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花时节:红棉的记忆(散文)

(2011-02-17 13:21:28)
标签:

红棉树

回忆

乡恋

红色

散文

分类: 随笔

http://s3/middle/5ea2ec2bh991802998802&690&690

                                 红棉 的 记 忆

去年,我在博客辟了个“赏花时节”专栏,写了春夏秋的各式花草。写完秋天的菊花,提到黄巢的咏菊诗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面赞赏他的豪情壮志,一面也为其后无花可赏而略有惆怅。

冬天的京城,少有花展,今年连历冬的“雪花”也姗姗来迟。直到大年初八才下了入冬以来的初雪——已是春寒料峭时节,此时,在江南,怕是早已踏雪寻梅;而在京城人逛厂甸过大年时,花城广州的花市上,南方人正举着迎春花,把春天接回家去。此刻,我仿佛回到江南——一个小镇;重拾儿时的记忆——家乡的木棉树。

木棉树又称红棉树、英雄树,落叶大乔木。木棉花又称攀枝花、英雄花。木棉树早春时节先叶后花,花型颇大,分五瓣,红色。清人陈恭尹《木棉花歌》用“有如尧射十日出东海”,形容盛开的木棉花有如射落的红日灿烂夺目;又用“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形容木棉花开如同千万支蜡炬映红夜空,极尽木棉花开的瑰丽壮观。

前年三月底,我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记忆中的家乡早已变样,只有小时候的那棵木棉树还在,高高地耸立着。这棵木棉树该有上百年历史了,苍劲的树干高达七八层楼,庞大的树冠笼罩着一座小花园,家乡人说几年前便不再开花了,如今虬枝还是生长着翠绿的叶子,欣欣有生意。

儿时家里穷。每天清晨早早起来便和小伙伴相约去捡木棉花。早春开花时节,一树红花,夜风吹过,落花缤纷。孩子们挽个篮子,捡落地上的枝条,晒干了可作柴烧;捡落地上的木棉花,晾干了可以煮粥煲汤——花是药材,煲汤可去湿去热,煮粥有清香味又黏黏的(像放了小苏打),好吃爱喝。有时花落在菜市场屋顶的瓦缝上,孩子们便玩起了“游戏”:先到市场捡来水草,接成“长绳”,再捡来扔弃的茄子芋头之类,在绳上绑好扔到屋顶瓦缝的木棉花上,用绳子把花拽下来,比谁扔得准,比谁拽得多,整个春天天天乐此不疲,既帮家里干活了,又玩得开心,那是上世纪50年代我们南方小镇的孩子爱玩的“游戏”了。(当然,还有是野浴)

自然,留给我记忆深处的是木棉花的本色。木棉树,树也高,花也大,色也红。诗人笔下是“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比之棠榴桃杏,“此花无乃群芳主”,誉之为花之领袖,实乃当之无愧。如果你到南方旅游,在广州、在佛山、在海口的街头,会见到与电线杆齐高火红一片的行道树,或从房前伸出通红的火炬,或在房后撑起火红的巨伞,就会感受到木棉树那横亘天地的英雄气概,何其壮观!

离开家乡就很少见到木棉树了。6070年代,只在样板戏《红色娘子军》里看过。五指山下,万泉河边作为背景,出现过木棉树的身影。直到去年广州亚运会的闭幕式上,那缤纷的焰火,烘托出簇簇木棉花,珠江上空红光万道,红霞满天,又唤起更多的回忆。

其实,我心底的拷贝留下的更多的是红的底色,留下的是那个时代的烙印。红色除了喜庆、兴旺的标志外,早先被看做是“革命”的象征。那个时代的革命者,为了实现“赤旗的世界”“让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珠江两岸的红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门前那高大的红棉,红花岗烈士陵园那成排的红棉……那时代人们推崇红色,向往革命。后来,人们才慢慢懂得,推毁一个旧制度,固然需要暴力的革命;而建立一个新制度,则可以通过发展经济,用“改革”的手段去完成。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至于曾经搞过的“红海洋”、“红五类”之类的所谓“红色恐怖”,显然是过犹不及;反之,时下灯红酒绿的“血色浪漫”、隐性“红灯区”的出没,则是对红色的亵渎,是对曾经的革命的背叛。

即便如此,几十年后,我对“红色”仍是情有独钟。我对“红歌赛”的欣赏,胜过“达人秀”;对“建国大业”的情愫,深于“子弹飞”,怀旧也好,落伍也罢,时代给人留下的烙印难以抹掉,而心中的底色也是难以消褪。



http://s16/middle/5ea2ec2bh75b59e232b3f&690&690

http://s16/middle/5ea2ec2bh75b59e20204f&690&690

http://s3/middle/5ea2ec2bh98bf4c9f2222&690&690

http://s5/middle/5ea2ec2bh98bf4bba44b4&690&690

http://s1/middle/5ea2ec2bh98bf4ddf9ea0&690&690

http://s4/middle/5ea2ec2bh98bf4d83fb83&690&690

http://s10/bmiddle/5ea2ec2bh98bf4c809249&690&690

http://s9/middle/5ea2ec2bh98bf4c068988&690&690

http://s12/middle/5ea2ec2bh98bf4d37c64b&690&690


http://s10/bmiddle/5ea2ec2bh98edc990c7d9&690

 2009年的春天, 我回到阔别40多年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故乡的木棉树下

   (说明:部分图片来自网友侯伯鑫老师,在此一并鸣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