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韵十戒

(2017-04-10 11:37:19)
标签: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诗词知识】

用韵十戒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 也叫出韵。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凑韵 俗称挂韵脚。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这是不行的。
   
重韵 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韵 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哑韵 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僻韵 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比如下平六麻里的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挤韵 又叫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复韵 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比如押了字,再押字;押了字,再押字;押了字,再押字。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美造成一定的伤害。那就是撞韵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字出现了撞韵硬伤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读到那里,就觉得憋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再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
   
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但第一句的和第三句的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诗人在创作七绝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例如: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
杜甫《堂成》
   
其中就是连韵。
   
我把撞韵、挤韵和连韵以及押韵八戒中的其它毛病合起来称之为押韵十戒
   
严格说来,押韵十戒是对诗人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是一种押韵技巧。十戒所指出的问题,并没有违反诗词押韵的普遍规则,不是诗词创作的硬性规定。但是,它们又确实会对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硬伤。所以,要想写好诗词,这些问题基本上是要克服的。所谓克服就是避免。
   
二、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办法。
   
古代和现代一些对声韵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诗人、词家和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他们只是提出了防止出现这些伤害的要求,换言之,他们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出现这种伤害,而并没有进一步总结出一旦出现的时候,如何对它们进行医治,从而使之有而无。因为诗词创作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候是避免不了的,硬要去避,就有可能会因文害意、因韵而害意。为此,必须有一种补救的办法,以尽可能地将它们的伤害消除。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作者有相当的文字驾驭能力。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结合古人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谈谈个人初浅的看法。
   
(一)应该避免的硬伤
   
前面说了,押韵八戒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要避免的。具体说来,就是要力戒落韵、凑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因为这些问题一般都对诗词韵律美的伤害程度很大,而且根本无法破解。因为它们的伤害不仅仅是声韵上的,还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
   
但其中的挤韵连韵相对其它几种情况来说,对韵律的伤害要小一些,也不存在意境、语法、视觉美感的伤害。撞韵对韵律伤害虽然比较大,但它与挤韵连韵一样,也没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这些问题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当它变得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能不能有一种办法将它对诗词韵律的伤害降低甚至是消弭于无形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二)破解撞韵、挤韵、连韵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撞韵挤韵连韵的时候,应当如何将其对诗词韵律的伤害进行消除。
   
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
   
一般来说,韵脚为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伤害,形成硬伤;而韵脚为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不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太大的伤害,甚至完全有伤无害。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西,这时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严重伤害。
   
相反,如果我们想办法将韵脚的韵字做成活韵,那么,不论是撞韵、挤韵、连韵都不会对韵律造成太大的伤害,甚至于完全不构成伤害。例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关键就在第二句的近却无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字上,而结句的重心落在字上,这样这两句诗的韵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多一些活韵句,即便有一些伤,也可能伤而无害,决不会构成诗词的硬伤。但如果你的作品中都是死韵句,就会造成诗词的硬伤,有伤必害。
   
做成活韵有那些方法呢?有两种办法:
    1
、转移句读重心,让整个句子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之外的其它字上。
这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办法。上面已经讲过,我就不再讲了。
    2
、在韵脚尽量选用开口韵字,少用收口韵字。
   
晚烟残读起来感觉拗口,虽然这两个字不属同一个韵部,只是邻韵字,却也类似于挤韵造成的伤害。
   
晚烟寒劫很爽口,而属于同一韵部,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效果呢?
   
这里的关键是:表示出一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一个收口音字,以至句意在脑海中还没有充分展开时,发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是同步发展的,所以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以收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成为死韵,而以开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做成活韵,这使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例如: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先看钟山只隔数重山的两个字,由于在韵脚字之前还用了一个字,而又不属于修辞意义上的反复,较之使用一个与韵脚同韵的字危害更甚,所以是比一般的挤韵现象更为严重的挤韵,可是因为它用数重山将韵字做成了活韵,于是挤韵造成的伤害就不明显了。
   
再看转句末尾的字,本是严重的撞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一是因为最后的是个开口音字。二是诗人不但将上句韵脚的做成了活韵,还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结句的句读重心从韵脚的字上转移开了,韵脚也变成了活韵。这样,就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前面说过,连韵对绝句韵律的伤害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古人在创作绝句的时候是特别注意的,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子十分困难。下面就以一首连韵的七律来说明破解之法: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也就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同样,末句几枝低字与字虽不是同一韵部,但属于邻韵,对声韵的妨害也近似于挤韵。而且,越是靠近韵脚的地方,发生挤韵时的伤害也就越明显。这里,虽然字是本句的句读重心,看似将韵脚的做成了活韵,但由于字也与韵母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而已,而属于邻韵,所以读到结尾的几枝低的时候感觉仍很粘滞,不爽口。
   
