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话题,我凌乱的说说。
首先排除那些只把“用户至上”当做口号的公司,他们不值得尊重,更不值得投资,说白了,他们是股东至上的公司,一心只想着赚钱。原来钱是从天上来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开会开出来的,不是从用户身上赚来的。还有一些公司,根本就是忽悠客户,但是别忘了林肯的名言,忽悠的厉害的连自己都忽悠的相信了,可口可乐忽悠了很多年,说自己的产品产生快乐,搞个什么神秘配方,真把用户当傻子。现在用户越来越看重健康,可口可乐再也忽悠不下去了,开始做健康饮料,这是值得尊重的企业转型吗?用户的利益他们尊重了吗?糖尿病,高糖等也不是这几十年的事儿了,可口可乐再想什么?继续骗下去?芒格也来唱赞歌,说什么巴普洛夫效应,真正的常识是什么?看看那些刚刚创立的小公司,哪一个不是把用户当上帝,真真切切的在执行,因为钱只有可能来自于用户。把该做的事儿做好, 赚钱只是副产品。伟大的公司都是偏执狂创办的,很多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有时候我跟别人谈公司的愿景,别人问,这和投资有什么关系?作为个人,为了理想做事情,作为公司,为了愿景做事情,而且越做越好,这是唯一正确的经营方式,盈利只是副产物。可惜公司庞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忘了一开始成功的根基,几乎全部都是在资本的压力下,违背了最初正确的经营。公司愿景,企业文化和投资无关吗?
但是,尊重用户,用户至上是唯一的原则吗?也不是,因为用户也是短视的,非理性的。一家公司存在,肯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用户非理性的时候,他该做的是尊重用户呢还是尊重商业常识?我选择后者。这个时候,公司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哪怕得罪用户,用户要低价,对不起,低于成本的事情不能做,这不是尊重用户,这是在谄媚用户了,已经有了额外的目的了,比如打击竞争对手。一个企业面临各种各样奇特的经营环境的时候能不能坚持理性,是值不值得投资的关键。不要谈历史原因,想漂白?可以,先把历史的欠账结清了再说,不能得了便宜又卖乖,多学学人家史玉柱。
最后,我的结论是,在用户理性的时候,请尊重用户,在用户非理性的时候,请尊重理性。至于理性如何判断,那正是你公司存在的意义,在某个专业的环节,你不具有比较优势你还办什么企业?你有了比较优势你还不能判断什么是理性吗?
比如牛奶,安全,有营养,口感不要太差,这样的商品,用户很难非理性,你只需要尊重用户就好,不要搞些滑头,老老实实的做。再比如,理财产品,保险产品,这种用户非理性的时候,你应该坚持原则,不要讨好客户,因为讨好了客户,违背了常识,最后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最终用户还是会离你而去。
A股上市公司里面,就我这点狭窄的眼界,能做到以上的,不超过两位数。我们需要的不是蓝筹公司,而是创造价值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