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EMBA管理论坛在合肥成功举办
(2010-03-29 14:52:57)
标签:
杂谈 |
3月27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管理论坛在合肥成功举办。学院管理学教授、哈佛《商业评论》主编忻榕发表了题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的主题演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部分安徽校友、安徽各界工商人士济济一堂,共有400余人出席论坛。忻榕教授围绕差异化的人才战略,深入剖析跨国公司和中国新兴民企的具体案例,并具体结合安徽打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与挑战,为安徽企业建言献策,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中欧EMBA2002同学、中欧校友会安徽分会会长、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俞能宏代表校友发言。他深情回忆了中欧优秀的师资、严格的学风、活泼平等的氛围,感慨道:“有两年的时间与如此多的高手风雨同行,或取或予,总能有收获后的惊喜。即使已从学校毕业,你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中欧的关切和同窗的情谊。”
忻榕教授紧接着发表了演讲。作为一个安徽人,十多年后首次重回合肥,她看到了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她也思考,合肥、安徽需要什么?安徽正在打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个机遇千载难逢,但是它的挑战也绝对不能低估。她认为,安徽在建立很好的硬件的基础和技术的同时,不要忘记打造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的组织能力。就此,她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她在打造组织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思考。
她首先介绍了组织能力的概念。组织能力要能给客户创造价值,是独特的,不能复制的。制定和执行独特的、差异化的人才战略是确保企业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组织能力的打造是源于对人、流程、制度三个方面的综合打造。她引用了中欧管理学教授杨国安的“杨三角”模型,从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方式、员工治理方式这“三角框架”阐释了如何系统地打造组织能力。
忻榕教授从3M公司、米其林公司、通灵翠钻的三个具体案例展开,分析了这些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独特的组织能力。她认为,打造独特的组织能力,需要注意两个杠杆:第一个杠杆是人才的杠杆,第二个杠杆是绩效管理。差异化产生的根本就在这两方面。
最后,她强调说:“安徽不仅需要的是人头,而且需要人才,有经验的人才”。她将人力资源差异化的关键原则总结为五点:第一、没有特色的“中国”或者“外国”公司没有竞争力;第二、人才战略必须与业务模式匹配;第三、人才吸引以及业绩管理是差异化管理的驱动力;第四、通往成功之路没有唯一的答案,内部一致和平衡很重要;第五、要有勇气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思维模式,来探索怎么去打造人力资源的差异化。
之后,忻榕教授还和来宾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活动圆满结束。不少校友反馈论坛结合了安徽的实际现状,解决了不少实际工作中困惑的问题,让来宾们体验了中欧案例式教学的风格。
安徽有不少知名人士都是中欧的校友,其中包括: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俞能宏、古井集团董事长曹杰、合肥华泰集团董事长陈先保、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俊保,以及2006年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年度总冠军——安徽易德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文明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曾于2007年7月在合肥举办高层管理论坛,为商界精英提供并分享来自国内外著名学者的知识与经验。此外,合肥是“中欧商务教育文凭课程”的首轮开办地,已经有 48位学员从该项目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