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的指墨书画家陈星桦
(2014-12-24 07:03:14)白银的指墨书画家陈星桦
苏震亚
甲午农历十月初三下午,在会宁开发区邂逅指墨书画家陈星桦,实在有些偶然,但细想起来,也是一种缘分下的必然。这种缘分,潜藏于十年前小陈在我曾经执教过中学化学、生物课的太平中学所在地——会宁县太平镇开始书画行世第一步间的相识与交往。那年,小陈还是个30来岁的小伙子,却已走过了多年煤矿工人的生活阅历,出于对书画艺术挚爱得无法取舍而采取的人生转向:做自己所爱之事,向初衷里的梦想目标进发。于是,他先在距离老家塬坪陈家湾最近的街道——太平镇街,尝试性地开起了画廊,作为书法、绘画远程目标里的驿站性根据地,积蓄力量,苦练本领……就在那个还显简陋的画廊里我们相识了,并在他的诚恳要求下,放弃毛笔字书写十多年之久的我,不顾及丢丑,为他写了副毛笔字。从而留下了我们后来相会的理由与机缘。
后来的相会就是今天:2014年农历10月3日。
今天,让我眼前尽管发亮的是,小陈星桦十多年一路走来的墨趣人生,书画成就。
所谓泉石书画室并不大,确有蓬荜生辉的名家字画,在四壁。问及何来时,小陈自信地回答:“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看上我的指墨画,交流、兑换而来的。”其中,有中书协顾问朱关田的条幅,书协理事刘云泉、陈羲明、张仲亭等的斗方,还有崔子范的大弟子孙泳新的画作《牡丹》斗方,自然还有他从事书画事业最初的老师——师云先生的四尺整张画《公鸡》等。仔细数来,名家书画达五十多幅。
嗬,中书协副主席、理事,资深书画家,在和他交流、赠画,真是很不简单的艺坛美事了。艺术,拉近了职务间的悬殊距离,多好的感觉,多美的新鲜事啊!我有些由衷间的兴奋,便率性海侃了起来。由指墨画、到来路起伏、眼前现实、未来发展等等。
小陈激动间表述时,略有点儿口吃,但绝对不影响所要表达的主旨意思。对于指墨画的解释,十分专业。他说:指墨画就是手指画,是画家用手指替代毛笔所完成的画作。画中,一切景物的造型、赋彩,均用手指来完成,所以其作品被喻为“指墨”。指墨画属于中国水墨写意画范畴。指墨画也是中国美术界的一朵奇葩。
据悉:用手指作画的历史很远,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述,“惟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这就是说,唐代画家作画时已经开始用“手摸绢素”来辅助毛笔作画了。我国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诗人,王伯敏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中称高其佩为“清代著名的指头画家”,期间完善了指墨画技法,独树了手指画艺术。指墨画自清代高其佩创始以来,其作品大多为文人戏墨之作,虽趋之若鹜,但名手寥寥,几乎没有继承的高手。到现代,幸有潘天寿先生发扬光大,创作了众多精品,繁荣了传统画坛。
之外,似乎没有几多画家,坚守对这朵画界奇葩的精心描摹、赋彩,进而发扬光大的不多。甘肃倒是有四五人之多在研习、在发扬。但在白银,自然就只有陈星桦了,或者是目前成就最辉煌者。
手指作画主要运用各种指墨效果,不同于毛笔,既有其特点亦有其缺点。指头作画运线运墨所产生的特殊风格与情趣是毛笔所达不到的。但运用指头看时容易实际较难。高秉在《指头画说》中言:“落墨有神气,渲染有元气,其天资、学历、胸襟缺一不足与言笔墨,尤不足言指画”。可见要画好指头画,必须有坚实的毛笔传统画为基础。
