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安 相
遇
几
清
欢
文/伟大四方
病房墙壁上的挂钟,嘀嗒嘀嗒的响着,记录着时光的流逝。
多年后,在一个送夏迎秋的雨日,已身患肺癌晚期文中的男主人公,看着一闪一灭的手机信息提醒,让病痛中的他,有种不祥的第六感觉。有气无力的滑动手机,一行刺眼的文字跳跃而出:你好!我是Y的女儿,可能你听说过。告诉你一个不幸的事情,我母亲于今日凌晨在写完《飘动的丝巾》最后一段文字后,猝然与世长辞了。请问作为她蓝颜知己的你,届时能否参加我妈妈最后的告别仪式,请复。谢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刹那间的他,泪已潸然,泣不成声。
黯夜,他多么希望那噩耗只是误传,多希望她还活着,只是她这次是真的走了,永远的走了。他心里一阵阵的抽搐,最不愿看到、不愿发生、不想接受的结局,终以这残忍的方式撕碎了他的夙愿。眼泪不知什么时候不自觉的再次流了出来,泪语处,真应了那句话:到不了的才叫远方、那回不去的都叫过去、那不回头的就是诀别。
空有心思深浅在,无因断点不曾噱。有些人,拥有时是那么的不经意,失去了却如此的痛不欲生。良久之后,似是想到了什么,他嘴角微微上翘。嘴中一遍遍喃喃着她的乳名。或许,心痛了,才知道有多疼。伤心了,才知道有多难受。人非独好闲言外,蓝颜知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情感的呼唤?是一种期待的牵挂和惦记?是一种精神追求的筹码?他也说不清楚。也许,在这个酸甜苦辣的世上,有一种友谊叫做: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有一种深情叫做: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中的蕴意,不知道是不是对蓝颜知己一词最贴近的诠释。
薄凉的暮风,吹上他病入膏子的眉梢,渐黄的菩提树,枝叶轻飘,再也听不见蟋蟀的鸣叫,桂花已凋败到没有一丝芳香,陌上更没有了雁字回抄。细雨仍在淅沥,天空,在微风的掺合下,浮沉着各自的沧桑。此刻,过去的月生日落、一朝一夕,尽在追思里千回百转。一袭轻意,那些过往的伤,伤过的痛,痛过的浓,恨过的曾经,穿越阴阳的相隔,它们不约而同都变成了他最悲怀的仰天长叹。
病榻上的他,唤来自己特别喜欢和最信任的大女儿,强撑起已弱不禁风的躯体,异常用力的坐上轮椅,在女儿陪护下,面向长安的方向,深深地低下他一生高傲的头颅默哀。许久之后,当抬头的那一刻,只见他消瘦的脸庞,早已挂满了黯然的清泪。从后来他留下的文字里(你在那个世界里,可否感知凡尘之中我遥望天际时沧桑疲惫的心?可否在那个天堂之上看到我绝望的双眸?当烟花的清丽响起,它盛开在黑夜,宛如一朵朵硕大的花儿,然后纷纷坠落在高远的天幕下,那一瞬间最美最炫,像极了我们短暂的人生。),不难看出他痛失她之时,哀大于心死的悲戚。沉默到最后,他有气无力的嘱托女儿:去吧,一定要去长安,去代我送送你阿姨最后一程吧!
长安归来的女儿,给他带回些她书写的文稿,心事重重的女儿,脸带疑色的又将一个紫檀盒子递给他。不用打开,他已明白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那是他年轻时送她的红丝巾,但令他意外的是,丝巾里竟包裹着她年轻时剪下的秀发。她既然走了,为何还要给他留下如此多的羁绊?面对女儿的迟疑,他已无力去说明一切,也无力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更无力去践行她给予的厚望。奄奄一息的他,能做的,只是安排女儿道:帮我个忙,在你阿姨首七的日子,替我把这些东西都烧掉吧!也许,一个人,总有些东西会留在生命的最深处,那些深深浅浅的痕迹,当心拂过,已不会感到疼痛。只有一份麻木。
自从她过世之后,由于伤心欲绝的影响,导致了他心力严重的透支,病情也愈加危重起来。 于回光返照里,他拼命般的狂写着寒水凄恻悲波涌,疯画着苍山哀恸愁云飞的绝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让亲人强扶起自己有气无力的身躯,面向长安的方向,好似向天国的她在暗语:等着我,我要来看望你了。残月如钩,繁星依旧,争胜好强的他,双眼一闭,永远的画上了他生命的句号,停止了他在文坛疯子和尚的跋涉,终结了病魔无休止对他的无情摧残。他和她,是否已在极乐的世界已经相遇,这就不得而知了。
面对他骨瘦如柴的遗体,亲人们很快从他掌心里发现了一些诡秘,那丝巾里的秀发,当时并未被后人烧掉,只是刻意藏在了他的随身之处,以至于死后还紧紧拽在手心里不舍。此举,或许,他是有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也许,他是有意为规避世人的闲言碎语,又能了却她生前希望骨灰合葬的愿望,才会隐晦出如此的做作。尽管人走了,茶也已凉,想想,无论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是多么优秀,是多么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做的事业是什么,其实,平凡也好,伟大也罢,在各自生命的尽头,都会为自己留有一个了却隐私的空间。因为,惟有在这个空间中,一个人才能把自己一生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不损自身形象的告白里,释放的露而不宣。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按照他的遗愿,骨灰被运往故园墓地。至亲手执灵幡,在灵车前方为他引路,一行人,分乘轿车逶迤相随。这条路,他一生走过无数次,今天,亲人们也是在此路上,为他送上最后的一程。灵车无语,载着他的骨灰和那缕秀发默默前行。最后,将他葬在了一个背依葱郁青山,两旁绿树成荫的溪流间,那座突起的新坟,便是他的长眠之地。回首默念,这巍峨的群山,不正是培育出他宽厚仁慈、朴实坚韧的品格的地方吗?那清澈的山泉,不正是造就出他一生高尚纯洁、谦让磊落心灵的地方吗?
苍山远黛,承载着无限哀思,清风习习,述说着一路走来,潇潇雨落,潮湿着透彻心痛。轻轻的捡起桌上的百合,一片片掐碎在风雨里,那曾经是他和她最喜欢的,而如今彼此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这浪漫而绚丽的洁白。长安相遇,相遇长安,一纸铅华空笑谈。所有的故事,恰如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结束的方向那般。但,人生的平台,开始与终结间,一个人,想忘记一段刻骨铭心的时间是很难的,从生物上来说,一旦建立了新突触就很难消失,有的相遇本身就不想忘记,就算是一段悲欢的经历,只要刻骨铭心的记得,才能对人性、人品、人格、人情、人伦会理解的更加透彻。道理所在,就像这篇文章,不是离开的人理解,而是理解的人早已离开。
草於2021.5.3成都文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