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巴山民间传说----城口东安生态美食故事

(2011-12-10 23:00:22)

大巴山民间传说--城口东安生态美食故事

             东妥“十八碗”轶闻

       (源自东安民间故事  刘良红搜集整理)

渝北之门户曰城口;县城以东曰东安,坐任河源,渝陕交界之地,邻三县。古有栈道于绝壁,以通秦巴,今遗址尚存。其地山川如画、秀木森森,更兼百里峡谷,曲径通幽。因地生态,所产之物,鲜有毒副;所食之餐,味美纯正;所饮之水,甘甜可口。乃它地所不及也!

鲜为人知“十八碗”,东安独有,溯自久远。

千百年之轶事,应涉史实、晓典籍,若解“十八碗”,必先知“十大碗”。欲探“十大碗”来历,应先知春申君;若觅“十八碗”出处,必晓刘秀帝。否,大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243,战国中期,秦庄襄王与楚交好,两国和睦,使臣往来频繁……

一次,楚臣春申君送秦使返,至东安黄安坝界梁互别。返程中,忽遇天漏,行数日后,所携干粮因雨水浸泡皆霉变,勿食。至四方碑,三十余众饿极,寻一农户而入,讨要吃喝。农人观其众不凡,颇有气派,知是官家人,岂敢怠慢,倾其家底,禽肉山珍、家畜腌品、鲜菜野果,不足百斤之猪一并宰杀。 农人又至山涧, 寻一渔泉出口,取鲜鱼十数斤回。几个时辰, 三桌大宴已成,均十碗。众豪吃海喝,酒足饭饱,疲乏顿消。春申君大喜,赞农人菜香酒纯, 遂赐名“十大碗”,赏十金、地百亩。行前,将其弱冠之子收纳随行,以报酒食相待之义。

由此,“十大碗”之宴续传巴地千年。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居东都久矣,甚厌。帝乃马上得天下之主, 深谙治国之道, 知国之大事必晓社情民意,于是乎,微服携十数人出巡。

轻装简从一路游走,不知觉入东安境。帝甚熟,当年剿逆,大败王莽于此。

幸巡故地,帝甚慰!

值夏初,花香草謦、莺歌燕舞。帝暗思,昔军务在身,无暇观山望景,憾事也!今见东安之地,万山欲滴、千峰揽秀,好一派田园景致,大喜!乘兴而游!

日落,感饥肠辘辘,不甚疲乏,寻一院落处,叩开门,见一女子立于前, , 细皮嫩肉,颇有姿色。女观帝衣着体面、气宇轩昂,风采自不必言!从人剽悍,满脸肃然,疑此人非凡也?女顿生好感,忙迎院中。

刘秀一揖,问是何处?

“乡野之处,无名,” 女子故意道。

帝立院中,仰屋后山顶,见两峰间距十来丈宽,一石板接之,甚奇!随口道: “真天生桥也! ”。

逾今,东安亢河“天生桥”乃光武帝刘秀御封。

贵人至,其夫劈柴生火, 女子边洗淘吃用之物,夸赞“十大碗”味美。帝奇?问其由来,一听甚感不悦,思忖:春申君乃下臣,应知九为大,然这厮妄大,焉敢称十,实为不敬。朕虽后辈,然贵为天子,以他十为食,朕九五之尊颜面何存?

刘秀向妇人道: “十碗甚少,多则益善,可否?

妇慕帝风采,焉有不允。

席间, 杯盘碗盏满桌,其主菜野味山珍,鸡鸭鱼肉,以时令蔬果辅之。炒炖煎炸、红烧、清蒸,色香味俱佳,可谓“香飘云天,味渗五腹”。帝品之,感觉甚好!则以佳句命其菜名。帝虽尊,然行武甚久,性情豪爽……见众等饿极, 便唤从人同斟共饮。酒半巡,帝不知菜何数? 遂指点起来,然酒劲上来,眼花缭乱,盘盏皆成双影,数多次均不合,见女子站立于侧伺候,:“何数?”女子以为帝问己芳龄,娇羞答道: “方十八”,帝拍手大笑:“十八,好。”众人见帝误会,但帝乃金口玉言,非十八也十八,均不言破,遂附合:“十八、十八。”

然女子俱不知晓何数矣?