以上讲了关于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需要指出的是,具体情况有时是很复杂的,不能胶柱鼓瑟,不知灵便之术。比如挤韵,是指在句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果用了同一个字算不算挤韵呢?当然。我认为,如果这个字不是有规则的重复使用,不能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它就是挤韵,而且是挤韵中的一种最严重、最极端的情况。另外,一般来说挤韵的字距离韵脚越近,伤害就越大。但如果它们连在一起的话,却又不是挤韵,而是修辞手法中的叠字入韵。有时看起来没有连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手法相连,如瞧一瞧等,它是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其实与瞧瞧是一样的,只不过为了调节音节而加上了一个没有意义的、充当中辍的字,我们也不妨将其作为叠韵看待,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挤韵现象。
   
再有,我们说过,撞韵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般应设法避免,如果不可避免,就必须要将韵脚上的韵字尽量做成活韵。若是活韵也做不成,是不是可以采取类似于做活韵的办法,转移发生撞韵的这个句子的句读中心,冲淡发生撞韵之字的声韵效果,使它听起来不那么刺耳呢?这是当然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比如上面讲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就很抢眼、很入耳,在句中分量很重,是句读重心,重中之重,它也有效地冲淡了字的声韵效果,从而进一步消弭了撞韵的伤害。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摘自《逍遥楼诗词论稿》)
   
诗歌的押韵有哪些现象需要注意?
   
在诗歌的押韵中,出现撞韵、挤韵、倒韵、连韵、重韵、复韵、死韵、三阴平韵、凑韵、出韵、窜韵等现象,都会影响诗歌行尾韵节奏的和谐性,尤其是古典韵律诗歌的创作,影响尤其明显。因此这些都需要尽量避免。
   
1)撞韵:一首诗词中,按律不该押韵的句子仄声收尾,尾音的韵母与韵脚的韵母相同,这样的字影响声律之美。
   
2)挤韵:诗句中的重音节字(一般为246字)的韵母与韵脚相同,这也是诗词创作的忌讳之一。另,第六字韵母如与韵脚相同,则构成叠韵,如声母相同则构成双声,更需避讳。
   
3)倒韵:把一个常规的双声词颠倒顺序以求押韵,如江河变为河江,虽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斧痕明显。
   
4)连韵: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5)重韵:诗中出现过的韵字,再次出现,并用来作韵脚,叫做重韵。
   
6)复韵:同义又同韵的字,如""""同属阳韵,""""同属尤韵。这类字在同一首诗中作韵脚,叫做复韵。
   
7)死韵: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8)三阴平韵: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9)凑韵:在押韵的字眼上随便拈一个押韵的字凑数,其意思与全诗毫不相干。
   
10)出韵:由于读字发音不正确,或受方言影响,又不熟悉诗韵,作诗往往会出韵。
   
11)窜韵:由于不知道异义、异音的同一汉字分属不同的韵部,作诗就会窜韵。

 

近体诗的韵
韵是近体诗(即格律诗)四大要素(韵声粘对)之一。在格律诗中用韵也叫押韵。律诗的韵要求很严格,押韵要根据韵书来押。目前主要的韵书有"平水韵"和"中华新韵"。本文中例子均使用"中华新韵"。
在律诗中,
  
(1)偶数句尾必须押韵。
寒舍雪堆上,晚来飞鸟追。
翻身舒翠羽,比翼过丹扉。
玉树清宵看,远空明月归。
婵娟低倚户,谁又画青眉?
追(zhui),扉(fei),归(gui),眉(mei)押韵。
  
(2)首句可押可不押,可以押邻韵。
客路上高台,清风倚楚怀。
白云一望去,玉蕊百结开。
天宇升眉月,婵娟照杏腮。
盈盈春水际,素影久徘徊。
台(tai),怀(huai),开(kai),腮(sai),徊(huai)押韵,首句押韵。
  
(3)最后一字为韵。
向晚踏新雪,沿江听鸟鸣。
朔风摇玉树,琼野望寒星。
月下归心动,梦中沧海行。
客舟何处是,千里浪涛声。
鸣(ming),星(xing),行(xing),声(sheng)为韵。听(ting)不算韵。
  
(4)押平声韵。
今宵云岭月,皎皎照高堂。
碧露苍颜瘦,素鬓清酒凉。
可怜游子泪,徒入客心肠。
何日倚桃树,举杯新米香。
(tang),凉(liang),肠(chang),香(xiang)均为平声。
  
