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是取消“五一”长假以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又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后奥运效应以及分流效应致使这个黄金周呈现旅游客流量激增、旅游市场火爆的场面,“后奥运游”大幕正在北京徐徐拉开。北京,这个沉淀着古老历史的城市,正以更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眼前。
2008年的奥运,北京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向世界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留下了不可复制的奥运遗产。鸟巢、水立方……10月1日是我国第59个国庆节,“后奥运”旅游成为本次黄金周最热最热的旅游景点。黄金周,很多人都“积蓄”了大半年的力量等待出游,又加上国庆期间天气“争气”,秋高气爽,因此人们的出游热情特别高。不管是参加团队的也好,自助游的也好,前往北京参观奥运场馆的人特别多。用火爆来形容全国各地的游客参加“后奥运游”一点也不过分。
向往
今年的自助游,与以往到北京的参观景点不同,这回主要凸显奥运元素。奥运村、“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一批场馆设施,是这次北京游线路的主要景观。这个“十一”假期,使玩在北京的我与家人再一次“零距离”感受奥运的气氛。
北京——中国的首都,有着千年文明积淀的偌大北京城,对于北京人来说,身在其中的时候,可以真切感受她的存在,却不能用言语来形容她的内在。直到有一天,越来越多外面的人想了解北京,北京才在我们的心中重新组合,清晰显现出她的经典。
大气,是所有人给北京的定义。居世界五大宫之首的北京故宫,比紫禁城还大的天坛,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北京的名胜古迹俯拾皆是,文物荟萃不可胜数,每一处古迹都显露出她的深厚,她的博大。
古老,是北京延续至今的性格。尽管CBD、泛CBD的地盘越来越大,建筑越来越个性,技术越来越先进,但还是替代不了北京骨子里的“古老”。最能讲述这些古老故事的,还要属历经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的磨炼而留下的极品、积淀了厚重传统文化的北京老字号。每一家老字号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在这些闻名遐迩的老店中,有明朝中期开业、以制作美味酱菜而闻名的六必居,有1870年应京城达官贵人穿戴讲究的需要而兴起的瑞蚨祥绸布店,更有受过历代皇族垂青的仿膳、全聚德等食肆酒楼,这些老字号在这里经历世代延续的传统、百年不变的服务。
情调,是今天北京的追求。烟袋斜街的吃喝、服饰小店,所有人都爬上天台想离夕阳近一些再近一些。南锣鼓巷的红砖绿瓦,吸引着外国人在这里扎堆。国子监是继南锣鼓巷之后又一小资聚居地,这里的文化气息大于商业氛围。隐藏、穿插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之间的胡同,是北京人内心深处的记忆。
奥运
国庆长假,第一次向公众对外开放的奥运场馆成了北京最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所有参观奥林匹克公园和场馆的游客都要凭参观券才能搭乘通往奥林匹克公园的地铁8号线。在8号线北土城站的入口处,游客必须经过检票才能进入。乘公交车的、步行的无票者则只能远远的眺望,拍拍模糊的奥运场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每天9点开园、21点闭园。公园里人流如织,民众可近距离接触“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中心区、森林公园等。只要身处“鸟巢”火爆现场,就可以切身体会到后奥运时代的巨大威力。到北京旅游的各地游客都渴望进入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但是,“奥运场馆游”门票不好买,“票务主义”却成了横亘外来游客的一大难题,只有幸运购到参观票的游客才能在鸟巢尽情玩耍拍照。当然,我可是幸运之人,进入奥林匹克公园,体验了这一整套黄金旅游胜地。所有进去后每个人,不管是持平价票或高价票(价格不菲)的都说“值”、“嘣棒”。
