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水先生1
山水先生1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130
  • 关注人气: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中闺秀——云门囤

(2009-10-10 16:36:31)
标签:

湄江

栈道

闺秀

水路

洛安

云门

旅游

分类: 原创文学

    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赤水河早已使贵州的遵义声名远播,更何况,它还有大大方方舒展开的一派青山绿水——云门囤。云门囤虽然没有“大家闺秀”九寨沟、黄果树瀑布面向游人那种浩然大气,它是似小家碧玉山中闺秀那般平实内敛的,虽然有群山的环围,但毫不妨碍它成为新的旅游点。

    国庆假期,决意探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云门古囤,寻幽求真。从重庆出发至云门囤·乐安江景区(约280公里),经渝黔高速、崇遵高速到遵义,由遵义北沿着326国道往湄潭县三渡镇约50公里。距三渡关数百米处(小地名叫亮碑)有一块很大的广告牌拐向右行山道,即抵达“云门囤”景区。

    中国最大的水路天生桥景区——云门囤景区位于三渡镇境内,遵义县东面,虾子镇东部、三渡镇东南,北距遵湄公路(326国道)5公里,因地处洛安江与湄江汇集处的大峡谷,群山环抱,加之云雾常年飘浮其间,因而得名。景区风景总面积814公顷,云门囤景区(门票150元)分为五个部分:乐安江风光、云门囤水上天生桥奇景、湄江河十里画廊观光、牛角塘景区(观天眼地缝)、夜郎古道……主要的旅游线路是游船和旅游交通车、步行栈道相结合,以水路、陆路构成回环,水路(B线):码头——天门洞(2公里)——牛角塘景区(10公里)——栈道码头(2公里),一共有14公里水路,加上夜郎古道2公里的栈道和4公里的旅游交通车;陆路(A线):则以旅游交通车始之,经栈道、水路游览。

   山中闺秀——云门囤

    进入景区,伫立乞邦渡,碧水般的洛安江映入眼帘,江面平波如镜,两岸或青山绿树,或峭壁悬崖,万物寂静,只闻百鸟争鸣其间。有诗曰:“云门古囤,踞三渡之腹,四围峰叠鳞翠;风撩薄岚舒卷,日曜巘岭霞飞。”

    山中闺秀——云门囤    山中闺秀——云门囤

   乘游船在洛安江碧水之上缓缓行驶,两边的山峦形成峡谷。荡舟10来分钟后,忽见江流被山崖所阻。面对峭壁,本欲为无路之时,霍回首,峰回路转,江水陡然九十度的急转弯,一道横跨江水的宏伟天然石门奔来眼底,为之赞叹,穿洞风光别有洞天。

    山中闺秀——云门囤   山中闺秀——云门囤

    离船登岸,站在码头,仰望横跨于乐安江上的雄奇“天门”,这座世界最大的水路天生桥,高近百米的云门洞雄屹于水道之上,江流从百丈高崖下到数十丈高的岩溶天生桥下静静流过。据介绍,此系中国江河之中石门之最,乐安江从此洞门中穿出与湄江河相汇。沿栈道换乘船前往牛角塘,峡谷悬岩上的洞穴岩棺,与河流湖泊、天生桥、山峰、泉瀑和道旁诸多神奇火雕艺术品构成一幅幽静的山水国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游客不可思议,叹为观止。

    山中闺秀——云门囤   山中闺秀——云门囤

    登船,沿十里湄江画廊观光,游船荡起碧波连连。这里也不缺脉脉花香,悠悠绿意的点缀,马尾松、冷杉、古柏、青松、板栗、核桃、杨梅、冬青、银杏、杜鹃漫山遍野;两岸风景如画:峭壁凌空,怪石枯藤缠绕,峡谷峻岭、峰林、幽峡、峭壁、森林、飞瀑、碧水相映成趣。

    船行十余里便抵达牛角塘景区。牛角塘森林公园坐落此间。缓缓拾级而上,仿佛置身仙境,竹林掩映,山路弯弯,人与自然和谐交融。奇石异花处处可见,天然瀑布比比皆是。穿山道、蹬天梯、观天眼、赏地缝,看一线天感受大自然的无比神奇。

 山中闺秀——云门囤  山中闺秀——云门囤  山中闺秀——云门囤

    逆水而上,弃船攀夜郎古道,临水悬崖上长约2000米的悠悠古道,绕山筑造,一边是峭壁,一边是临河的山崖,人行其间,百花齐放,满目葱茏,空气清新,沁人心脾。如果在回音壁旁,对着山谷大声呐喊,回音四起,余音袅袅。

  山中闺秀——云门囤   山中闺秀——云门囤  山中闺秀——云门囤

    在湘江、湄江交汇处还有筑坝修建的角口水电站,形成库区人工湖,与云门囤连接成和谐的山水自然景观。

    如今的遵义是革命老区、国酒之乡,更是旅游休闲的一方净土。感受红色遵义,享受绿色的云门囤。云门囤静谧幽雅而雄伟的美景正以其无穷的情趣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其景观或精致、或形胜、或神奇,只有让游人自己去品读、去陶醉,去舒展黔北无限情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国庆观感
后一篇:沙漠之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