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技巧表现
(2010-03-13 19:40:12)
标签:
文化 |
维卫拉琴、鲁特琴等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或已接近销声匿迹。古典吉他的近亲弗拉门
哥吉他虽然拥有像帕高·路西亚这样超级天才的大师,但是弗拉门哥吉他并没有达到国
际性范围的普及和影响。古典吉他的衍生旁支如拉丁美洲的勒金多吉他、美国的韦斯坦
吉他和民谣弹唱吉他,始终没有摆脱作为伴奏者的从属地位。又如技术高超的爵士匹克
吉他、美国式指弹吉他也仅仅能做到在世界某些地区内流行。在格滚乐中必不可少的电
吉他,近年来也有逐渐被电脑音源合成器取代的危险。古典吉他经久不衰的秘密究竟在
哪里?我认为古典吉他坚韧的生命力在于:这么一件轻便的了手卒辱的乐器能奏出如此多
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弦、复杂的声部以及跨世纪、跨民族的表现能力,特别是从音乐表
现能力来说,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古典时期还是浪漫派、近代派、现代
派的音乐、古典吉他都能够表现的达释自如。无论是日本的古筝,还是中国的琵琶,古典吉他技巧也可以模仿得维妙维肖。
甲拨弦的各种练习。索尔是用指头弹琴,他的好友阿瓜多是用指甲弹琴。这说明那个时
候,指头派和指甲派是同时并存的。从泰雷加追求音色的变化开始,经过包括塞戈维亚
在内的几代杰出演奏家悉心研究和探讨的结论是:最科学的拨弦方式既不是指头派,也
不是指甲派,而是以指甲和指尖同时触弦后再拨弦的现代派。指肉触弦起到止音
的作用,然后再用指甲拨弦。如果用在我国相当流行的《日本沟渊浩五郎教材》所说的
"指肉先触弦,然后再滑向指甲,用指甲拨弦"。这必然产生指甲碰琴弦的杂音,也影响
了拨弦速度和发音的敏感度。
右手的基本技巧分为三个阶段:触弦、绷弦和放弦。
(1)触弦阶段:先应当为右手手指、手掌、手臂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和位置,以保证
右手i、m、a三指能以指甲、指肉同时触弦。这个角度的位置也要使p指和弦保持一定的
夹角。通常i、m、a三指都是用指甲的左侧稍滑向指甲顶部来拨动琴弦。触弦前的手指只
是运动,触弦后方可正式发力拨弦,也就是说手指开始运动用力非常轻柔,接触弦之后
才二次发力绷弦。特别是在弹奏慢速旋律时这种两次发力的感觉更明显。发力过早,会
有击弦杂音,且影响第二阶段的绷弦动作。只会一次性发力是我国吉他手普遍的错误。
正确的发力部位当用手指第三关节来发力(即手指的根部)。p指应当用第二关节发
力而不是要用手腕来帮助压弦。p指的拨弦动作则是从指甲的顶部滑向左侧来拨动琴弦,p指可用指肚和指甲同时触弦拨弦,音色透亮。也可单单用指肚接触琴弦采拨弦
,音色浑厚,增加音乐表现。
常关键的动作。许多吉他手,从来就不知道弹吉他时还要有一个瞬时的绷弦
动作,他们只是将弦弹响了事。我们祖先创造的汉字表达能力是极其细致而微妙的,一
个"弹"字,一个"拨"字就可以区别出发力的迟早。"弹"是先发力后接触物体。"拨"是接
触物体后再发力。用弹弦的方法很难连接上绷弦的动作,而用拨弦的方法则能很顺利将
弦绷住。
(也就是放弦)的动作要干脆、果断,离弦的一刹那,手指的运动方向要和弦垂直(特别是
拨弹④、⑥、⑥缠弦),以避免指甲摩擦琴弦发出杂音,更好的表现音乐。
头方向转动,手腕和手臂间的角度加大。
到"立起来"和"到位"两个基本要求。变换手指类型时以左手手臂带动手腕的动作为主,
手指的动作为辅。其他部份如:手掌、拇指等都是随着手臂、手腕、手指的动作而自然
跟随着活动。手臂、手腕、手掌、拇指活动的大小、角度都应当服从手指的"立起"和"到
位"的需要,在不影响发音的前提下,左手按弦的力量是越轻越好。
臂发力、手腕放松带动手拘帧着和琴品格垂直方向揉动。这类揉弦用于第五品(把位)至
十二品(把位)之间的音。(2)横向揉弦(用力方向与弦垂直)这种揉弦是用左手按弦的手指顺着品格的平行方向来回推拉琴弦来造成音的波动效果。在第五品格以上,第十二品格
以下的音,多用这种方法揉弦。此外在各弦(特别是横按和弦)中某一个音的揉动也可采
用横向揉弦。
