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盅佛跳牆(港澳臺版)

(2016-06-02 11:47:29)
标签:

佛跳牆

三坊七巷

福州

聚春

一盅

分类: 原创文学
應港澳臺朋友之要求,編發幾篇繁體字版文字,以饗讀友。
 

一盅佛跳

 

二度福州,竟只為無釋懷件事。其一,搭乘號稱最美高的合福高,一武夷山、婺源、景德、三清山、山和安徽首府合肥綺麗風光;其二,了盡葷食精佛跳的思念,讓魚翅、鮑魚、海、干種葷品做成的菜在舌尖交融碰撞。
       
此,放廈門邵公158),賓館150),悅華酒店(全家福4—6人,1199),海佛跳(北派168、改良南派88),好清香大酒158)等店的一盅佛跳,直奔福州,去名九州、最正宗的百年老店聚春,去面如此美味佳的佛跳,一品快,大口福。
     
有榕城、泉城之雅的福州冬季,南和暖,清新宜人。金山公,寒梅盛放;福州大楓葉似火;泉公杏金滿城街,盎然色;14度左右的氣溫多了一份怡爽的心情,更增加了找到聚春的迫切之感。
       
為時尚早,乘車去往福州有名的三坊七巷。
      
昏的5A級風景名勝區,坊巷縱橫,石板路,店招初明,雀,白天的喧囂過後,一切於平,稀少的人流,倦意的店,微明的夜三坊七巷披上了一薄薄的神秘面
      
究其名而言,三坊,即衣坊、文儒坊、光祿(上世八九十年代光祿坊因道路改造被辟為馬路,後又因保需要地面改回石板鋪設);七巷則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巷、安民巷、巷、吉庇巷,其意各具典故流由北到南634(原1000)米左右的南後街,是福州城三坊七巷的中東側列七巷,西有三坊。
      
三坊七巷起于,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整嚴謹,匠奇巧;不少還綴以亭、台、、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於一 多民居的窗漏花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富的案雕,精巧的框、花座、柱杆隨處,集中體現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和特色,坊巷保存有200座古建,其中全文物保護單位有九,省、市文保位和史保築數多,是中都市存的一坊制度活化石,被建譽為規大的明清古建博物言)。三坊七巷起于晉,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博物
      
三坊七街,名人出,若星辰,勝舉徐、沈葆、曾宗嚴複、林旭、林民、林民、冰心、孝胥、陳寶琛、甘國寶、左宗棠、郁夫……
      
主要景有:嚴複故居、二梅屋(現為福建省民俗博物)、水榭戲臺、小黃樓、林彝故居、郭柏萌故居、家大院、家祠、王麒故居、尤氏民居、冠雄故居、劉齊銜故居、天后、周哲文藝術館(光祿吟台青磚樓)等。
       
嚴複故居,是福州地古民居的代表作。故居於2006年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郎官巷西段北20,坐北朝南,主座廳兩座毗,占地面積609平方米。主座清式制,門內三面走廊,前有插屏,正分前後,左右邊間為前後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通花前後走廊、杆均仿西方建築紋飾
       
如果只在三坊七巷遊覽閒逛是不用買門票的。區內需要票的有嚴複故居(15元)、二梅屋(15元)、水榭戲臺20元)、小黃樓20元)、林彝故居(20元)、家祠(5元)、王麒故居(10元)、郭柏故居(10元)、家大院(15元)、周哲文藝術館5元)、鄢家花10元)、劉齊銜故居(5元)等景白天,價為120/人次。尤氏民居、冠雄故居、劉齊銜故居、天后氏民居(福建省非物文化遺產)則為的。
       
冰心故居(為瞭解中國詩人、代作家、散文家、“一片冰心在玉”的冰心老人的童年生活第二天上午又程去三坊七街拜竭故居),位於南後街北口西側與楊橋巷交匯處楊橋17,於2006年公佈為文物保護單辟《林民生平史》展和《冰心福州》展。故居清代建,坐西朝,四面門臨後街,門頭房曾作升桶石店。主,占地面694平方米,大改在楊橋路。故居原系林民祖七房人家(包括林民)聚居州起後,林家避禍遷離,房屋售予冰心祖父謝鑾恩。家一直住至2050年代。冰心十一二歲時曾居此。冰心晚年在《我的故》中,也有大院的一段形象的述:們這所房子,有好幾個院子,但它不像北京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屋子的前面,有一個長方形的天井,每天井都有一口井,這幾乎是福州房子的特所大房,除了住人以外,就是客室和房。乎所有的堂和客室、房的柱子上、壁上都著或書畫” (此段三坊七街官http://www.sfqx.gov.cn/
       
入大,可見細竹和花草前一巨石上面刻著福州著名作家、法家先生撰《一座宅院,位名人》:“同一片屋下,先後走出位大的人;一位爛舊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建造大屋而文,一位秉血薦軒轅的男志,投絕筆為檄;一位照亮人的生命路,燈為炬。前者民,牲而永生,年廿四後者冰心,心而長壽,享年一百
       
一座特殊的宅院,曾居住近代史上的位名人——林民和冰心,已經稱奇。然而有更為傳的色彩,另一位名人在此小住過,她就是林長明的女兒、林覺民的侄女,也是梁思成的妻子——近代才女林徽因。一普普通通的民居居然住三位名人,那就更具有特殊的意
       
