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蜂者李飞:我在巴西取蜂毒
(2010-04-19 10:05:36)
追蜂者李飞:我在巴西取蜂毒
巴西这个南美洲富国,也是南美国家中面积最大的,该国人口1.7亿,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印、俄、美、加的第6大国。这里,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不仅盛产名贵木材和奇花异果,还是举世闻名的“咖啡王国”。
然而,在这个国际公认的“天然植物园”里,毒性极大的杀人蜂却令当地人谈之色变。它们凶猛异常,时常结队攻击人类。近年来,在南美地区先后有数百人被蜇死,在其毒液下丧生的家畜更是数以万计。
而今天,一位中国留学生却从中发现了财富金矿,他专门从恐怖的杀人蜂身上提取蜂毒卖给药商,短短3年就大赚1000多万元!
本报记者_陈丽伟 特约通讯员_张东亮 发自约翰内斯堡
闯进南美“海南”
迷上醉人桑巴
今年29岁的李飞,出生在太原市西郊一个菜农家庭。 2004年从国内一所林业大学毕业后,以留学身份去了巴西。
“这里气候炎热湿润,像中国的海南,特别适合各类植物生长。到处都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椰子树、棕榈树、仙人掌和毛蟹爪兰等,一派浓郁醉人的热带风情。”李飞对记者说。
除了美景,最让李飞感到惊奇的还是里约热内卢本身的人文,这里是巴西最大的海滨城市和商业中心。刚走进这座南美大都市,李飞就被沙滩上妩媚迷人的巴西女郎迷住了,还有桑巴:“巴西女孩都喜欢跳节奏感极强的桑巴舞,对她们来说,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桑巴舞却不可以不跳。”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座公园里,李飞亲眼见识了桑巴舞蹈的狂热。这些由原住民印第安人和欧洲白人、非洲黑人相互通婚而世代形成的漂亮混血女孩,个个貌美如花、性格浪漫而又热情开放。“她们在狂舞中展示着自己漂亮的胴体,有的女郎还会调皮地不时掀起上衣
,让胸部在众人的眼光下展现;或者干脆不穿上衣,也就是Topless
;还有的索性全身裸露,在主要部位用颜料彩绘。这是她们在展现自身的魅力,也是自我陶醉的一种精神释放。”在热情奔放的桑巴舞乐拍下,炫目的色彩、动感的旋律、煽情的舞姿,牵动着周围每个人的神经,很快,李飞就融入到了异乡的生活中。
人体针垫仅赚2000美元
雨林伐树遭遇蜂袭
因为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巴西是南美洲富国,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国人均收入就超过5000美元。正因如此,当地的物价也高得惊人。为了维持生活和读书,李飞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
让他意想不到的也最令他难忘的,是有一次为赚钱而参加药品测试的经历。当时,李飞从同学那里听说有这样一份工作时,完全没有考虑其中的危险性,便不假思索答应了下来。
在填完一系列表格之后,李飞接受了一次药物注射。不料第二天,他忽然感到浑身十分疼痛,他怀疑是药品出了什么问题,便慌忙去医院询问主持药品测试的人员。但对方却说这是正常反应。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李飞每隔一天就要去医院做检查。每次都要抽血,“我的胳膊上也因此一直有消毒水留下的蓝色斑点和针孔,以致同学、朋友们看我的眼神都充满了猜疑,还以为我是‘瘾君子’呢。”虽然干这种活既痛苦又容易遭人误解,但李飞得到的报酬并不多,“3个月仅挣了区区2000美元。”
为了找到更有赚头的工作,李飞四处打听。“有人告诉我说,在巴西要想赚大钱,最好去当伐木工人。”因为巴西的大部分土地处于赤道线与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为主。“钻进热带雨林里伐树,不仅又苦又累,而且还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当地人都不愿从事这一职业。”李飞说。
尽管李飞得知“干这活很危险”,但他却想去试试看。2007年,从里约热内卢大学毕业后,李飞想要在巴西挣下第一桶金,然后回国创业,他因此进入了当地一家木材公司当伐木工人。“月薪相当于人民币2万元。”李飞对记者说。
经过一个月的业务技能培训后,李飞进山了。带他的师傅是一位名叫保利诺的非洲黑人,在进入林地伐木前,他告诉李飞说:“巴西山林里有很多杀人蜂,能蜇死人,如果遇到它们,一定要用衣服包着头趴下,不能乱跑!”当时,李飞根本没把这话当回事,“我当时在想,不就是几只山马蜂吗?哪有他说的那么玄乎!”