(5)一韵到底。
露衣石径凉,入夜上云庄。
华月照琼树,琪花绽玉房。
春芳水边竞,天野梦中翔。
曼曼路千里,抬头望故乡。
凉(liang),庄(zhuang),房(fang),翔(xiang),乡(xiang)属于同一韵部。
  
(6)脚分明。
韵脚(押韵句最后一字)平仄必须相同,白脚(不押韵句最后一字)平仄必须和韵脚相反。
空翠漫云岭,鹿鸣清水庵。
谷风吹月起,山色带霜寒。
幽迳鸟声尽,遐心天语传。
兰苕梦思里,独有夜香残。
韵脚为庵,寒,传,残(均为平),白脚为岭,起,尽,里(均为仄)。如白脚有平声字或韵脚有仄声字,则不可以。
  
(7)不可使用同一字重复押韵。
哭送少儿郎,人亲欲断肠。
校车如破烂,官座好辉煌。
权贵巧谀嘴,庶民羞涩囊。
冥冥九泉下,何处问天良。
郎,肠,煌,囊,良为韵脚。没有重复字。
  
(8)不可连续使用同音字押韵。
春秋循有序,世事尽无常。
草木幽芳远,人生困苦长。
安得望伊甸,岂不赛桃乡。
朱楼问明月,何为入碧窗。
常(chang),长(chang),乡(xiang),窗(chuang)为韵脚。常,长为同音字,不可连续使用。
  
(9)不可撞韵。
指白脚和韵脚平仄通押。
故里无生计,离乡走五湖。
晚归浮月照,晨起望曦出。
大厦长天立,薄薪便饭足。
空房千万户,入夜挤蜗庐。
韵脚为湖(hu),出(chu),足(zu),庐(lu)(平声)。白脚之一户(hu)和韵脚同声母,属于同一韵部,系平仄通押,即撞韵。不可以。
  
(10)避免挤韵。
在诗的其它地方用了与韵脚相同声母的字,不管平仄,干扰了韵的美声效果,称为挤韵,也叫暗韵,要避免。
岁岁东洲岸,清清水去流。
日高红胜火,月寂碧含羞。
春晓播五谷,稻实齐九秋。
夜来云岭下,小米煮羹粥。
韵脚为流(liu),羞(xiu),秋(qiu),粥(zhou)。洲(zhou 平),九(jiu 仄)为暗韵,属于挤韵,要避免。
  
(11)全押阳平韵或阴平韵,提高用韵质量。
平声有阳平阴平。两者不通押,使用韵更加完美。
小道黄昏后,长空月破云。
晚风摇碧树,秋色满青林。
郝水梦天远,楚音激浪闻。
茫茫夜千里,游子望乡吟。
云,林,闻,吟均为阳平,读起来很顺口。
  
(12)同部韵分押,提高用韵质量。
中华新韵(十四韵)
十一庚 enging(ieng)ong(ueng)iong(eng)同部, enging(ieng) 不与 ong(ueng)iong(eng)通押。读起来更顺口些。
月下欲天明,茫茫碧雾生。
一江资水去,万里楚山行。
久望浮鸾影,长吟起浪声。
依依金凤鸟,比翼入云轻。
明(ming),生(sheng),行(xing),声(sheng),轻(qing)与ong(ueng)iong(eng)不通押。
  
八寒: anuan ianǖan也可分押。
这是押韵应该注意的地方。欢迎探讨。挤韵撞韵等在名家作品里也有出现。很多观点资料来源于网上,在此鸣谢,不一一注明出处。

 

 

韵病十戒

病名

病症

病例

1

失韵

炸韵、砸韵。韵脚分属不同韵部。

清风抚蕊暗香,皓月凝眸玉带
若即若离筚笋语,似悲似喜瑟琴
高山流水仙居远,空谷回声影幻
遥看天边浮翳少,却闻银汉雨汾
——
网摘习作《流瀑》

2

出韵

落韵、嫌韵。韵脚插入另一韵部。【首句邻韵除外】

漫道千山万水拦,时逢三五盼团
一轮冰镜高天挂,不照红颜偏弄寒。
田牧拟作《元宵客思》

3

凑韵

趁韵、挂韵。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

月明秋静入朱楼,素手调弦理怨
轻掩轩窗尤自赋,无眠心事惹人羞。
——
网摘习作《题图》
粉墨登场容颜,轻歌曼舞卖风骚。
口称异国红艺人,非男非女实人妖。
——
网摘习作《观人妖表演》

