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味,在舌尖上绽放(四)

(2012-10-23 22:26:48)
标签:

泰山

南天门

天外村

玉皇顶

旅游

分类: 原创文学

 

清晨,从济南乘火车赶往泰安,去泰山。订票时的软座居然是软卧代替的,19元就坐了软卧,划得来。

此次泰山之行,应该是第三次了。

一次是冒着“梅花”台风的洗礼,裹雨衣艰难登顶;一次是在中午大餐后赶往桃花峪索道,急急忙忙登得南天门,已是4点多钟了,为乘5点收班的下山索道,只好放弃登顶,匆匆照相留念。

鲁味,在舌尖上绽放(四)

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的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古称岱宗,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列中华十大名山之首。其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自然景观巍峨,雄奇,沉浑,峻秀,令世人慨叹,更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等人文景观的烘托,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游览胜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泰山既有天烛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著名风景,又有十大自然景观:三潭叠瀑、壶天阁、小洞天、黑龙潭、扇子崖、桃花峪、天烛峰、娄敬洞山、对松山、龙洞山,更有十大自然奇观:碧霞宝光、旭日东升、隆冬雾凇、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晚霞夕照、天门云梯、石坞松涛、云龙三现、盛夏冰洞。

我们此次选择了红门宫、天外村(天地广场)、桃花峪、天烛峰4个进山口的第二条线路,即天外村进山口。

从泰安泰山火车站出来,乘坐K3路公交车到达天外村的天地广场,购票换乘景区旅游大巴经环山路—竹林寺—黄溪河水库,到中天门排长队坐索道至南天门,上玉皇顶。

这条线路与第一条即最经典的红门路徒步中线(是中线登封御道,从岱庙(东岳庙)—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其实是最挤的,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鲁味,在舌尖上绽放(四)

其实泰山另有两条进山线路,一条是桃花峪入口—环山公路—彩石溪—赤磷鱼保护区—桃花源索道—南天门—玉皇顶,一条是东北侧山口方向,一般说是天烛峰,也就是后山,客流量不大。以后有愿去的朋友,可采取多选的方式。

国庆假期的泰山,真可谓空前拥挤。

鲁味,在舌尖上绽放(四)

鲁味,在舌尖上绽放(四)

进口是人,从不差钱的游客,你挨着我,我推着你,挤挤、珊珊向售票窗口移去;山道是人,喜欢锻炼和不喜欢锻炼的人,一步一步,一拖一拖,缓缓、慢慢向南天门攀爬;索道是人,票再贵,我依然,队再长,我也排,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四个小时也在所不惜上索道车登顶;山顶是人,庙前、奇石前、字碑前、摩崖石刻前,处处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就连“五岳独尊”石碑前的人潮也已裹住那四个大字,你一张我一张,此起彼伏的“集体”留影。

满山的人,早已忘记天南海北各自为家的记忆,趋之若鹜、兴高采烈的照着集体照;满山的人,早已把东岳的山、石、涧、林、庙化成了新的景观——人头山。

鲁味,在舌尖上绽放(四)

骄阳下的泰山,没有让游客望而止步,络绎不绝的人潮依然奋勇向前。那天上午九点半,泰山进山游客人数就达到6.5万人次,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内。我们乘索道的天外村与另一个索道入口—红门,人流量最大。

11点左右,进山游客达8.7万人次(这是后来才知道的),泰山景区假日工作指挥部立即发出紧急通知称:“泰山目前游客量较大,基本饱和,为确保广大游客的安全,从今天11:3013:00暂停出售进山票,停止游客进山,由此给各位游客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此刻的我们早已登上玉皇顶,极顶1524米,一览众山小;伫立南天门,下观十八盘蜿蜒上爬的人流;流连泰山天街,以吃为主,饮料、雪糕、烤红肠、煮玉米、泰安煎饼、各种面食……任君选择,权当充饥。因为门票贵(127/人),索道贵(中天门单程:80/人、往返:140/人),摆渡车贵(上下各30元),吃的当然贵哟。

下午2点多下得山来,迅速找一饭馆,以老醋蜇头、炒豆腐皮、蒜茸海带丝及韭菜、茴香肉水饺,简简单单慰劳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仨。

买火车票,没票;旋即赶往长途汽车站,乘坐大巴返回济南。

夜幕下的泉城,我们草草的以名不副实、异地改良的过桥米线,结束了阳光、奔袭、拥挤、疲惫的泰山一日游。

 

(未完待续,陆续上图中,敬请等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