2007年11月中旬的一天,李飞和同事伐倒一棵大树后,突然听到头顶上传来“嗡嗡”的声音,保利诺大声喊:“都别跑,赶快趴下!”大伙赶忙用衣服包着头趴了下来。这时,李飞却偷偷将衣服撩起来,想看一看杀人蜂到底是什么样子。“谁知那蜂儿正守着找缝儿呢,我刚将衣服掀开一条缝,一只毒蜂就扑过来狠狠蜇了我一下。”
这下,李飞算是领教了巴西杀人蜂的厉害,“起初,我只感到被蜇部位奇痒难忍,接着就开始感到火辣辣的疼痛。”才一会,李飞就感到脖子僵硬、脸部发胀。“取出镜子一照,我吓了一大跳,脖子已经肿得和头一样粗,脸也肿得像块大面包。”
保利诺赶忙取出专治杀人蜂蜇伤的药给李飞涂抹。“几天后,肿胀才渐渐消除。”此后,只要有人一提到杀人蜂,李飞就会想起当时被蜇时的恐怖:“乖乖!真没想到它的毒性会那么大!”
一周后,李飞的一位工友皮克在山坡上伐木时,再次遭到杀人蜂的袭击。“当时,他手上和脖子里被蜇了五六下,保利诺二话没说,驾起车就把他往几十公里外的小医院里送。皮克刚说了一句‘我没事’就昏过去了。后因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这事让李飞受的刺激更大了,他想:“难道就没有办法整治一下这些嚣张的巴西毒蜂吗?”
报复毒蜂闹腾舞会
空白行业发现“金矿”
说干就干,李飞找来一些“装备”,独自跑到一处山坡上仔细寻觅。不久,他发现一棵大树上挂着一个石磙大的杀人蜂窝。“我穿好雨鞋、雨衣,戴上眼镜和橡皮手套,用长竹竿把蜂窝捣了下来。”随后,他迅速趴在一个低坑里躲避蜂群的袭击。“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杀人蜂向我袭来,半个小时后才逐渐飞走。”之后,李飞拖着蜂窝喜滋滋地回到了住处。
谁知一个小时后,一阵嗡嗡声从远处传来,成千上万只杀人蜂包围了李飞和工友们的住处。工友们只得打报警电话求救。“消防警察用高压水枪对杀人蜂一阵喷射,在强大水流冲击下,大部分杀人蜂被杀死。”李飞说起这一幕,仍心有余悸。
消防警察告诫说:“这里的杀人蜂报复心很强,飞走的杀人蜂可能会组织更多的杀人蜂来报复。“消防警察让我们大家先到其他地方躲一躲。”李飞说。
为防杀人蜂报复,李飞的老板在镇上找了一个小旅馆让大家住下来。当晚,李飞和工友去参加附近村子举办的桑巴舞会。“正当一个穿着白色燕尾服的印第安少年登场献艺时,一群杀人蜂突然来袭。大家纷纷用衣服裹着脑袋四处躲藏,但杀人蜂似乎只对白衣少年感兴趣。不一会儿他就被蜇得面目全非。”李飞和村民一起把白衣少年送到医院,“但少年还是死了。”
心情沉重的李飞问村里的老人:“为什么政府不出面把杀人蜂消灭掉呢?”老人叹了口气,说:“虽然杀人蜂经常扰乱我们的生活,但它们却能捕食害虫。2000年,马瑙斯市政府曾用毒药杀死很多杀人蜂,结果当年就闹了虫灾,庄稼颗粒无收,还造成大片森林死亡。所以,政府再不敢对杀人蜂采取措施。”
回到住处后,李飞陷入了沉思:巴西杀人蜂既让人恨也让人受益,然而,难道没有办法减少它们对人类的危害吗?李飞开始查找有关杀人蜂的各种资料。后来,他了解到,巴西杀人蜂是胡蜂的一种,而蜂毒是世界上最贵的毒素之一,每盎司高纯度胡蜂毒价值2300万美元。
“由于杀人蜂在巴西人人谈之色变,所以巴西的采蜂毒这一行业还没有人敢涉足。”李飞说,“这也给了我一个极好的机会。”他在网上查到美国艾瑞尔制药公司生产治疗癌症的蜂毒产品,便给该公司采购部门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对方立即回了信,表明了对蜂毒原液的渴求,但价格要根据蜂毒纯度来定。李飞顿时信心百倍,决定提取蜂毒。
