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茶馆影像志——品唐明“茶馆系列”作品

(2011-12-26 23:51:59)
标签:

重庆

茶馆

影像

移轴镜头

纪实

摄影

杂谈

分类: 摄影

    初识唐明是在2011年8月,某个凉风徐来的下午,在青岛太平角一欧式小院的树荫下,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喝茶,一支一支又一支地抽烟,面对着大海海聊(用唐明的家乡话说,应是“摆龙门阵”)。供职于《今日重庆》杂志社的摄影人唐明对重庆风格的茶馆再熟悉不过了,而坐在海边喝茶,却是头一次。

    我们虽是第一次见面,但于我而言,颇有些相见恨晚。关于影像、重庆、家庭、朋友、事业……我们有着说不完的话。我个人甚至把我们的关系已经定位为“忘年交”。晚餐后,感觉下午的聊天余兴未尽,于是我又打电话给他,他用重庆话说:“你等到”。旋即出现在我面前,打车,奔向闽江路的茶馆。

    唐明是性情中人,他说自己讲普通话很“恼火”,要求和我说重庆话。恰好我又对重庆和重庆方言,都很是着迷,自然不会拒绝。唐明于今年7月在重庆著名的西西弗书店举办了个展“城记十年:一个人与一座城”,正如个展的名字所揭示的那样,唐明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就是“重庆”。生于斯,兴于斯,唐明的影像作品里,有着太多重庆的印记,或是那种只属于巴渝的安逸,或是重庆草根特有的悠然,火辣却朴拙、乐观又淡然、执著且坚韧……用再多的形容词也无法精确描述出“唐氏重庆影像”的特质——就像没有人可以精确描述出重庆火锅的特质,千言万语也抵不过最有分量的两个字:“好吃”。所以,可以确信的一点是,任何一个观片者,都可以从唐明的纪实影像中感受到直抵内心的力量。

    唐明新近整理出来一组以重庆的老茶馆为背景的纪实作品——还不知道唐明给这组作品起了什么名字,我姑且称之为“茶馆系列”吧。成都的茶馆文化全国知名,透过唐明的作品我才发现重庆的茶馆之“热闹”也当仁不让。很是感谢唐明对我的信任和厚爱以及现代化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我得以先睹为快,在得到他的允许后,转帖在我的个人博客上(特此声明: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茶馆,在崇尚茶文化的中国,是一座城市公共空间的最佳范本。而川渝的茶馆,更承担了社交空间、信息集散地的作用,无论茶客来自哪一个社会阶层、拥有什么样的社会身份,贵贱同台,平起平坐,他们都把茶馆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一碗云卷云舒的杯中物中品尝自己的人生甘苦,回味生活的“巴适”或是“恼火”,在摆龙门阵或博弈游戏中度过日复一日。“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说的肯定不是喝酒,而是喝茶。

    五光十色的茶馆,若用艳丽的色彩来表现,固然是对现实的忠实还原,给人以视觉的愉悦——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这组作品里,色彩无疑是苍白的。黑白屏蔽了任何不必要的芜杂视觉要素,在恰到好处的基础上略带凝重的黑白色调本身就极具力量感,无语胜千言。在数码摄影时代,很多人向往的“徕卡味”所追求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效果。呈现在观片者面前的影调,来自于精准的曝光控制——茶馆的光线昏暗复杂,做到精准曝光,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人们常说摄影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两者存在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扎实的技术作为基础,何以表现艺术?而技术的锤炼,显然并非一日之寒。

http://s14/middle/5ea33dbdhb4fa4a52fa0d&690

    “茶馆系列”在技术上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这组作品全是由移轴镜头拍摄得来。移轴镜头最主流的用途是在建筑摄影领域,但用在人文纪实摄影上,我的确是第一次见到。移轴镜头可以选择焦平面的方向,一下子排除掉繁杂的背景,把想要表现的人物从画面中剥离,把观片者的视线最有效地吸引到重点上来,很直接,很爽快。然而移轴镜头切割出来的模糊背景,也并不是画面的累赘,它们或是交代了环境,或是映衬了主体,或干脆成为构图的需要。所谓“摄影是减法”,唐明的创作思路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而移轴镜头运用在纪实影响上所达到的境界,是很多片面追求背景虚化的“糖水片”所难以望其项背的。很多人抱怨说在摄影上遇到瓶颈,很难创新,但唐明的“茶馆系列”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创新案例。
http://s4/middle/5ea33dbdhb4fa4a5f6a83&690

    唐明的“茶馆系列”以茶馆入手,试图叩开观察整个重庆市井生活的大门,而全新的拍摄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功夫在诗外”,我想唐明为了拍摄这组作品,一定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因为从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状态来看,他们完全是放松和自然的状态,丝毫没有在镜头前的不自然感;而作品中人物的穿着也揭示出这组作品的创作时间跨度很长——至少,唐明是有意识地投身到这个主题当中,他敏锐地捕捉到茶馆题材的现实意义。唐明本身就是茶馆的常客,和茶馆的“VIP”们早已打成一片,就如同做田野调查的社会学者,既要融入被调查者的日常生活,又要保持独立和客观的观察者身份,才能获取最真实的结果。久而久之,茶馆的“VIP”们似乎忘记了唐明的镜头的存在,他们早已习惯了唐明的身份:他是个“照相的”。

    就例如这张众人围观棋局的作品,画面上直接人物有六人,表情各自不同,或凝重,或轻松,或信心十足,或笑而不语,或苦苦思索——这让我直接联想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若仔细观察,在画面的右上角,还有一双抱着茶杯的手,想必也是一位观棋的茶客。唐明没有采用一般用在纪实摄影中的盲拍、偷拍的手法,如果没有一定的熟悉度,被摄者很难在镜头前还保持这样的轻松和真实。“观棋不语”的规矩在重庆的茶馆似乎从来就不存在,在这个热闹非凡的社会空间里,每个人都是游戏的主角。
http://s12/middle/5ea33dbdhb4fa4a91e46b&690
http://s7/middle/5ea33dbdhb4fa4ab03336&690

    身临其境,是这组作品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我没有去过重庆,但这组照片却增加了我对这座有着码头文化和麻辣气息的城市的向往,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踏上那片两江交汇的神奇土地,去体味原汁原味的山城市井生活,去品尝那深沉而真实的麻辣,去街头巷尾的茶馆,尝试着像每一位茶馆“VIP”那样,去除浮躁,心平气和地回味生活本真的滋味。

    唐明很喜欢喝茶,说起喝茶,总是眉飞色舞。希望他有机会再临青岛,再到太平角的海边,吹吹风,喝喝茶。
http://s10/middle/5ea33dbdhb4fa4aeb5389&690
http://s3/middle/5ea33dbdhb4fa4aa3841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圣诞马路大战
后一篇:2012来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