是大家共识的幸福,也是建立在对比基础上,但是,有对比就有伤害,譬如有的幸福可能就需要以别人的痛苦为代价,这不符合人性之本,你名位高了,也是属于踩在大家的肩膀上,你钱多了,也是对比别人的钱少了,不是这样的道理吗。
其实,有比幸福更高级的境界,那就是通透。它可以跨越时空和贫富善恶的局限,当然,通透需要修。其实,脑袋也只是一种工具,只是用来思考和认识外界的方式,但不是本我,本我是什么,是心之元神。我觉得,人的精神世界有两套系统,心系统,脑系统。
通透,这里的通,是心系统和脑系统的通,也就是认知和思维的通,一定需是脑子是为心去服务,也就是思维是为了认知服务(知行合一不是智行合一,知和智,对应的是心和脑),不能让思维阻碍了心知,不能让脑袋左右了心神。这就像呼吸,当思维有意控制呼吸快慢时,能暂时性的起作用,但思维不去可以控制呼吸时,才是正常的本质的呼吸状态,这一种从属关系必须搞清楚次序。
认清上述,就真的认同关于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了,我们的驱壳皮囊真的不是自己,它只是我们的灵魂借来用的载体,就像寄居蟹那样,蟹才是自己,壳并非自己,那么我们修行的目的也就很鲜明了,就是修到能经常脱离驱壳而游离于更多时空,这样就是很多智慧学者称之为三维到多维的突破。
有了通透,并不是那种简单的自我约束才提高自我,而是什么也能说,什么也敢做,就像文学和书法里的洒脱随意但实际是寓规则于无形而已。当然,对通透而言,它的前题是道德(但道德是一种自我的要求,而不是拿道德针对别人,以后记着,凡是举着道德的旗子对别人说三道四的,基本就是伪君子)。
以前说的,我们修行要过五道关。当我们分别迈过了善恶关、名利关、慈悲关、生死关之后,我们的人生就会一步步豁然开朗,最终的目标,就是通透,
有了通透,也就意味着开始脱离三维进入那种多维世界,因为通透,就会视眼前的万物只是层纱,眼前的事事菲菲只是烟尘,没有遮掩也没有阻碍,没有担虑更没有恐惧,什么也阻挡不了你了。
--------------------------
「未完待续」
「以上臆体寓言类小说,小说只是属于演义的,有著作权限,请尊重,多读历史以明智,独立思考以明心,yhh3008愿以最朴实的文字,弘
扬传统国学和文史精华,愿你多修元心,多读书多自省,愿各位智慧如海)2021.8.2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