4

倒韵

颠倒单词押韵,具变义逆常二弊。

人被千山万水拦,虽逢三五怕圆
晴光如雪来何处,天上冰轮直射寒。
——
田牧拟作《元宵乡思》

5

重韵

同字押韵。

哥铲黄泥妹定根,芭蕉共种一条
芭蕉结子果挨果,哥妹连情心贴
——
网摘戏作《村哥和村妹》

6

复韵

同韵同义字押韵。

谁撕雪帕散奇,蝶舞双双戏落
笑看年华流水去,且观唱晚弄西斜。
——
网摘习作《感梨花》

7

哑韵

闭口音押韵。

学诗先自句中,万紫千红碎锦
师古师心师造化,莫辞吟席度朝晡。
——
田牧拟作《学诗》

8

僻韵

生僻字押韵。

欲化九霄龙虎,原何却是西山
竟教尔雅名声起,博得云晴开螮
——
田牧拟作《豹文鼠》

9

挤韵

犯韵、冒韵、大韵。联字与韵脚同韵。【联绵词除外】

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
网摘习作《寄友》

活韵

10

撞韵

踩韵、赘韵。白脚与韵脚同韵。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泉声夜落小楼西。
——
网摘习作《夜吟》

同音共律

连韵

合音。邻联韵脚同音。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
刘长卿《使次安陆寄友人》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
——
杜甫《堂成》

四声递用

粘韵

连音。各联韵脚同音。

双英对决晴连雨,三党分争角与
岛北冲天蓝喷薄,溪南连野绿交
鹡鸰远见西山唳,精卫迭怜东海
和乐何时唱棠棣,随春燕子竞还
——
田牧《台海杂感十三》

术语

【音韵】简称音,汉字字音中声母、韵母、声调三要素的总称。

【倒文】指古代诗文中为求协韵或句法变化而倒置文字的现象。但不能改变词义,不可影响理解。

【词序】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如果词序不同,意义不同,就不可随意颠倒。

【倒韵】为求押韵而颠倒词序并产生异义的现象。

【邻韵】韵音相近者。而非韵部排列相邻者。

【同韵】韵母相同者。不论韵部、声调相同与否。

【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均相同者。

【白句】律诗中不押韵的句子,即奇句。

【白脚】白句之尾字。

【韵句】律诗中押韵的句子,即偶句。

【韵脚】韵句之尾字。

【活韵】韵句的句读重心不在韵脚上。尽量用开口度大的音押韵:如晚烟寒爽口,而晚烟残拗口。

【死韵】韵句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上。

【开口音】发音时,口形是张着的音。开口音:aeo及其打头的韵母。声音响亮。

【闭口音】发音时,口形是闭着的音。闭口音:iu及其打头的韵母。声音低沉。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凡诗,押哑韵而能响者,其人必贵;押险韵而能稳者,其人必安。

【声母开口度】发音部位自前向后加大: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如:寒(hán)>残(cán)。

【调值】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和幅度,可以用五度标记法的数值表示出来的。调值只表示相对音高,不表示绝对音高。由于各人的声带的厚薄、长短、粗细的不同,因而说同一个音节,绝对音高是千差万别的,但相对的高低升降是比较一致的。普通话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也称四声。其调值用五度标记法可以分别标记为553521451

【音长】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发音时间长的叫舒音,发音时间短的叫促音。现汉语中一般不用音长作为主要的区别意义的手段,被认为是一种羡余成分,但音长作为发音中的一个自然属性,经常以伴随性的特征出现,比如重读音节以音强作为主要特征,音强较强,音长也比较长,而轻声音节音强较弱,音长也比较短。例如:不辨东西西的发音较长,而不是东西西的发音较短。上声的音长较长,去声的音长较短。古代汉语中的入声字是促音,构成古代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成分。

【联绵词】又称连绵词,是复音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通常分为四种,如:伶俐、鸳鸯是双声词,骆驼、崚嶒是叠韵词(内含苍茫、逍遥等同部词),孜孜、燕燕是叠字词、胭脂、蜈蚣是异音词。前三者是狭义的联绵词,加强了汉语的音乐性。广义的联绵词则是两字相续,或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声、或以其韵相缀成义。

【同音共律】指连韵粘韵。连韵常见,粘韵罕见,是病非病,见仁见智。

【四声递用】是指平上去入四声轮替使用。实际要求两点:一指脚解,即四个白脚上去入三声俱全,二指联解,即四个联句上去入三声俱全;两者备具,方为上佳。

活韵解法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只隔数重。 春风又绿江南,明月何时我还。
——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诗联

