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戴着镣铐跳舞”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诗词知识】 |
说说“戴着镣铐跳舞”
说说“写诗词是戴着镣铐跳舞“”
很多学诗词的朋友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诗词是戴着镣铐跳舞,用此来形容写诗词时格律给作者带来的不自由,以及用来说明格律诗词需要具备一定的规则性,并且这种规则会带来一定的约束感。
其实,单纯的这样引用是不全面和不客观的,也不符合实情,我们有必要对这句话所代表的内涵进行一下细致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和进行诗词创作。
据查阅,“戴着镣铐舞蹈”最早是歌德说的,他的本意是说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都是在戴着脚镣跳舞,而他所谓的脚镣,确实是指诗歌的格律——要知道,没有一种诗歌是完全和绝对自由的,或许有的表面没有严格的规则,但也一定有内在的写作规律或写作要求。
后来闻一多先生也有类似的表述:“文学创作应该像是戴着镣铐跳舞,镣铐是格律,我们要跟着格律走,却不受其拘束,要戴着镣铐舞出自己的舞步。”这就更进一步了,不只是写出了格律本身的约束性,也明确了要有对格律的适应和突破,并且他所指的并不只是后来人们引用时所专指的诗歌或诗词,而是整个文学创作。
可以证明上述说法的,是闻一多的另外一句话: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
另外,戴着脚镣跳舞,也是美国批评家佩里的名言,但他的本意已经不只是诗歌的格律像脚镣,也是在阐明另外一个人生哲理:生活固然会有一些重负,但只有在重负之下仍然保持良好心态的,才会让自己的生命美丽地舞动,这才是最能体现智慧和才能的舞蹈。
以上就是关于镣铐说的出处和用意,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样两方面内涵:
一、在文学创作领域,包括诗歌以及诗词,创作思维是一定会受到现实的制约的,而能够突破现实的桎梏的,才会有升华了的作品,任何源于生活却等于甚至低于生活的,都不会是好作品,戴着镣铐却要跳出优美的舞步,才是文学创作的意义所在,悲观者是懦夫,屈服者是奴隶,唯有戴着镣铐跳舞者,才永远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二、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文学创作都不可能天马行空般不管不顾,完全不需要受文体形式制约的文学体裁是不存在的,只要我们想要进行文学创作,都要有所遵循,这是不同文体(包括诗体)之间本质的、固有的、特征性规则或规律,要么遵守,要么住手。只有熟悉和善于运用这些规则的人,才会突破规则的约束写出不同凡响的作品,而那些无视必要规则的人,不是简单的门外汉,就是懒惰的初学者,再就是狂妄的旁观者。可以说,所有的文学艺术都是戴着镣铐跳舞,不应该独对诗词抱有傲慢的偏见。
下面再聊聊诗词方面的镣铐与舞蹈。
一、诗词确实有格律要求,这是诗词这种诗体的本质属性和必要规则。
诗歌的类别有很多种,格律诗词是其中一种,想要进行诗词创作的,要么接受规则,要么进行其他选择,不要带着其他规则和偏见写诗词,也不要在无知的前提下来试图改变诗词规则,这些规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为诗词人所共同遵守的,是诗人们合理运用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的法则性要求,是必要的镣铐。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看看京剧的那身行头和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就可以理解了。
具体说,诗词讲求押韵,韵脚属于有规定的韵部集合表,或古韵,或音韵,都不是没有遵循的;诗词讲求平仄,平仄的运行规律和排列规则是符合音律美学的,并且可以有规律地掌握和运用,胡乱随意写的就不是诗词,不能混为一谈;诗词会有对仗的部分,对仗必须要讲求词性、节奏、结构、平仄等,不讲语法无对仗;其他规定还有一些,都属于诗词常识类的,想要了解和掌握都不是难事,关键看理念上是否愿意接受。
以上就是所谓的镣铐部分,接下来再说跳舞。
二、诗词格律的约束性与美妙性是一体两面的,熟练掌握了以后,就不再是约束,写出来的作品会有专属于格律的独特美感。
格律规则是诗词人所必须戴上的脚镣,越是不易写,越可在写好中见锋芒,正如闻一多先生在《论诗》中的话:对于那些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
这就好比孙大圣手中的金箍棒,越重越有威力,关键看你会不会用,用不好是累赘,用好了便是神器。
比如说平仄和押韵,会给人以美妙的音乐美感,而对仗更是格律诗词出彩的地方,我们所熟知的诗词佳句很多都是精彩的对仗句。
不要把格律看成简单的桎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是很好明白的道理。
三、学好格律常识并非难事,并且格律诗词表面的严格死板之外还有很多灵活之处。
初学格律者,固然会觉得有些不习惯,又是平仄,又是押韵,又是粘,又是对的,古韵还有入声字,还要注意孤平、三仄三平、合掌等禁忌,没等学会就吓跑了,这时候写诗词,像背口诀似的,实在是麻烦。可是,这只是第一关,刚刚入门的感觉,是还没有体会到诗词妙处的阶段。这个时候感受到的都是别扭,不习惯,以为诗词要一直这样写下去呢,一副冰冷的镣铐锁在心头。
但如果能坚持走下去,就会发现,格律那层窗户纸在不经意间就捅破了,而且越来越能体会到平仄韵律间那种抑扬顿挫、往复循环的音乐美感,恨不得在写久了以后张嘴说话都能不自觉地成为律句。这个时候的你,心中已经没有镣铐了,飞舞的感觉会让你上瘾。
同时,你还会发现,在辞不害意得前提下,避不开的字有时可以“一三五不论”;就算孤平和错律,有的还可以拗救;用韵避不开的时候更有飞雁格,孤雁可以入群,还可以出群。。。真是灵活得很,神奇得很,奇妙的很!
这样一来,我们就更没有镣铐感了,说到底,不是所谓镣铐让人不舒服,而是不会写才不舒服。
四、诗词是写心的文学,用心体会人生和世界是第一要务,但心无挂碍才会思无邪。
诗词需要纯粹些才好,这并不排斥任何写作题材,七情六欲爱恨情仇可以写,家国情怀大是大非也可以写,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为什么写和怎么写,没有感动自己的无激情灵感不需要写,带有功利性、目的性的文字不必写,那都是真正的心灵的镣铐,需要突破了才会懂得写诗词的真谛,否则就是戴着镣铐的群魔乱舞,是对诗词这种人间美好事物的否定和戕害。
对于爱好诗词的人来说,诗词之路就是人生的修为之路,把那些不纯粹的、阴暗的、矫情的枷锁都去除,才会有真正的境界可言。
庖丁解了十九年的牛,开始并不擅长,后来掌握了规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凡事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需要时间,也需要钻研的精神。
牛永远是那个牛,关键看怎么解,从被动到主动,从自觉到自由,纵然有镣铐,心灵却可以是自由自在地舞蹈,这就是诗词的妙谛,那么多人做到了,我们也可以的。
葵先生/文
前一篇:清河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已收录)
后一篇:诗眼在一首诗中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