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张艺谋拍摄名扬海外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那贯穿全剧金光闪耀的黄金甲,折射出盈目的黄色,让我们所震撼。
故而产生联想,形成此文。
2010年,令人震惊的白龙江、岷江由山洪所引发的泥石流、堰塞湖,与浑浊的江河,与舟曲、映秀城里的淤泥,构成的主色调,满目皆黄,让我们更是震撼不已。
4、5月份以来,华夏大地,从南到北,暴雨无情,山洪暴发
长江、湘江、珠江、赣江、汉江、抚河、嘉陵江、松花江、鸭绿江……无数江河,猛涨肆虐。
河床升高,洪水奔流,险情处处,房屋崩塌,厂矿浸水,良田被淹,千万人群,痛失家园。
就连区区的漓江,也水漫桂林城。
2010年,庚寅年间,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位猛涨,山洪、泥石流、堰塞湖、灾害等皆由“涨”而生成的词语,成为了关键词。
神州尽闻“涨、涨……”声。
不过,这都是自然界的规律。
但是,有的东西亦涨声鼎沸,就感触颇深了。
前不久,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无序上涨,已经让民众望楼兴叹了。随之而来的水、电、气费,汽油,以及公交车票、银行收费的“涨”潮,呈现一种有违经济规律的“伪需求”(就是以部分需求虚构出整个需求)。
特别是农副产品的介入,大蒜在涨,豆类在涨,蔬菜、粮食、食用油也在涨……
虽然,绿豆、红豆、黑豆时涨时跌,常常戏民众为“豆你玩”。
但,“豆疯狂”、“蒜你狠”、“玉米疯”等词语,应运而生,让我们始料不及。
当然还有不计其数的物品和景区门票,亦步亦趋,跟风涨、涨、涨……
又一次,神州尽闻“涨、涨……”声。
面对江河涨潮,我们可以军民同心,筑坝泄洪;
面对山洪泥石流,我们可以预警及时,科学避险;
灾害来临,我们可以心手相连,汇聚力量,全力以赴,战胜灾难。
遏制粮价过高,国家可以通过加强了对市场的调控监管,进口粮食,稳定市场价格,遏制粮食上涨;
抑制房价上涨,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房价调控,对炒房进行打压。
然而,面对其他的“涨”和农作物的“涨”, 我们仿佛难上加难了,只有无言以对。
特别是水、电、气和汽油的涨,因为拥有垄断的霸气,我们更是无法阻止“涨、涨……”声。
虽然举行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听证会,来证明其合理性。然而与会者的代表真的代表了民众意愿?这样的价格听证会,既没有让各方公平博弈,也没有让民众在事先真正参与到定价程序中,只有让一方搭建了主宰价格的舞台,将企业行为衍化为民众需求?
真是企业有企业的“需求”,“涨”有涨的理由,只要顺应“涨、涨……”声,何患无辞?
结束之时,忽听闻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继续双双上涨,小小的鸡蛋也因“涨”而成名。
面对,神州一片“涨、涨……”声,我们除了可以应对江河湖泊的“涨”,其他的,恐怕只有选择无言以对,逆来顺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