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5年多以前人生第一台笔记本华硕(实在记不清它的具体型号,一台电脑而已,华硕有必要以一长串数字加字母来命名吗?)一同购入的森海塞尔HD202耳机终于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了。因为今天晚饭时,快递员把我的新宠AKG
K240 MKII送到了楼下。
AKG,很像某种杀人武器的名字。而另一个我垂涎已久的产品型号也叫做MKII,来自佳能。AKG是奥地利品牌,盛产音乐家的国度出品的听音设备品质自然值得期待。此前AKG
K450给我带来了一段美好但又略为不堪的回忆——那是个性价比很高的耳机,没有明显的短板,适宜表现各种风味的音乐。但佩戴的不适感令我难以坚持。不是它本身的问题,是我的头颅尺寸太大。我甚至为它把头发剪成3mm,但它依然和眼镜腿一道虐待着我的耳朵,所以只好忍痛割爱。
就像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对于基层干部的政绩考核有一票否决的作用一样,佩戴舒适度是我考量耳机(耳塞)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戴着耳机像是在受刑,即使对音乐的表现力再强,对我而言,它也不是一个好耳机。K240
MKII的舒适度是可以打满五星的,皮面耳套(另有绒面耳套一对)可以妥帖地包裹住耳朵,但又丝毫不紧箍着脑袋,轻若无物,没有任何累赘感,戴久了也不发闷。无论脑袋是什么形状,它充裕的可调节空间总可以让人找到最合适的佩戴位置。还没打开音乐,它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已经很好。
这是一个很适合“独乐乐”的大玩具,它的长相和特性并不适合用于出门连着随身听招摇过市。事实上,仅用随身听很难把它“喂饱”,因为阻抗的原因,它对音源的要求还是比较高。但我又不喜欢随身耳机放大器,因为那样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随身”的意义。播放器加耳放的体积堪比板砖,往哪放都不合适。所以在家用它连着电脑,沏上一杯茶,一边干点别的(读书或码字),一边用它播放音乐是最惬意的——K240
MKII的线很长,戴着它可以在房间里进行较大范围的移动。
http://s11/middle/5ea33dbdhb2902046e06a&690K240 MKII初音小试" TITLE="细节的力量——AKG K240 MKII初音小试" />
http://s16/middle/5ea33dbdhb29020561a8f&690K240 MKII初音小试" TITLE="细节的力量——AKG K240 MKII初音小试" />
此前在实体店里听过几次舒尔某型号监听耳机,但由于环境嘈杂,并未对监听耳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所以,用同为监听耳机的K240
MKII听音乐最好能有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不然会错过它信息量极大的音乐表现。耳套里相对空旷的空间形成了音乐所谓的“空气感”——这一点是入耳式耳塞很难实现的。特别是听乐器种类较多的音乐时,可以尽情感受每一种乐器的细节,甚至是在演奏现场的位置。对,就是细节,对细节的表现力是解析力的最好佐证。这也是作为监听类耳机产品的严肃性的体现,“监听”的概念就蕴含在细节之中。同一首曲子,用以前的耳机听不到的一些细节,它毫无保留地回放了出来。比如Kate
Nash在《Made of
Bricks》专辑里的《Foundations》,这首歌我听过很多次,但音乐行进到即将结束时吉他几根低音弦的震颤,我以前从未听到过。
嘻哈、说唱、金属是它不太擅长表现的音乐种类,因为它原汁原味的音色没有经过渲染,所以很可能听不到那种捣得人心颤的低音。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那些音乐的兴趣也在慢慢减退。
需要强调的是,AKG K240
MKII刚送到没几个小时,试听还不到一小时,没经历过所谓“煲机”的过程,但它现在的表现已经让我非常满意。我也不主张刻意地用某种手段去“煲机”,顺其自然,总有惊喜连连,相信它,也是相信音乐,相信自己。
最后想说的是:它给我带来的高满意度,让我对京东商城蜗牛般的送货速度的怨气消减了很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