夜至,刘秀等人就此安歇……

次日, 帝欲行,赐夫妇玉盘一对,道明身份, 遂亲书圣谕,: “十八碗”乃朕赐名, 后尔等勿再用“十大碗”, 朕赐“十八碗”只东安百里之地许有此殊荣,它地均不允,此乃感尔等昔助朕败王莽, 兴汉室之功, 也感今为朕备美食之劳,钦此。”

然帝与美妇暗生情愫,众人俱心照不宣而已……

至今, “十八碗”东安独有,巴地其它仍“十大碗”沿用至今。

“十八碗”详数,后均不晓? 尔后东安之富户,人众者,节时皆山珍野味足十八碗菜以名符其实; 家富,然人寡之户则据需要,十样、八样均可;然贫寒之户据条件而定,无荤则素,菜多菜少不论。俱通称“十八碗”。

众心明镜,帝之所宴之菜可足十八碗否?

刘秀以佳句命其菜名是何?君若幸游东安,亲尝“十八碗”,能猜否?

                             

白话解文: 重庆北部城口县,县城以东有一乡,叫东安, 任河源头,是渝陕交界地,邻平三利、镇坪、巫溪县。古时栈道于绝壁通行千年……至今遗址尚在。这地方山川秀丽、美不胜收,百里峡谷曲径通幽。这样原始生态的地方,所产的物品,用时尚的话说,真个是“生态、有机、绿色”;所食农家莱味鲜品优;所喝之水甘甜可口。这是其它地方不及东安之处。

少有人知道的 “十八碗”,是东安独有民间宴。说起来历,还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要想知道这千年的故事,还须知道这段历史典故…… 要了解“十八碗”还须先了解“十大碗”;想知“十大碗”的故事,还得晓楚国大臣春申君这个人物;要知 “十八碗”的来历,这必须说起东汉皇帝刘秀。不然,大家知其一,不知其二?

公元前243,战国中期, 秦庄襄王与楚国交好, 两国相处和睦,互派使者往来频繁 ……

有一次,楚国大臣春申君(本名黄歇,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送访楚秦使归国至东安黄安界梁处相互道别。回来的路上,忽遇瓢泼大雨,这行走了几天,所带干粮因雨水浸泡均已发霉,无法食用。到四方碑时,这三十多人饥饿难耐,寻找到一农户家推门而入,就找主人要吃要喝。这家主人一看,进来之人衣着气派,便晓得这肯定是官府中人,那敢怠慢呀,将屋里所有食物全拿出来,有土鸡、土鸡蛋、老腊肉、蔬菜果品,并将不足百斤的半大生猪宰杀,主人又到不远山沟里一渔泉出口用袋子装了十几斤鲜鱼回来……

那时的生态环境才真个叫生态,东安的暗河随处可见,暗河出口那都是渔泉,吃鱼比今天吃方便面还方便,至今东安还有渔泉存在。

书归正传,大约二小时,办了三大桌,每桌十大碗,众人狼吞虎咽,吃得酒足饭饱,几天疲乏顿消。春申君很高兴呀!夸主人酒菜香纯可口,并赐名 “十大碗”,赏十斤黄金、百亩田地。临走时,将农人二十来儿子带走“参军”, 日后为“干部”培养对象,他要感谢人家的盛情款待, 也让人家 “光荣军属”一把嘛!

至今, “十大碗”流传于大巴山区……

东汉初,光武帝刘秀在东都洛阳住厌了……决定微服私巡。他是马上得天下的君王,很懂政治的主……对官员廉洁、社会和谐、百姓们疾苦、房价物价、幸福指数如何?他得下来瞧一瞧……

于是,轻装简从十来人,一路游山玩水……不知觉到了东安境,这地他熟悉呀,当年就在此战国贼王莽,杀得化丢盔卸甲,大败而逃。

重游旧地,刘秀很是兴奋!