是的,画好指头画,必须得有坚实的毛笔画基础。小陈星桦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原名陈新华的小陈,出生在会宁东南部的翟所乡里,自幼喜欢书画,但因其家道贫寒,早年并未获得学画的条件,即便高中毕业后,为生活步入八百米井下谋求生活的阳光时,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开始绘画书法艺术的付诸实施。然而,既然好上了,条件再差,他还是要谋划、要析读、要琢磨、要入行、要进步、要发展、要提升、要面世,要走向社会和未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星桦绝然放弃矿下11年之久的工作生活环境,上升到800米井上的地面,开始了不是专业的专业书画追求。带着梦幻、带着墨趣情怀,先去艺术大家荟萃的北京,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各种学习机会,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整整十年,打工京华,目力书画,生活上吃了不少苦头,但受益匪浅。有一件小事,足见他的执着和艺术热力了。那时,他特爱启功的书作,苦于无法求得。但自从认识了与他同乡、又乐于助人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国钧之后,便开始了目的的实现。机会终于来了:张教授正好与启功的学生李洪海相好。张教授为和美小陈心愿,真还给李洪海说话了。结果,当时启功老先生虽然身体欠佳,不能进行书事等活动,却委托学生李洪海代笔,以盖实名章为真,满足了贫乡僻壤一个书法爱好者的心愿。
这样,在我市会宁县城小陈星桦的泉石斋内,就永远悬挂着“陈新华书法展”,落款启功的书作一幅。每有书画爱好者问及作品的来由,他总要讲述这段很有纪念意义的故事。我与张国钧教授是十多年的老朋友了,为此事,专门打电话过去,落实原委,果然是真。让我对小陈星桦又高看一眼。
鉴于自己没有读过大学,书画知识欠系统的不足,2007年底,小陈回到甘肃后便直接拜会宁籍书画名家——西北师大美术系教授师云为师,系统中国画学习。
其实,这时段陈星桦的书画作品已在市场很受收藏家的青睐了。
至此,小陈笑着说:可能是得益于“指墨奇葩”的缘故吧。但也是受了高人的指点与厚爱。一个偶然的机会,小陈星桦巧遇当代指画大家曹志华先生。是曹老师当面给他以指点指墨画的技法,乃至走市场的路子。
2011年,星桦又登门拜访了中美协会员、指墨画家王之海先生,很受教益,颇得建树,从而下死决心钻研上了这门艺术。不几年,画品得到鉴赏、收藏者的一一好评。
小陈星桦的指书含苍劲与清丽于一体等优点。这当然与他良好的书法基础有关。良好的书法基础及其风格,得益于他多年研习追求二爨的个性特点。可不,当年入选中书协全国展的书作,就是研习二爨的作品。无疑,那是一种高度了。有了这种高度,他一路走来的行草也就很有些水准。无论毛笔、无论指书。这种毛笔水准的基础书艺,又是他指书的基本功与高度的台阶,造就了目前为止,他是白银指墨书画第一人的位置,实在不仅仅是冷门,还有其追求的固本功力所示。
2011年始,小陈星桦在中国书协西部教育基地高研班连续参加培训三期。期间,在举办的临帖展上,中书协顾问林岫点评了他的书作,认为 “有灵性、有创意,有发展。”极大地激励了他的创作劲头。中书协理事王岳川、何满宗等大家都点评说他有“很好的悟性,”、“发展、潜力、空间很大……”勉励他继续努力,走向全国。
今年开年不久,经高人指点与介绍,小陈星桦在中书协理事翟万益的审度下,收他为入室弟子,进行书艺提升的学习训练。听来,很振奋的。
不过,这期间,小陈星桦对老师让他暂时放弃二爨研习,只顾《圣教序》、《峄山碑》临习的主旨,还是有些阵痛性想法的。这种想法,其实就是他面对了新内容学习的新思考!是啊,整整两个夜晚,他在思考如何舍弃,他更在寻求能够兼而有之的出路或方法。但最后,他还是完全接受了导师的指向,力图写出导师方向中的水平与新意。
翌日,我在收取了小陈星桦新近出版的书画册子,并开卷展读时突然发现,小陈星桦当年有求于启功盖章的书作署名与现今的名字有出入,即:他当年是叫陈新华的,可现在是陈星桦而非陈新华了。
对此小陈笑着对我说,这得益于一位庆阳籍收藏家,是他五年前专门提议并要我改的名。不过也很好,作为我的艺名出现于社会上,很顺的。听了他的此番表意,我笑了,他也笑了,有些腼腆。
不过,当我仔细读着他的名为《陈星桦指墨作品》集中的“飞泉”“观云”“奇松”“怪石”四条屏时,一种直接的感觉先入眼,后入肺腑,然后化作我的一种预测:小陈星桦的指墨书画是肯定能够走向全国的。不单凭独辟蹊径,而是综合实力。
当然,在独辟蹊径的路上,目前,他是白银书画界指墨画的第一人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