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黄渤海岸线(三) “三孔”游历谒先师
(2012-02-08 21:11:16)
标签:
孔子孔庙春秋中国大成殿旅游 |
分类: 原创文学 |
“三孔”游历谒先师
算上8月拜谒孔老先生,此次应该是第二次走进拥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和“东方圣城”——孔子的故里曲阜。
第一次,由于行程匆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故而只能赋诗一首(七律?6?1游曲阜 “三孔”瑰宝藏曲阜,千年礼乐发东鲁。诲人不倦传文化,东方圣城开先儒。轩辕黄帝居五首,鲁班门前忌弄斧。孟颜二子承道统,礼仪春秋常怀古。)权当游记。
此次,和着初冬诱人的阳光,深吸空气中充满清灵的味道,带着更多的向往和期待,再度造访中国礼乐文化与学术思想的发源地,与川流不息的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一起,去追根思源、祭拜缅怀中华至圣先师孔子,去感受那“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去勾勒出曲阜这一部儒学文化中国礼乐文化与学术思想发展的史实,去探觅孔府、孔庙、孔林(“三孔”)那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和丰富文物珍藏。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其一生发愤为学,博学多能,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不分贫富贵贱)3000余名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曾周游列国,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以“礼”、“仁”,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明故城南门外古柏苍苍的孔庙,是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占地327.5亩,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且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始建于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大祭祀他的寺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
其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的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伫立中轴线上,默默无语,极感肃穆庄重。
由南向北,依次走过孟子盛赞孔子的金声玉振坊、过泮水桥、乾隆御笔亲提的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圣庙坊、圣时门、“壁水桥”、大成门,直抵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
孔庙的前三进院落布置导向性建筑物,如门或牌坊。
第四进有一座三重檐、木结构的高阁奎文阁,飞檐斗拱,造型庄严,为国内少见。其中藏有历代皇帝赏赐的图书。据介绍,成语“勾心斗角”竟然出于自孔庙中的建筑群之处。惟妙惟肖的勾心一角,正好伸入飞檐之中,另一角恰巧和飞檐的另一端触及,十分华美。
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据说是孔子生前聚徒讲学处。有书为证,《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说:“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高 31.89米,宽 54米,进深 34米的主殿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廊下有 28根云龙古柱,每根柱子都用整块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涛波,造型优美生动,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大成殿原名文宣王殿、宣圣殿,始建于宋天禧三年(1018年)。清代重修大成殿时,清廷特许按照皇宫的设计建造,故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极其华美威严的大成门两旁的两根龙柱,与门两侧的清雍正七年(1729年)皇帝胤禛题写的“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楹联,辉映着古代帝王对孔子顶礼膜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第。始建于宋代,经历代不断的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其前院为官衙,后院为住宅,且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宅结合的园林佳作,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孔府藏有大量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极其珍贵。
与孔庙、孔府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孔林,占地3000多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园内柏桧夹道,古木参天,茂密幽深。密林深处还有高6米的孔子墓及之子孙墓和历代兴建的楼、亭、坊、殿及大小碑碣石雕。延用2500年,墓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作为儒学之源、儒教之根、儒学的开山之地的曲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首批5A级旅游景区。是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诞生、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也是孔子的学生,中国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出生地,不仅诞生并养育了孔子、颜子、孟子,还诞生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以及土木祖师鲁班。
在这块历史的故土,众多的文物古迹,优秀的文化遗产,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我们“不亦乐乎”,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