今年,以“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奥运场馆为代表的奥运中心区游客人数首次超过故宫。操着不同方言的游客汇聚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人头攒动,人潮如海,热闹非凡。在“鸟巢”硕大的草坪上,闪光灯仍此起彼伏,没有停息之时。游人们最爱摆拍的就是可口可乐红墙上“飞人”博尔特起步时的姿势,夸张地伸展胳膊;体育场顶部已熄灭的主火炬成为人们取镜的大背景,我们就以手举的方式合成一次“想象”中的高举火炬场景,许多年龄不同的伙伴纷纷参与这样的合成并乐此不疲,高声喊叫。特别是“神七”上天的成功给“鸟巢”带来新的欢乐因素,奥运开幕式上演出中的部分场景、演员的宇航员服装和道具的模型展览也成了人们抢拍的景点之一;体育场的中央两只巨大的福娃不知疲倦地供游客拍照。夜幕降临,华灯初放,从鸟巢的高层可以俯瞰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域,对面的蓝色水立方尽收眼底,夜晚的风景十分漂亮。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每天上演的《梦幻水立方》大型水景声光视听交响音乐会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在距离鸟巢不远处,一组会跳舞的大型音乐喷泉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人们纷纷掏出相机拍照留念。熟悉的“蓝衫”——奥运志愿者又成了“鸟巢”、“水立方”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在场馆内外,为参观者检票、引路、协管交通,为游客排忧解难,一如他们在奥运会中所从事的模式。我们与许多游客一样,纷纷拉着志愿者合影,似乎要留住奥运的瞬间。如今,奥运期间设立的文化广场成为黄金周期间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奥运场馆、奥运文化广场的文化功能初步显现。
经典
六天的旅游,奥运场馆仅仅是北京之行的一景。北京,以“新北京城”、“新北京文化”、“新北京生活”三个关键词,向全球的游客对北京旅游的新元素做了精彩诠释。
“新北京城”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北京南站、京津高铁、及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央视大楼等建筑奇观;“新北京文化”指的是798艺术区、新前门大街、王府井、世贸天阶、南锣鼓巷、南新仓、簋街等特色街区以及以首都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场馆等;“新北京生活”则以烤鸭、涮羊肉、京八件、奥运商品专卖店和什刹海、新三里屯等为代表。同时特色旅游街区也为北京旅游增加活力。修饰一新的前门大街游人如织,包括全聚德、大北照相馆、张一元茶社等众多老字号名店顾客盈门。在600年的胡同饱览老北京民间艺术、品尝中外特色风味美食,亲身体验并享受“快乐时尚新生活”。近年来已形成品牌效应的什刹海风景旅游区、798艺术区、三里屯酒吧街区等现代时尚休闲旅游区在黄金周期间游人量明显增多,已成为北京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古都的胡同文化吸引了中外游客的驻足、探访。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漫步在青砖石板,木门灰墙,小巷深深的胡同,嗅着槐花和老院子的味道,仿佛聆听到每一个古老的胡同,都在述说着不为人知的平凡自有的一段掌故与传说。游走其间,体味着弥漫其间的浓浓的京味,仿佛触摸到了那个城市的脉搏……
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这句北京民间老话,带给人的不仅是那一条条胡同,更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和变迁。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原因。因此,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此次下榻坐落于“八大胡同”的陕西巷上林宾馆,寻觅当时名躁一时以显赫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为对象的高档社交,休闲娱乐场所——驰名海外的“八大胡同”的历史印迹。上林宾馆这座始建于明末清初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保存完好、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天井式、木制四合二层楼、前后两层院落,古朴幽雅。外来游客参观门票5元也。
“爆堵”
北京的“爆堵”在黄金周凸显。虽然此“爆堵”非北京的名小吃“爆肚”那样名扬天下,但同样有名。大凡全球大中城市均是“堵”以为常,堵车应是家常便饭了。因此,“爆堵”造就了北京又一大景观。车水马龙,轰鸣不息,仿佛象数条长龙齐头漫步在东西长安街上、蜿蜒蛇形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每天前往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游客汇聚成足有一公里长的人流,一直延伸至中心区。与“鸟巢”相连的北四环中路因而成了全市最有名的爆堵点,不少出租车司机视之为畏途,只能委婉拒载,都“害怕”去“鸟巢”,去了后就出不来。一再劝说游客改乘地铁前往。
车堵,衍生了人堵的场景。君不见,各大景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此一刻,中外游客,列队蛇形,匆匆浏览;叹游人,走马观花,抛金撒银,川流不息。