味品,太少(太小)则过淡,太多(太大)则过浓,如何揉得恰当,就要由每个人的口味和
对音乐的理解来定了。 在这里我想提示一点经验,就是滑音终了时尽可能要加一点揉弦动作,增加音头或音尾的柔和度
歌,大提琴的咏回低吟,如果没有了揉弦和滑音就很难设想是什么效果。有音品的弦乐
器,例如:琵琶、吉他等,它们的揉弦和滑音没有无品格乐器那么明显。无品格弦乐器
揉弦的波动效果,是靠指尖触弦点的揉动,以不断改变振动弦的长短来造成音的高低波
动。而有品格弦乐器的揉弦是靠指尖揉动改变弦的张力以产生音的高低波动效果,虽然
它波动效果没有前者强烈,但它的另一个极重要的也是被许多人忽略的功能在于揉弦动
作美化了(特别是吉他的)音色,所以说对于古典吉他,揉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音
色的美化和变化(针对不揉弦音的音色来讲这是个变化)。一是为了音乐表现的需要,如
在乐句、乐段的情绪高潮部位,或需要加深感情浓度的旋律部分都应当揉弦
泛音是吉他上很特别的一种奏法。泛音这种特殊的音色无论是擦弦乐器(如小提琴
)还是弹弦乐器(如竖琴、吉他)等,都是常常用到的。弦乐器是由弦的振动而发声,每一
根振动中的弦,都可以在几个特定的位置上发出高度不同的泛音,这个位置通常称做泛
音点。经常使用的也是产生泛音最明显的泛音点,是弦长的l/2,1/3,1/4等处,以
吉他的空弦来举例:1/2处(即第十二把位)、1/3处(即第七把位)、l/4处(即第五把位 ),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泛音点。第一泛音点所发出的泛音比原振动弦所发出的音高八度,也就是第十二把位的泛音比空弦高一个八度。第二泛音点所发出的泛音比原发音高十二度,也就是第七把位的泛音比空弦高一个八度又五度。第三泛音点的泛音比原
音高十五度,也就是第五把位的泛音比空弦高两个八度。至于其他位置上的泛音因很难
发出,所以也很少使用。吉他的泛音奏法分成自然泛音与人工泛音两大类:
一、自然泛音:通常是指空弦上所发出的泛音。它的弹法是将左手手指伸直(经常是
用小指或无名指),把手指肚轻轻碰触空弦上所需弹的泛音点。在右手弹弦的一瞬间左手
迅速离开空弦,就能发出自然泛音。自然泛音的理想与否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1)左手
指轻触泛音点的位置要准,有时往往由于琴的品格不准而需要手指轻微移动来寻找。(2
)左手指触弦要轻。(3)右手弹弦后,左手指离弦时间要准确、迅速,要与右手拨弦动作
几乎同步。左手指离弦太晚,泛音模糊、暗淡,音的延长度也会不足。左手指离弦太早
则发出的不是泛音,而是空弦实音。
二、人工泛音:演奏空弦音以外音符的泛音叫做人工泛音。它可以弹出指扳上任何
一个品格音的泛音。弹奏时,左手照常按弦,用右手的i指轻触该音的第一个泛音点,也
就是比左手指所按的品格高十二把位的高八度位置,然后用右手a指或p指拨弦,i指同时
迅速离开,即发出人工泛音。由于人工泛音是单独用右手指在音符的高八度位置上触弦
和拨出,所以有时也称人工泛音为右手泛音或八度泛音。
弹拨乐器的最大弱点是只有音头、余音,而没有像弓弦乐器、吹奏乐器那样有强弱
变化自如的长音。所以演奏宽广缓慢的歌唱性旋律是所有弹拨乐器的一大难题。唯一的
补救办法就是奏出密集的反复音来填满长音符的时值,并以此来作出长音符的强弱起伏
。因此可以说轮指技巧是古典吉他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1)轮出的音符节奏要均匀。(2)除p指外的a、m、i三指轮出音符的音量要均衡,音色要
尽可能统一,轮出的音符颗粒要清晰。(3)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可以逐渐达到乐曲所需的
速度。(4)当轮指清晰的颗粒能连成旋律线之后,要注意到乐句的呼吸和旋律线的强弱起
伏。(5)各个乐句、乐段之间要有音量、音色的对比和必要的速度变化。许多人在还没有
做到节奏均匀、等量均衡、颗粒清晰之前就去追求速度,误以为轮指轮得越快越好,结
果是其他所有的要求都顾及不到了。音乐的表现力也就更谈不上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