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华人商场查获大量“山寨货”
(2010-06-10 15:41:59)
标签:
杂谈 |
南非华人商场查获大量“山寨货”
4年之约,32支球队将于6月11日起在南非角逐最终的胜利。尽管南非世界杯对中国球迷而言,只是没有主队的看主,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是吸引了大量当地华商。目前,国旗、足球、纪念品等相关商品的销售在南非已极速升温,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大打击假冒特许商品的力度,给本来的一场“商家盛宴”提前增添了几分火药味。
本报记者_彭卡 见习记者_刘浩
特约通讯员_高仁
世界杯衍生品销售火爆
近些天,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许多繁忙的十字路口,常可以见到小商贩们手里挥动着的32支参赛国家队的国旗或者球衣,向过往的司机和行人叫卖。这些小贩们还掌握了警察的行动规律,一有动静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当地警察颇感6月11日的临近。南非当地与世界杯有关的产品销售火爆,并一度出现断货。持续火爆的销售场面,无疑也给长期在当地从事小商品生意的华商提供了新的商机,而小贩们的货物大部分是从当地华商手中批发得到的。
“我们主要以销售国内小商品为主,但是金融危机后,生意每况愈下,南非世界杯的举办正好为我们疗伤。”从事了12年小商品批发的沈强说道。他一边招呼前来拿货的小贩,一边向我们介绍销售情况。
据沈强介绍,自金融危机后就没有出现过这种繁忙的场面,货物主要以球衣、国旗、足球为主,每天的销售额是平日的3倍,货物供不应求。每天都能接到客户的订单,其中有很多新客户。目前,中国国内的生产商也在加班加点生产,防止出现断货。
“目前卖得最好的是强队的球衣、国旗,开幕后会出现第二波销售狂潮,很期待。”沈强丝毫没有担忧货物的销售前景。
自从4月份开始,南非当地华商就开始根据世界杯的进展而储存相应的货物,以备在比赛期间销售,但是就目前的销售情况而言,之前所做的准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们现在正积极与国内生产商协商解决方案。
中国制造
成“世界杯幕后主角”
虽然足球场上没有中国队的身影,但是球场周围却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随着世界杯的到来,大量在中国生产的关联产品早已在当地销售。
由于南非商铺对国旗、足球、球衣的需求量巨大,一直以价格低廉著称的中国产品涌入南非市场,一时间成了“世界杯幕后主角”。
“需求量太大了”,浙江华商金彬说,他长期在南非从事小商品生意,同时,在义乌他还有自己的工厂,专门生产文体用品。
之前往往大家都担心缺少客户,而今年出现了有单无货的状况。据金彬介绍,之前都是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产品,现在是订单自己来。他拿到的订单中有一部分来自华商,也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商人。目前在南非销售的大部分产品都来自亚洲,且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当地华商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我们的货物得到越来越多别的国家客户的认可,处处看到Made in
China已经毫不奇怪。”金彬说。
其实不仅因为世界杯的召开让中国产品井喷,在南非的20万华侨华人中,大约有近70%从事小商品生意,这使得大量国内生产的货物进军当地市场,并成为主导产品,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体现。
为利益铤而走险
虽然世界杯是当今最赚钱的国际体育赛事,但是在南非各大城市畅销的假冒仿制品显然让国际足联和南非政府犯了愁。
在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下的部分华商也铤而走险,他们从国内引进大量仿制品,除了各国的队服。印有国际足联标志的帽子、吉祥物等商品也成为他们的主打产品,然而,一旦被当地警察、海关查处,则将蒙受巨大损失。
5月4日上午,大批警察和税务警察突击检查约翰内斯堡各大批发商城,在几家大型的华人批发店中发现大量仿制世界杯相关产品。由于没有得到世界杯组委会有关部门的授权,他们均已触犯南非法律,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一律被强行没收。连日来的突击检查中,数百万兰特的违法产品被没收。
有一华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件仿制的球衣售价为250兰特,约合240元人民币,而特许商品店的正品球衣要卖到600兰特,相差一半以上,而且质量也不算太差,这些仿制品的热销也就不奇怪了。
一些华商纷纷表示,被查到纯属运气太差,虽然没收上百万兰特的货物,但是还有利润可赚的。举办一次世界杯十分难得,不在期间做世界杯商品生意,怎么发财?
就在商场遭突击检查不久,前往南非德班港口的很多货柜被海关停柜,主要原因就是大批华商在货柜中夹带了大量世界杯仿制品。
海关表示,在世界杯结束之前,他们不会处理这些货物,如果华商不把货柜退回国内,巨额仓储费和停柜费将让华商损失惨重。目前,已有华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将货柜运回国内。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使用化名)
记者手记
Made in China
的不同含义
在南非甚至世界各地,中国产品遍地开花,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制造”已融入当地人生活。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成为满足收入不高人群的主导产品,这已成为主流。
但是精明的商人还不满足,大量的仿制品混进当地,加印个国际足联标志,便可以多卖一些钱,这不仅损害了当地人的利益,也让“中国制造”蒙羞。
浙江华商金彬透露,一套球衣的成本大约为20元人民币,而到了当地可以卖到150元人民币,甚至更多。除去其他的各种费用,商家的利润非常可观。
利益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仿制品无疑给“中国制造”增添了危机。如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假货横行,则真正的“中国制造”必然受到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