下面几组数据可以概括北京旅游的后奥运效应。据官方统计,从10月1日起,奥林匹克公园连续几天突破原来规定的每日25万游客的规模,单日参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游客最高时达到36万人,
其中10月2日达到历史客流最高峰值,全天接待游客52.7万人。截至10月5日12点,共接待游客242万多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游客人数连续3天超过故宫等京城“老字号”景点。哇,奇迹。不甘示弱的八达岭—明十三陵景区,游人接待数也创历史新高,七天共接待46万余人。10月2日达到日最高接待量98000人,日同比增长70%。北京“吃”掉1.15亿(当然有我的贡献),旅游总收入达52.5亿元(还是有我哇)。
车堵、人堵延伸、辐射到了各胡同、各景区,人满为患。可喜的是,北京的7条轨道交通线路(地铁和轻轨)和大容量快速公交沿线,构建一个高度发达、舒适、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从基本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我这次就充分利用了轨道交通七条线路和快速公交线路完成了北京后奥运之游,当然还有打的哟。最多的一次用5次轨道交通线路换乘游玩5个景点。更有趣的是,沉寂十年之久的警察自行车巡逻从国庆节起正式恢复。民警两人一组骑着黑色的电动轻便车或自行车,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周边、在各景区外围、在上千条胡同巡逻,接待川流不息的全国各地的游客,避免了因堵塞造成的出警不便,也便于到达警车无法行驶的地段。
收获
此次后奥运之游,不虚此行。既游览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馆、八达岭长城、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天坛公园、明十三陵、香山公园、北海公园、北京动物园等北京十大必游景点,以及景山、北海、恭王府花园、后海、正阳门、雍和宫、孔庙、国子监、簋街、地坛公园和纪晓岚故居等诸多景点,淘历史故闻,采风土人情;又漫步了王府井步行街、王府井小吃一条街、琉璃厂古文化街、什刹海酒吧街(顺便游览了烟袋斜街)、南锣鼓巷、三里屯酒吧街、大栅栏和新前门大街等十条特色风情街的十分之七(秀水街、潘家园旧货市场等特色风情街只好下次再去吧),赏古玩今;车览了鼓楼、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外景;观赏了奥运村、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独具匠心的文化景观,包括一条贯穿南北的龙形水系、琳琅满目的雕塑作品、15家各具特色的合作伙伴展示区、各式精心设计的花卉图案、景观灯柱等。以及位于地下9米的下沉花园,将中国的广庭、城门等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结合起来,营造出古今交融的时空意境;观看了清晨由军乐队现场伴奏的大型升国旗仪式;更主要的是笑纳了地道的北京菜和京城小吃,“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便宜坊”的焖炉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馄饨侯”的虾肉馄饨,“都一处”的海鲜烧卖,“海碗居”的老北京炸酱面,“天兴居”的炒肝……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品尝了九门小吃云集的具有上百年历史的11家“北京小吃”,“恩元居”的炒疙瘩,“豆腐脑白”的豆腐脑儿,“小肠陈”的卤煮火烧,“门框褡裢火烧”的褡裢火烧,俊王—德顺斋烧饼,爆肚冯的肚仁、百叶、散丹和肚领(遗憾,此次由于东兴顺爆肚张的装修,未能品尝到其著名的“羊霜肠”),护国寺小吃店的豆汁儿、杂碎汤、驴打滚儿等等,大快朵颐,回味无穷。
感悟
六天的旅游,留下的感受均超过以往N次的北京之行。长城的雄壮、故宫的辉煌、天坛的瑰丽、颐和园的旖旎、奥运场馆的壮观,胡同的幽深、四合院的宁静……北京,呈现出沉稳、大气、包容的城市气质和现代元素。
当飞机直插云霄之际,我低眉俯瞰蓝天下的北京大地,新北京,气象万千,高楼林立。俯瞰之下,繁华的东西长安街,雄伟的万里长城,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新颖时尚的鸟巢和水立方,用平凡的画面展现了发展中的新中国,发展中的新北京。“我家大门常大开,开放怀抱等你来……”一曲北京欢迎你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北京的声音。
最后,要感谢北京,据悉,今年“十一”前夕,北京市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引导市民郊区游、乡村游,留出城市内景区点给外地旅游者,少了些许拥挤。
(原作于2008年10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