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5ea19bddt969f31f17915&690
如何制作走马灯
走马灯,亦称转灯,是我国民间彩灯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它的制作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宋代时就已较为盛行),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因为走马灯是根据热空气上升产生推力的原理制成的。走马灯作为传统民俗玩具,大约出现并开始流行于宋代时期,常见于元旦、元宵、中秋等节日。走马灯是灯笼的一种,它利用灯笼内部点燃的蜡烛所产生的上升热气流,推动灯笼内部上方的叶片,带动与叶片连接的轴承,令轴承转动。轴承连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在灯笼四壁上,剪纸不断走动,形成了灯笼四壁上投影的不断前进,从而产生动画的现象。
在过去,走马灯一般在春节等喜庆的日子里才表演,由二十来位11—14岁小孩组成,边跳边唱,根据节奏快慢形成不同阵势,有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的寓意。
走马灯虽是个玩具,但其与近代燃气轮机的原理,却如出一辙。材料准备
自备制作用走马灯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铅笔、直尺、圆规、各种彩纸(方形或圆形纸片)、细铁丝一段(20cm)、缝衣针、印有奔马的纸片、子母扣。
制作步骤
1.风轮部分。
①把直径10厘米的圆纸板做成风轮,实线部分用小刀割开,虚线部分按同一朝向折起。
②把5根细长纸条的一头分别粘贴于五张卡通画片的上端,纸条的另一端均匀地粘贴于叶轮外沿,折叠细纸条,使风轮平放时图片自然下垂。风轮圆心处预先钻一个小洞,揿扭一分为二,带凸头的一半从风轮下方往上插入圆心的小洞中,另一半从风轮上方扣上。
2.灯座部分。
竹筷截成9厘米长的一段,缝衣针垂直地插入到竹筷中心处。长方形的卡纸卷成高为18厘米,直径为8厘米的纸筒,用胶水粘牢。在离纸筒上沿2厘米处用剪刀各开一洞(左右相对),洞的大小以能勉强插入竹筷为宜,然后从纸筒内把短竹筷的两端插入到两个小洞中(针尖向上),固定好。
3.组装完成。
灯座直立桌面,把叶轮中心的揿钮凹洞对准针尖,安放于灯座上,轻轻转动风轮,调整平衡。至此,整个走马灯的制作便完成了。玩的时候点着蜡烛,再把灯座罩在短蜡烛上,一会儿叶轮就会带动悬挂的画片转动起来。
注意
1.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提出如下更高的要求。
①自己动手绘制五幅画片,还可在制作圆筒灯座的卡纸上绘上美丽的图案。
②除在卡纸上绘制图案外,还可用小刀在卡纸上刻出图案,刻完后粘上一层透明纸,再把卡纸卷成筒状,做成灯座。这样,一点上蜡烛,烛光从灯座镂空处射出,整个走马灯显得五彩缤纷,会更加美丽。
2.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