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打工子弟入学“一个都不能少”

(2011-08-17 16:04:54)
标签:

打工子弟学校

关停

拆迁

入学难

杂谈

分类: 随笔

http://s14/middle/5ea2ec2bhaaab46880c1d&690&690

               打工子弟入学“一个都不能少”

当了几十年“教书匠”,最不忍听到、看到的是校舍被拆、学生站在校门外无学可上、无书可念的消息,20多年前那个农村女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至今记忆犹新。

近日报道,近期北京市大兴、朝阳、海淀区24所打工子弟学校,收到关停通知(有的学校已经拆除),涉及1.4万学生。图片中的孩子茫然地站在学校的门口,而他身后的校舍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即便再怎么难,也不能让教育为难,更不能让学生受难。自去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各地为解决农民工子弟入园难、入学难的问题,做了远期规划,也采取了一些近期措施,但现在看来“远水难解近渴”,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于每学期、每年以上万人递增的打工子弟入园入学问题,还得未雨绸缪,寻找良策。如今小学开学在即,一些孩子将面临辍学、失学的可能,我们的有关部门能坐得住吗?

办法不是没有。据专家介绍,类似问题解决得较好的是上海,采取由政府出钱收购和开办打工子弟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障碍入学等措施,就值得借鉴和学习。

世事纷繁,总得有个轻重缓急。悠悠万事,唯教育为大;唯教育耽误不得,孩子耽误不得。其实,目前需要关停、拆除的打工子弟学校,并非都是“违章建筑”“安全隐患”的因素,有的是利益多方(诸如房产、地价、修路等)博弈的结果。为什么博弈的各方,就不能把孩子入学的问题放在诸多利益的首位?即便是合理合法的关停拆迁,也应该做到“先安置后拆迁”“无安置不关停”原则,多一点人情味、人性化。须知,不能再让“寒门难出贵子”“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的怪圈继续下去了。

亡羊补牢,期待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尽快安置务工人员子弟入学,切实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