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乳钉纹小考

(2014-08-19 16:09:43)
标签:

乳钉纹

纹饰

圆形

乳钉

乳头


关于乳钉纹或乳钉纹小考

 

    乳钉纹是青铜器上出现较早的常见纹饰。“乳钉”通常是指器物表面的圆形突凸,阮元[清] 云:“余所见古钟甚多,大小不一,而皆有乳,……或长而鋭,或短而钝,或且甚平漫,钟不一形。”“乳钉纹”则是指由这些圆形突起单独或与其它纹饰共同构成的排列组合样式。高蒙河在《铜器与中国文化》中说:“乳钉纹置突起的乳突,排列成单行或方阵式。”在青铜器中,乳钉纹主要出现在鼎、簋和编钟以及铜镜上。该纹饰起于史前,盛于商周。

    据说人们之所以将这种由圆锥形突起构成的纹饰称为乳钉纹,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很像母亲的乳房或乳头,是对生命的延续和丰富食物、养育的一种暗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宣和博古图》将带有乳钉纹饰的某些青铜器称为“百乳方鼎”、“百乳彝”、“乳彝”、“百乳钟”、“七乳鑑”……,并在对“周百乳彝”器名的说明中说:“乳所以养人者也,犹瓜之保子,著之于器,以示其永葆之意。”这可能是乳钉纹定名为一种纹饰名的开端。

    乳钉纹又称“乳丁纹”,中国人生儿子谓之添丁,因此乳钉纹的喻意还另有说法。人们将竖立突起的乳钉,看做是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征,将“乳钉”比作“子”,一“钉”为一“子”,“七乳鑑”就是“七子镜”。大乳钉为子,小乳钉为孙,东汉 “八乳简化博局禽兽纹铜镜”,其镜上除饰有龙纹、鸟纹、羽人搏兽纹及独角兽纹外,还饰有八枚大乳钉和九枚小乳钉,正好与该镜铭文中的“八子九孙治中央”句相对应。这些纹饰有辟邪图吉保平安的意义,也含有生育子孙、繁衍后代的寓意。

    不管是对乳房或乳头的模仿,还是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征,乳钉纹都被披上了一层生殖崇拜的浓重色彩,这就是时下人们对乳钉纹通常的认知与观念。但这似乎并非就是商周或更早创设这种纹饰的先人们的本意。将器物上圆形突凸解释为“乳”,最早恐怕可追溯到东汉的郑司农,郑玄在注释《周礼·考工记·凫氏》“篆间谓之枚”(编钟某部的名称)时引郑司农话说:““枚,钟乳也。”这个解释表明的可能是东汉时人对圆形突凸的通俗看法,但显然也表明在《周礼》成书前(周礼成书时间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周礼》成书年代偏晚,约作于战国后期),这种圆形突凸是有“枚”这一特定名称的。

    关于“枚”,甲骨文和《说文》的说法差不多,徐钟舒《甲骨文字典》引《说文》:“‘榦也,可爲杖。’甲骨文从木从攴与说文同。” “枚”甲骨文写作http://s10/mw690/001JrbDPzy6LmPc3iDD29&690,二者都是手持木棍或刀斧作击打树木状,像是在削剪枝杈以获得一根木杖,但与圆形突凸造型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古代军士为防止行军喧哗叼在嘴里像筷子的小木条也叫“枚”——“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史记),或可类比编钟上较长的圆形凸起,但在造型上亦难与乳房或乳头产生联想,可能含在嘴里的木条曾被用作最早的“奶嘴”,或者为堵小孩子的嘴,防止他哭而塞到小孩口中的木条,恰是“枚”的原形,这倒是与乳头可能会发生某种关联。

        让人略感诧异的是,较郑司农晚生数十年的许慎,作为字圣竟好像没有读过知名前辈郑司农的书,他在《说文解字》中对“乳”字的解释是:“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産。从孚从乚。乚者,玄鳥也。”在许慎看来,乳字的本义是生子、生产,并未涉及女人的乳头、乳房,并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要生子就必须在燕子刚飞来时,祭祀媒神。

        与三代青铜器同时的甲骨文中也有乳字,写作http://s10/small/001JrbDPzy6LmQ6Vlcc60&690,“象母抱子以哺乳之形,为乳之初文”(徐钟舒《甲骨文字典》)。该字形象的描摹了母亲揽子入怀精心哺育的情状,突出表达的是哺乳——给孩子喂奶的这种行为,而非乳房本身甚至于也不是乳汁。这些今天一提到“乳”字就会联想到的东西,在古代可能只是“乳”字的引申义而已。

        徐钟舒不同意许慎对“乳”字的解释,认为甲骨文http://s12/mw690/001JrbDPzy6LmQoEhXp67&690 字演化时,发生了岐变,他只是根据变化了的篆书解释字义,所以不准确。尽管今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两种字体间的传承与相关,但许慎可能没见过甲骨文,也是一种无奈。徐钟舒的这个评判应该是对的,但无论许慎释“乳”的对与错,都表明即便到了东汉,乳等于乳房、乳头,进而用来比附解说圆形突凸类饰物并不一定,可能更与兴盛于三代的青铜器纹饰无关。

    我们略查了一些两汉前或同时的古籍,《左传》《诗经》《周礼》《国语》《尔雅》《史记》等,其正文中均无“乳”字。《白虎通》有:“文王四乳,是谓至仁”,“四乳”“钟乳”显然是明确指向乳房或乳头,至此应该是完成了“乳”与乳房、乳头在观念上的关联。鉴于以上种种,我们初步判断,将圆形突凸比拟为乳,以及特别依附在乳房、乳头上的生殖崇拜观念,其出现应不早于两汉。宋《宣和博古图》器物名称只提乳,“百乳方鼎”、 “乳彝”、“百乳钟”,如此看来“乳钉纹”这类纹饰名称的出现恐怕会是更晚近的事。

    总而言之,“乳钉纹”是后人对已有青铜器某种纹饰的概括与归纳,并无证据表明这种纹饰被附加的寓意就是创设者的本意。用后起的说法和观念去解释、认知以前生成的事物,可能会形成误导,以致曲解、掩盖事物原本的真相。我们不排除三代以前的古人有生殖崇拜的观念,甚至不排除他们以圆形突凸的造型来体现这种观念,但我们认为不能囿于这种认知,在古人那里,圆形突凸的造型也可能有更切近更直观的原形。在下文中我们就将通过圆形突凸造型的演变、与器物造型和其他纹饰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论述。

    在文中我们将继续使用“乳钉纹”这一名称,但这只是为了与习惯的对接和叙述方便。在我们对它进行研究之前,它只是一个中性的表述:在青铜器表面由圆锥形突凸或钝圆形突凸因不同排列所形成的图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