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2009-02-27 22:00: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随笔 |
要多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乔江山是我们班一名调皮的学生。一天中午,我和往常一样匆匆来到班里,推开门,只见乔江山座位旁围着两个男同学,他们正在说笑,中午上来,不学习,还扰乱其他人。我气不打一处来,过去,狠狠地批评了他们。乔江山抬起头,眼睛里满是委屈地说了声:“我没有。”“还嘴硬”!他低下了头。我又严肃地数落了他一顿,方觉解气。我返身走向讲台时,他的同桌举手告诉我——他哭了。我感到非常的吃惊,在他那张白净的小脸蛋上,挂满了泪水。我马上把他叫到了我的面前,问他为什么哭,他半天也没有说话,只是哭得更加厉害了。这让我更摸不到头脑了,平时调皮的他,今天怎么哭了?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在我耐心地询问下,他终于开口说话了,原来那两个孩子去交社会抄本,(他的同桌李敬如是社会科代表)在和他的同桌说话。听完他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因为自己的主观印象,伤害了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处理事情。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冷静地思考一下,要多给孩子解释问题的机会。
多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就多保护了一次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发言的频率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可能有人会说“年龄大了”那为何美国的大学生在大学课堂中还能踊跃发言。看来,关键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教师是否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是否给了他们言论的自由。
多给孩子一次解释的机会,就多了一次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教师只有和孩子亲切交流,创设肯定个性美的氛围,孩子才可能敞开自己的心灵,把自己真实的世界展露出来,他们的心灵才能健康地成长。这样教师才能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内心深处那别样的世界。
多给孩子一次解释的机会,也是给教师一次挑战、充实自我的机会。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不必不如师”。我们的孩子在某一个层面、某一个向度的知识,已越过了我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生事物应运而生,教师与学生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何况学生在接受某些新生事物上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我们教师,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敢不敢勇于承认。
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人的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与心灵的互动,心灵的相互启迪。学校不是零件加工厂,教师不是工人,学生更不是一个个标准的零件。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个个鲜活、富有个性、创造性的人。因而我们教师必须以自己的心灵教学,多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职工子弟二校
2009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