自制取毒器采毒
3年“炼”出1000万
然而,杀人蜂凶猛异常,其蜂毒的毒性极大,人与它们“亲密接触”无疑与狼共舞,稍有不慎就会送命。怎样才能安全地从它们身上提取蜂毒呢?在网上请教了几位美国专家后,李飞自己研制了一个取毒器。
“我在一块玻璃上蒙上一层白纱布,白纱布和玻璃之间隔半厘米。”做好取毒器后,李飞将全身都武装整齐,然后出发去找杀人蜂窝。被惊动的杀人蜂有的蜇在他的衣服上,有的趴在他的眼镜上,但更多的杀人蜂则攻击他手上的“取毒器”。“半个小时后,那些杀人蜂闹腾够了,就陆续飞回了蜂窝。我去掉纱布一看,哈,玻璃上全是透明的毒液。”李飞终于开心地笑了。
自此,李飞在伐木之余干起了副业——在工作林地采蜂毒。一段时间后,很多杀人蜂经过反复取毒后,已经失去了攻击性,他得到的毒液也越来越少。“需要转移阵地了。”李飞说。
李飞请保利诺帮忙买了一辆二手吉普车,在车顶上装上5个自制的取毒器。“下班后,哪里有杀人蜂就开着我的‘采毒车’到那里去采毒。”到了2008年10月,李飞已经采集了30克(约合1盎司)的蜂毒。他给艾瑞尔公司发了封电子邮件。然而,邮件发出去后却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这可怎么办?为了卖掉蜂毒,李飞辞去了工作,奔波在巴西各地的制药厂。“保利诺有一个在巴西利亚医科大学的亲戚,在他帮助下,2008年12月,我的蜂毒被巴西利亚医科大学以25万雷亚尔(折合人民币8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李飞说。
挣到了第一笔钱,李飞对采毒更有信心了。为了采集到更多蜂毒,他对采毒器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个底座,并安装一个定时启动的小电机,每隔一个小时电机就会带动采毒器晃动。“杀人蜂看到采毒器晃动后,就会上去狂蜇。”他一共制作了十几个这样的自动采毒器,将它们固定在离杀人蜂窝不远的树枝上,这一来,采蜂毒效率大大提高了。
2009年3月,李飞又卖了一盎司的蜂毒。“我得到了好消息和坏消息。”李飞说,“好消息是蜂毒出手了;坏消息是,该医科大学实验室的负责人告诉我,蜂毒已经够用了。”
这时,李飞想到了之前那家“背信弃义”的美国艾瑞尔制药公司,他决定亲自去趟美国。2009年6月,他来到了美国沃思堡市,却找不到艾瑞尔公司。经过多方打听,他才知道艾瑞尔公司已经被莱普丁制药公司吞并。
李飞辗转找到莱普丁公司采购部经理霍恩先生,“他说,他们生产的治癌药物的原料都是取自家蜂的蜂毒,其毒性远远达不到药用要求,他们迫切需要野生蜂毒,有多少要多少!”李飞提取的杀人蜂毒的纯度达到10%,按照这样的纯度,霍恩给他开出了每盎司30万美元的价格。这下,李飞乐得合不拢嘴了。
回到巴西之后,李飞立即游说当地居民采蜂毒赚钱,他则作为代理长期进行收购,然后再转卖给美国莱普丁制药公司。
自从这位中国人采蜂毒以来,当地的居民发现经过采毒后的杀人蜂明显没有以前的攻击性强,被蜇事件明显减少。于是,一呼百应,很多人都开始按照李飞指导的方法制作采毒器,并将采来的蜂毒卖给他。
截至2010年4月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飞已先后卖给制药公司6盎司蜂毒,总共赚到了180万美元(约合1000万元人民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