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如旧的龚滩
(2011-04-02 09:50:04)
标签:
重庆市龚滩古镇乌江吊脚楼西秦会馆旅游 |
分类: 原创文学 |
修旧如旧的龚滩
平缓的乌江水、木质的吊脚楼、青青的石板街、荟萃的古遗迹、悠闲的龚滩人……这就是积淀了1700余年历史文化的龚滩古镇。
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凤凰山麓的龚滩古镇,是千里乌江的一大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十大旅游名镇。
这颗镶嵌在百里乌江画廊上的璀璨明珠,集险、古、奇、幽于一体。西秦会馆、川主庙、冉家院子、董家祠堂、永定成规等40余处重点古建筑、古遗迹与巍峨的高山,湍急的乌江,低回的峡谷,青青的石板街,以及散落在乱石悬崖间的纯木吊脚楼,既凸显画廊风情,又彰显民族艺术,并印证被有关专家称为“建筑艺术上的奇葩”的赞誉。
此次,有幸走进龚滩,希冀一睹风采,看沉寂青石,抚风蚀木纹;依吊脚楼栏,听江水涛声;纳峡谷清风,弃城市喧嚣;与乌江同呼吸、与龚滩共入梦。
虽然,此龚滩非彼龚滩。
那是因为乌江彭水水电站的修建,饱受地质灾害浸蚀的千年“老人”——龚滩古镇整体搬迁,在不远的金银滩,异地建房,移民定居,枯木逢春。故而昔日水流湍急、险滩横生的龚滩水域早已不复存在,清秀美丽的峡谷平湖,江面宽阔,水流平稳,水面如镜,峭壁之上,树木葱茏;那有着1700余年悠久历史的古老龚滩,也随水位升高沉入了80米深的乌江水底,只在江水中、危崖旁裸露着一些断壁残垣,留下永恒的记忆……
自2006年5月动工修建的“总体布局更趋合理,功能更加完善”新集镇,修旧如旧,“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有效的取舍、保护开发与提高并重”着龚滩古镇这一历史符号。
353栋“原规模、原风貌、恢复原功能” 的吊脚楼——移民新居,如雨后春笋般布撒在新镇的5条大街上。悠闲的居民经营着客栈、饭馆、酒吧、茶楼和杂货铺,笑迎八方客,延续着古镇 “险、古、奇、幽” 的特色。
如果你,拿着吴冠中老先生的著名国画《老街》,穿梭润滑如玉的青石板老街(且慢,因为新建仿佛成为“巷”更为准确),过桥重桥、西秦会馆、川主庙、半边仓、转角店、冉家院子和董家祠堂,按图索骥寻觅到“一线天”,仰头望去,两边吊脚楼的屋檐之间,天际宛如一条细线。
如果你,乘游船溯江而上,游览乌江干流酉阳县龚滩古镇至万木乡之间河段,既可远眺龚滩对岸贵州沿河县的古朴幽幽的蛮王洞前(相传为三国时期孟获的营盘)的清代书画家孙雅竹题字的“惊涛拍岸”和飘逸之士那楚酿书写的孟获遗书,又可一睹乌江百里画廊“山似斧劈、水如碧玉、虬枝盘旋、水鸟嬉翔”,“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古镇、廊桥、纤道、悬葬”的景观。
如果你,身披夕阳洒落的金色余晖,落座老街上的小饭馆,乌江鱼、龙凤汤、米豆腐、炒绿豆粉、龚滩烧白、荞麦粑粑、蕨粑炒腊肉、土家酿豆腐、土家油茶汤和渣海椒回锅肉、天然香菌丸子汤……定会让你应接不暇,唇齿留香,大快朵颐。不过,此时此刻,常年经商行船拉纤、一天只吃两顿饭的龚滩人,早已于傍晚时分汇聚新龚滩的广场,跳起了欢快、神奇的的土家摆手舞。
如今的龚滩,虽然不能聆听千年“老人”叙说的亘古传奇。
但是,清澈曲折的江水仍然川流不息,傲然耸立的崖壁仍被江水冲涮,蜿蜒深邃的峡谷依旧雄奇壮美,百里画廊的乌江依然美轮美奂,修旧如旧的龚滩更是神韵万千,合力烘托着这颗璀璨的明珠,共同演绎着千年古镇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