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缟花?(转)

(2012-02-17 11:44:04)
标签:

杂谈


   非洲堇的缟花就是指那些花瓣内外分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明显不同颜色的品种,应该算是一种自然出现的变异现象。
  这里介绍的是一些非洲堇顶级爱好者对缟花成因的推测:
 1.  如果你能够让一个颜色的品种突然变异,形成同时拥有两种颜色的细胞,并且混合均匀生长,这样的后

代很可能会出现缟花变异。缟花的原理就是一个植株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颜色花色的细胞的嵌合体。

所以一旦“嵌合”位置不好,花朵的颜色就不稳定。由于叶片扦插常常是由一种细胞形成新芽,所以就丢失

了另外一种遗传性能的细胞,无法形成混合生长的“嵌合体”,花朵就仅有一种颜色了。侧芽或者花梗繁殖

的小苗一般能开出和母株一样的颜色,因为确实是由两种遗传性能的细胞混合生长导致的“嵌合体”。
 2.  缟花的形成是因为复杂的基因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了变异。因为缟花的色素基因主要是来自主茎及叶

柄,当两组不同色素的基因产生变异后,颜色便会明显分成两组,所以最基本的变异条件是品种本身已具有

两种以上色素,一般单色品种变异的机会很小。其实影响变异的成因非常复杂,例如温差、光照、肥料及品

种本身的稳定性都会成为变异的影响因素,这些都和生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基因变异不是可以刻意

 

非洲堇的日常养护

花前期管理

非洲堇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定植后的非洲堇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15-20℃,昼夜有5℃的温差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夏季温度不宜超过30℃,冬季温度不宜低于10℃,低于10℃不仅停止生长,而且易产生冻害。定植后环境的空气湿度保持在50-80%有利于植株的生长。由于基质有一定的保水性,非洲堇又有一定的抗旱性,一周浇一次透水即可,以防止盆内积水烂根。非洲堇需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定时通风换气是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不良的重要条件,但是通风的同时会使温湿度下降,要密切注意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长到10-12片叶子时植株容易长出腋芽,腋芽生长快,消耗大量营养,不仅使株型变乱,更严重的是影响开花,因此要及时除掉腋芽。腋芽可以用镊子拔除,稍大的腋芽可以扦插在珍珠岩中,生根后定植,这也是一种繁殖方法,比叶插来的要快得多。随着植株的长大,可以增大施肥量,每周浇稀释的营养液。非洲堇叶片有趋光性,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转动花盆,使叶片生长对称,以保证美观的叶序。

花期管理

定植2-3个月,非洲堇迅速生长进入花期,有花茎从叶腋处抽出,花茎伸长7-10厘米,顶部生出花芽,一般每个花茎有3-5个花蕾。盛花期一般2个多月,在这个时期光照、温湿度同花前期,一周浇一次透水,两周浇一次稀释的营养液,切忌向花上喷水和肥液。此外,非洲堇的花茎和叶片一样有向光性,因此要定期转动花盆,使花朵居中,株型整齐美观,提高观赏价值。

花后管理

在非洲堇开花过程中,单朵花开败后要及时剪掉残花,防止霉烂,并保持植株的美观。盛花期过后,要及时剪掉花茎和其下面相应的叶子摘掉。养过堇的朋友都会发现,非洲堇有个特点就是一叶一花,出过花芽的叶子上面以后就再也不会长出花芽了,所以要把这些叶子摘掉,以免分散养分。基质如果用的时间过长也可以考虑更换。重要的就是加强肥水管理,增加光照,1个多月后又会进入盛花期。非洲堇管理得当,一年可多次开花。但多次开花的植株,无论是株型还是花枝的整齐度都不如新株,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都大打折扣。因此一般两年非洲堇就要更新。人工制造的,要缟花色素能稳定维持,稳定的温度(最好不超过24℃)及光照是最重要的,如是用人工照明的方法,更要注意灯管所产生的热量。其次是基质的酸碱度(pH),肥料中的化学成份是令基质容易变酸的成因,所以最好每3-5个月便更换基质一次。至于用肥方面适宜稀释较淡,有激素及尿酸成份的肥都不能用,因这会令缟花有机会跑色变回单色花。

关于非洲堇的施肥

非洲堇生长开花期间需肥,最好约10-20天补充液肥一次,进入花期时应补充磷钾肥,若氮肥太多,反面促使叶子茂盛而不开花。由于非洲堇根系纤弱,根系浅,所以不适应施浓肥,少量多次,也不适应施有机肥,可用尿素、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等化肥,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微量元素合并使用,一般叶面喷施浓度不超过0.1%,浇灌基质浓度不超过0.4%。

在这里介绍一下翠筠牌的“必系列”花肥,是速效水溶性肥料,又有人称为“三必”,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必绿,必旺,必开花,根据非洲堇的不同生长阶段使用,是家庭养植非洲堇比较理想的花肥。施肥的原则是小苗时施含氮量高的肥,然后是氮、磷、钾均衡的肥,开花前施磷含量高的肥。浓度要比规定的浓度低,做到薄肥勤施,要注意苗越小肥越淡。