单解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去入○○去入○○○○○○去入○○入,○○入去
暂息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
去入○○○去上,○○去去○○○○入上○○入,上上○○
——
杜甫《七律·堂成》

联脚双解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
上入○○入去去上○○○○上去○○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
去入○○○○○○○入上○○上上○○
——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双英对决晴连雨,三党分争角与。岛北冲天蓝喷薄,溪南连野绿交
○○
去入○○○○入上入上○○○去入○○○去入○○
鹡鸰远见西山唳,精卫迭怜东海。和乐何时唱棠棣,随春燕子竞还
○○
上去○○○○○○去,○○○○
——
田牧《七律·台海杂感十三》

 

病名

病案

诊断

失韵

清风抚蕊暗香,皓月凝眸玉带
若即若离筚笋语,似悲似喜瑟琴
高山流水仙居远,空谷回声影幻
遥看天边浮翳少,却闻银汉雨纷
——
网摘习作《流瀑》

五个韵字分属三个韵部。陈、真:上平十一真韵;嗔、深:下平十二侵韵:上平十二文:汾。

出韵

漫道千山万水拦,时逢三五盼团
一轮冰镜高天挂,不照红颜偏弄寒。
——
田牧拟作《元宵客思》

拦、寒,属上平十四寒;圆,属下平一先。可用归韵。

凑韵

月明秋静入朱楼,素手调弦理怨
轻掩轩窗尤自赋,无眠心事惹人羞。
——
网摘习作《题图》

怨由,生造词。可用不胜愁收韵。

粉墨登场容颜,轻歌曼舞卖风骚。
口称异国红艺人,非男非女实人妖。

——网摘习作《观人妖表演》

字凑韵。恐是之键误。另外,第三句出律。

倒韵

人被千山万水拦,虽逢三五怕圆
晴光如雪来何处,天上冰轮直射寒。

——田牧拟作《元宵乡思》

团圆倒成圆团,不合常习,且改变意义为青团之类食物。可用团栾收韵。

重韵

哥铲黄泥妹定根,芭蕉共种一条
芭蕉结子果挨果,哥妹连情心贴

网摘戏作《村哥和村妹》

两个字重复押韵。可以芭蕉共种有多深?收韵。

复韵

谁撕雪帕散奇,蝶舞双双戏落
笑看年华流水去,且观唱晚弄西斜。

——网摘习作《感梨花》

葩、花同义同韵。

哑韵

学诗先自句中,万紫千红碎锦
师古师心师造化,莫辞吟席度朝晡。
——
田牧拟作《学诗》

摹、铺、晡均属上平七虞,三个韵字的声母mpb都是双唇音,韵母u是闭口音,其音低沉,缺少悠扬之美。

僻韵

欲化九霄龙虎,原何却是西山
竟教尔雅名声起,博得云晴开螮
——
田牧拟作《豹文鼠》

翀、鼨、蝀均属上平一东韵,甚为生僻,影响阅读。

挤韵

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
网摘习作《寄友》

用上平二冬韵。”“”“三字挤在一联之中。

撞韵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泉声夜落小楼西。
——
网摘习作《夜吟》

西同韵。

《唐诗三百首》同音共律诗例

一、生、声同音隔韵——未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去上○○○○。去○○去入,入去去○○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上去○○去,○○去上。去○○去入,去○○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物)华、花同音隔韵——未解: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去,○○去入。入○○上,○○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上去○○
——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三、疏、书同音邻韵——未解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
○○去上,上○○去入○○。上○○○○上,去去○○去去
——
岑参《赴北庭度陇思家》

四、城、程同音邻韵,生、声同音隔韵——联解:
云开远见汉阳,犹是孤帆一日。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
○○
上去○○○○上入去○○去去,○○去上入○○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
○○○
○○入,去○○去入上○○去去,去○○去上○○
——
卢纶《晚次鄂州》

五、惊、旌同音隔韵,营、缨同纽隔韵——联解:
燕台一去客心,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
○○
入去○○○○去去去上○○○入,○○上入去○○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
○○○
○○上去○○去去去上○○○去,○○入上○○
——
祖咏《望蓟门》

六、菲、飞同音邻韵——联解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
上入○○去上○○上去○○○○○○○去,去入
——
韩愈《游城南晚春》

七、王维《山居秋暝》中流、留同音隔韵——脚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
上去,去上○○○○○○入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去去○○○○○○去上

杜诗挤韵撞韵诗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