正值初夏,到处花香草謦、莺歌燕舞,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想当年军务繁忙,无暇游山玩水,很遗憾!今天到这,没想这地风景太好了,刘秀这一路高兴劲就甭提了!一晃游玩到了太阳西落,才感到饥饿疲乏……寻一农家小院,叫门…… 开门一女子,可能是好山好水滋润吧?细皮嫩肉,长得很漂亮。女子打量众人,只见刘秀衣着体面、气宇轩昂,这个气质呀,帅呆了!随从也都虎背熊腰,满脸肃然,酷毙了! 便知这都贵人呀。这女人嘛很现实,特长眼,一见这派头,很有好感,忙迎进院里。

刘秀作了一揖,“这是何地方?

“乡村野地,没得啥子名字,”女子故意答。

刘秀站院中望屋后山顶,见两山峰大约十来丈宽,一大石板像一座桥连接两山,很惊奇!随口道: “真乃天生桥也!

而今东安亢河“天生桥”便是光武帝刘秀御封。

因贵人到,女子叫丈夫劈柴生火,自已则将好吃的全拿出来,边洗淘边向刘秀夸耀 “十大碗”可口。刘秀好奇,便问来历?这下猫儿抓糍巴---脱不到爪爪了。刘秀不听还罢,一听很不高兴,:春申君不过一楚国臣子,不知九为大吗?敢用十数,大不敬,!朕虽后辈,毕竟是天子, 要食你赐名的“十大碗”,这九五之尊脸面往那搁?

于是,自己抬起杠来,刘秀便对女子表达了要做一桌比十碗菜还要多的酒宴。

这女子爱慕刘秀,这点要求那还不赶紧应承。

席上, 杯盘碗盏满满一大桌,其中野味山珍,鸡鸭鱼肉为主菜,时令蔬果为辅菜。炒炖煎炸、红烧、清蒸,色香味俱佳,真个香气满天飞,勾得人腹中咕咕叫。刘秀品尝后,感觉很好,就用文绉绉的成语佳句为菜命名。虽是皇帝,但带兵多年,性情倒也豪爽, 看到众人饿极,便唤众人一同品尝,十来人便吃喝起来。酒半巡,刘秀想看这桌菜到底有多少碗?于是,便数了起来,数着数着,酒劲上来,眼花缭乱,盘盏全成双影了……刘秀数了几次均错,见女子在一侧伺候,便问:“多少数?,女子以为刘秀问她年龄,娇羞着回道:“十八”,刘秀拍手大笑道: “好,十八,”。 随从见主子误会了,但皇帝金口玉言,不是十八也十八,随从们随刘秀多年,服从领导成了一种习惯,便不说破,齐声附合:“十八、十八”。

其实,这女子也不知具体有多少碗?

当晚,刘秀等人就此安歇。

次日, 刘秀临走前表明身份,并赐这夫妇玉盘一对,算是伙食费吧,不过这价太高了点吧?人家愿意,别人管得着吗。刘秀还亲书圣谕,意思说, 这“十八碗”之名乃朕亲封, 你们今后不准再用“十大碗”办宴,谁叫春申君这王八蛋没得规距,而这“十八碗”也只能东安百姓才有权享用,之外的地方一律不允许享用, 算是对东安百姓当年支持朕败王莽、兴汉室,也为今旧地重游受乡民盛情款待,享受到了连皇宫也没有的农家美食的一种特殊荣誉吧,等等。

众人心里明白,这还有帅哥美女情结就……嘘……不摆了!皇帝也是人嘛。

而今这“十八碗”只有大巴山之地东安独有,之外的其它地方则仍保留着“十大碗”的传统宴席。这东安人的祖先实诚呀,遵守承诺千年……不然,这“十八碗”也就不是东安人的“独门秘笈”了。

这“十八碗”到底有十几碗?那谁知道呀? 后来的东安人富有且家庭人口多的,过节时用山珍野味倒名符其实做足了十八样菜;虽富有且家庭人口少的人家则根据需要,十样、八样均可;而贫寒之户则根据自家条件而定,无荤则素,菜多菜少不论,但通称“十八碗”。

因为大家知道你皇帝吃的也不知是不是真有十八碗?

至于刘秀御封文绉绉“十八碗”菜名是什么呢?如果你有幸来东安亲尝“十八碗”的话,这菜名你自已能猜到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