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做客中欧人文艺术大讲坛-谈昆曲走向世界

标签:
杂谈 |
作为一门式微中的古老剧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昆曲如何走向世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0年3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人文艺术大讲坛”上,著名作家白先勇分享了自己将昆曲推向国际舞台的经历和感悟。这次大讲坛由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主持,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现场录制。
人们熟知的白先勇是知名的小说散文家,不熟悉的是他目前的另一个身份:昆曲艺术的推广者,青春版《牡丹亭》、《玉簪记》的制作人。作为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儿子,他在幼年时亲眼看到梅兰芳出演的昆曲,由此一往而深,恋上昆曲,并在古稀之年发一已之力,高举昆曲复兴的大旗。
邀请白先勇前来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朱晓明教授在欢迎辞中高度评价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宽广的人文情怀。朱院长表示,除了深厚的文学造诣,白先生还把他的人文关爱奉献给了昆曲,对昆曲的保存与传承可谓不遗余力。昆曲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而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首演以来,在全球已演出187多场,几乎场场爆满,所到之处皆轰动,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朱院长指出,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而依旧生机盎然,究其根本,乃是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厚根基,“即使在高度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失去文化的根。无论多么发达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取代人的精神追求。
http://www.ceibs.edu/media_c/archive/images/20100309/23540.jpg
白先勇首先畅谈了自己和昆曲结缘的故事,这和上海还有点关系。60年多年前,他还是个10岁的孩子,正和父亲在上海居住;当时梅兰芳复出,和俞振飞在上海合演“游园惊梦”,他有幸看到其中《牡丹亭》著名的“游园惊梦”这一折。他幽默地说:“从此不停地游园,也常常惊梦”。39年之后,1987年他再次回到上海久居,恰逢上昆在文革后第一次上演一度被禁的《长生殿》。这次演出给他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他深深地感受到,昆曲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精髓所在,“这样的艺术,我们民族这么了不起的成就,一定不能让他衰落下去,一定不能让他从舞台上消失。”
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全身心投入到传承这一古老艺术的工作中,从此开始了他的振兴昆曲艺术的道路。
白先勇称自己的目标有两个。第一个目标,是将昆曲介绍给年青人,振兴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年青人作为昆曲的观众,把他们找回来继续看这朵600年没有谢的“牡丹花”。2004年以来,青春版《牡丹亭》巡演于国内30多家高校,得到了热烈响应。他说,第一个目标已经达到了。
第二个目标,将昆曲推向全世界;要让昆曲走出华人的欣赏范围,进入国际艺术舞台,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昆曲、喜爱昆曲。四年内他率团在世界各地巡演,演出200场,吸引观众40余万。白先勇自称“责任重大,也是对昆曲艺术的一种考验”。他在现场播放了昆曲在美国巡演的一个纪录短片,在每个国家他都坚持要演完三天9小时的全本,他坚持“艺术是一定不能妥协的”!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加州、英国伦敦和希腊雅典等戏剧重镇都经受住了检验,好评如潮,这让白先勇引以为豪:“昆曲在国际上赢得了来自观众和艺术界人士发自心底的尊敬”。
http://www.ceibs.edu/media_c/archive/images/20100309/23541.jpg
今年4月下旬,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巡演后又将再次回到上海,同期登台的还有白先勇制作的全新昆曲《玉簪记》。
白先勇介绍说,昆曲是最老的一个传统戏曲。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但是在舞台上还活着的,有几百年历史的,昆曲是最老的。她结合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等等的综合艺术,非常丰富,是明清时代中国文化非常成熟的时候产生的艺术,她的诗是一流的,她的舞蹈身段也是一流的,她的音乐非常美。所以我们在研究昆曲的时候,同时也是你对中国文学进行研究。《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也是戏曲的经典,而其他的戏曲是没有文本的。昆曲的本子不一样,《牡丹亭》本身就是一个文学经典,汤显祖本人就是一个大诗人,你学了昆曲就是学习了古诗。作为音乐来说,昆曲也是有一大笔遗产,他有非常多的词牌,同时昆曲的舞蹈也是非常的精彩。
白先勇在演讲中表示,我们现在已经是全球化了,我们对我们自有的文化更应该先立足,先扎根。全球化的浪潮来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搬到21世纪来,让她重新发光,赋予她新的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
而昆曲为什么能为全世界所接受?白先勇认为,昆曲的美学高度已经超越了文化和语言的隔阂,使得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接受它。
http://www.ceibs.edu/media_c/archive/images/20100309/23539.jpg
白先勇透露说,我马上在北大要开昆曲课了,3月11号我就要去北大参加昆曲课的开讲。我会先讲两节课,接下来我们会请一些昆曲大师去。北大本来就有昆曲课的传统,他们20世纪的时候已经开过此门课,要恢复他们的老传统。我想北大开课之后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大学。我想是时候来重新来评估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在场的中欧学员、校友共300余人与白先勇先生一起沉浸在昆曲的艺术世界里,最后,校友、教授与白先勇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白先勇呼吁昆曲爱好者们一起来推进昆曲的国际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献一份心力。
朱晓明院长表示,作为一家商学院,中欧素来注重学员的人文素养,先后邀请了王蒙、铁凝、于丹、易中天、谭盾、罗大佑等文艺大家走进校园,让学员沐浴艺术的光辉。
白先勇本人就曾于去年底应邀到中欧北京代表处就昆曲进行演讲(今年3月3日,中欧北京代表处已正式迁入位于中关村附近、占地3.3公顷的北京新校园)。据朱晓明院长透露,中欧目前还正在筹划高规格的“中欧艺术节”,届时将不断奉上更多更精彩的艺术大餐。
“中欧人文艺术大讲坛”往期回顾:
2008年8月21日,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谭盾应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博士之邀,做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人文艺术大讲坛”,畅谈奥运颁奖音乐及创作理念,做了开坛第一讲。上海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担任本次论坛的嘉宾主持。作为MBA新生入学活动的一部分,谭盾先生的演讲吸引了400多名中欧师生和校友,数千名校友通过新浪网视频直播与现场进行互动,会场气氛十分热烈。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将在《世说新语》中播出。
2008年11月8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庆14周年到来的时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朱晓明院长特别邀请了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女士做客“中欧人文艺术大讲坛”,与中欧校友(“中欧校友爱心联盟”与“九合基金会代表”)及学院领导和教授对话,共论企业社会责任,上海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担任本次论坛的嘉宾主持。作为本次校友返校日的重要活动之一,300多名校友参加了此次论坛,数千名校友通过G-net与现场进行互动。同时论坛还吸引了数十家媒体参与并报道。现场组织了募捐和拍卖活动,筹集善款上百万元,为四川灾区再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