再往南,南後街澳路上的林儀門廳碑亭、德堂、南北花、曲尺、竹柏等主要建物,具有江南格,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成立,址原祠(祠門額題林文忠公祠),建於清光三十一年(1905),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儀門廳碑亭、德堂、南北花、曲尺、竹柏等主要建物,具有江南格,文物保護單位。
       
街旁的鑄銅雕塑,栩栩如生,、假山、水池、古、古河、古和名人故居……承著典故與傳奇,散著厚的文化息,仿佛娓娓述福州千多年的城市史和桑,充分體現三坊七街史文化街質與非物文化的特色和值。
       
漫步街下徘徊,當鋪三坊七巷美術館),門緊鎖,字大,仍不關門,只能揣摩,名人故居,庭院深深,往事……
       
黑,肚已,心往,佛跳……
       
出坊街,經謝家祠,沿著因修建地了人行道(據當地人介200912始修建,原計劃2014年通但推2015年,又再次推2016年)而只能機動車同行的道路,一讓電單車,一注意路泥濘,慢的向街口進發尋覓百年美味
       
菜,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以烹山珍海味而著有名的有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沙奈燜鴨塊、七星丸、糟醉、煎糟鰻魚、半月沉江、燕皮餛飩、福州面、仔煎等,排名之首的是大名鼎鼎的佛跳
       
位於福州市中心的街口的聚春牌左右被KFC,西方速食傍依中特色食,企盼能分一杯羹。
       
時過高峰,聚春宴大幾桌食客,難得的清靜,抑或位,或不逢,生意仿佛大不如以前
       
聚春于清同治四年(1865),是福建省存年代最悠久的史名店,名中外的佛跳就源於聚春1990店的佛跳牆榮獲國家商優質產品最高金鼎2002佛跳在第十二國廚藝節榮獲宴席最高——名宴,2008國務院公的第二批非物文化遺產,具有百年史的聚春佛跳牆製作技福建省唯一的傳統菜肴技藝榮非物文化遺產之中。
       
佛跳既是道名菜,更是一道菜,聚春的佛跳更是格不菲,彰其尊金尊大正宗佛跳10人份)7980,至尊大正宗佛跳10人份)5980品大正宗佛跳10人份)7980,中正宗佛跳7人份)2980,如果是按位的,金尊正宗佛跳798/位(注意:前面五均需先定),至尊正宗佛跳598/位,品正宗佛跳398/位。此外,需加收服務費,大10%,三廂為12%,二、四廂則為15%
       
佛跳,又名滿壇香、福全,屬閩菜系,是福建福州一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傳統名菜,譽滿中外,被各地烹界列福建菜首席菜。相,它是在清道光年由福州聚春闆鄭研製出來的。
       
年的,如此美味佳,何以“佛跳”名冠天下,民者研究的大致有三、四種傳說之多(可以百度搜索),在此不一一述。,“壇啟菜香,佛聞棄禪牆來”之近此菜。
      ,聚春用料究,制法特,用翅、魚唇、肚、鮑魚、刺、王、羊肘、火腿肉、蹄筋、花冬菇、冬等各量的食材,以桂皮、冰糖、酒、油各量的調料,通過將眾原料分別調製妥後,分紹興中加調料以荷封口,置木炭旺火上沸,再以文火慢煨的制法而成,原上席,啟蓋 鴿蛋以小(盅)分食即可。
    
   工薪階層,品味主,不敢奢侈,更不浪品正宗,就此一盅。
       
熱涼菜,閩粵菜三,爆炒鮮雙脆、海蠣炣豆腐、式白切一些心,聚春、福州千糕,靜靜等候,那呼之即出的主食——品、正宗佛跳的到……
       
千呼萬喚,服託盤上的盅,古香古色,佛立上,味十足。
       
輕輕啟蓋滿盅溢香,直入心脾,食欲大增
       
細細湯濃色褐,各料交融,互為滲透;
       
而品嫩柔而不無窮
       
看官注意,佛跳富含營養價值,具有補氣養血、清肺潤腸、防治寒等功效,可促進發育,美容,延衰老,增強免疫力,實乃進補佳品。
       
一盅已,大快朵,唇留香,欲不能。不知此盅是否有幸源于非物文化遺產佛跳牆製作技第七代承人、中)和楊偉華非物文化遺產佛跳牆製作技第八代承人、中)之作而,但既安之,以美之食慰藉生命,了卻夢牽繞的思念之情。
       
佛跳古往以紹興壇裝料,用荷蓋壇口,置於木炭上,用小火精心煨制而成。今,燉壇只保留7人以上的桌席,其他按位量,已成了各式各、大小不一、古精美的盅。傳說“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路過閩都(福州),夜宿嗅得旅店隔牆貴官家以滿壇’宴奉客,之垂涎三尺,頓棄多年修行,跳而入一享滿壇’,因此而得名‘佛跳的佳,以及清朝光,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全(在福州‘福‘佛跳音雷同)上席啟壇時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觸發詩興,當即漫聲吟道:壇啟葷,佛聞棄禪牆來’”傳說,已見過讀過的饕餮之士的心喜之得、神
       
竟知道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福建傳統名菜佛跳的人很多,但真正吃的人很少。而其典故甚多,各有其色;南北吃客,說法各異。故此品其味,留墨述感,淺談心得,以饗讀者,承美味,溢香流
       
美味,一份郁,溫潤可口,香;
       
一味佳,一冠夏,中文化,底蘊蘊藏。
       
一盅佛跳終會讓你不此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