具体的做法是:在叶插阶段用维生素B的溶液,促进生根发芽;小苗移到基质里一个月内不能施肥,小苗施肥容易烂苗,之后用必绿,含氮量高,促进叶片快速长大,有光泽;小苗长大后用必旺,均衡的氮磷钾比例,使植株快速生长;在植株成熟进入开花期再用必开花,磷含量高,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施肥的浓度要比说明书上至少再稀释一倍,可用喷壶对叶子喷雾,叶喷的优点是叶片吸收好,也可以浇盆,利用根系吸收。

 

关于线吸上水
非洲堇线吸上水法方便易行,主要用在外出一周以上花儿不至干渴,也可为花多的朋友减轻浇水负担。小苗得十片叶子以上才能用线吸法,如果苗太小,就容易烂根。但是线吸也有缺点,介质没有见干见湿的过程,温度低湿度大及闷热气候都不宜使用,介质过湿容易烂根,所以线吸上水法不可长期使用。
   

操作方法:

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线的粗细、线在介质中的长度都是可以调整的,使介质不要过湿。(找不到原图了)


注意事项:

1. 使用的基质尽量疏松透气,基质中珍珠岩的比例可以多一些,以增加透气性。
2.用此种方法要经常寻视是否有叶软烂根或介质不吸水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 绳子的粗细和在花盆里的长度都会影响基质的湿度,如果使用中基质非常湿,可將绳子往外拉出一些,使盆里的绳子留短些,或者停一段时间再用。
4.线吸一段时间基质中会积留盐分,即“积盐”,可以用大量的水从盆上面“冲盆”。
5.用线吸法期间不要大量摘叶,待创面干燥后再用上水法,避免霉烂。
6.冬季没有暖气的地方,温度小于18度,还有梅雨季节,尤其要小心使用此法或不用,尤其是阴冷天气尽量少喷水。
7.看到根茎肥大、多水(水肿)时,及时将盆取出放置通风处晾干,待基质干了再浇水,使根茎恢复原样。

非洲堇的叶插
非洲堇的叶片扦插繁殖非常适合初学者。关于叶插的办法有很多,有高手说插在纯的珍珠岩里面保持水分;有的说在水中插,出根以后栽进三合一里面;还有的说插进水中一周不管出不出根都要栽进三合一里面,效果很好。办法很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经验,摸索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堇的方法。下面就介绍一种叶插的方法以及要只注意的地方:

1.非洲堇在30℃以上叶片容易霉烂,温度太低,叶片会停止生长,所以叶插最好选择在春秋季节,北方的朋友冬天室内也是可以的。
2. 选择健康的叶片,正值壮年的叶片最好,底层的叶片的虽然可以繁殖,但是生根出芽的时间会长一些

3.过长的叶柄也会影响生根和发芽,所以用刀片将叶柄切剩2cm长左右,切口角度以45度为好,如果切口朝向叶背面,发出来小苗可能会在叶片背面,叶片经常会遮挡光线。正确的是切口方向朝向叶片的正面)。
4.有时候叶插时叶片自身还会生长,这样会消耗营养,可以用刀片将叶子切掉三分之一,但有人发现这样叶子容易烂,那就不切也可以。
5.将准备就绪的叶片放置几分钟,让切口充分地晾干,以防止体液流失,并减少感染机会,就可以插到预先湿润的介质里。有人发现堇叶喜欢群居,可能是有生长激素分泌,几片叶子插在一起可以互相促进发芽。

 关于叶插的介质有很多选择,根据个人习惯可以使用纯珍珠岩,纯蛭石,珍珠岩和蛭石各一半,泥炭土、珍珠岩、蛭石各三分之一(简称三合一介质)。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新的介质,用过的介质可能会引起叶片霉烂。介质中水不可太多,因为发根的关键是水气。放水太多的话,跟直接用水插叶分别不大。
 6.将插有叶片的小盆放在塑料盒或整理箱中保湿,湿度高有利于生根。温度最好在20-25℃,根长得较快,保湿过程中可适当透气。
7.据说维生素B对生根有帮助,可以在药店买的复合维生素B一片溶到大可乐瓶子里,喷雾浇灌都可以。
8.如果叶片长根了,很久都不出芽,可以用干净的针对根部刺激几下

 

非洲堇的分苗方法
一般叶插的小苗有4-6片叶子就可以分了,分苗应避开湿热和阴冷天气,否则容易烂苗。
分苗要等介质比较干一点的时候。把带苗的叶片脱盆,抖落开松散的介质,用手小心地将小苗掰下来。
小苗的介质提前调成有一定湿度的松散的状态,用手抓不会结成砣为宜。将介质放入小花盆并在中间挖个坑,把小苗放入,用手指把介质轻轻压实,固定好苗的位置,苗埋的深度以露出生长点为宜。刚刚分出来栽种的小苗不要马上浇水。小苗种上一天后再浇水。在有散射光、通风的地方等一周后,进入正常管理。
还有堇的爱好者介绍分苗后应放在塑料盒中保湿,尤其在北方气候干燥的地区保湿很重要,当小苗根系长好并开始生长后,就可以进入正常养护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两周或更长时间。
并不是每一个小苗都一样大,把大一点的苗分出来,小的还留在母叶上,有时候生长点的小芽还没发育成小苗,可以把母叶放回原盆里,埋好,等待继续长苗。这些将来都可以长成苗,但是后来的这些苗往往不如早长出来的苗健壮,当然,如果你不打算多繁殖,还是扔掉的好。刚刚分完苗的母叶也不要马上浇水,这主要是为了不让分苗产生的伤口感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60本书
后一篇:迷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