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全省小学语文第十次优质课评比”会议上的评课(李斩棘)

(2014-06-18 17:02:36)
分类: 我的博友
在“全省小学语文第十次优质课评比”会议上的评课

——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李斩棘

 

 

2014517日八节省级优质课:

《荷叶圆圆》    周口  李晓霞

《雨后》        信阳  潘攀

《鹬蚌相争》    河南省实验小学王玉红

《瑞恩的梦想》  平顶山杨晓华

《群文阅读之阅读交流课》  许昌李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焦作李娟

《望月》        新乡许玉华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诗海拾贝》    安阳 吴莉莉

 

一、谈感受。

今天听了这八节课,两个词语一直在我脑中闪现:多种风格,各具特色。

所谓多种风格。

学段是多种的。今天的展示课从一年级开始,各个年级都有,包括昨天的内容,我们每天都能欣赏到不同学段的课例。

版本是多种的。从我们的课程安排上,可以看到版本很多,有人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西师大版、语文S版、苏教版,很多版本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次真的是开了眼界。

课型是多种的。今天的八节课,不仅有我们经常看到的阅读教学,还有校本课程的教学,也有语文综合实践的课例,这种多课型的课堂展示在这么大型的会议上出现是很难得的,老师能在这样的会议上展示也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这一点真的特别值得学习。

所谓各具特色。

从这八节课里我们可以看到,因学段、版本、课型的不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点。每一节课都有精彩点,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从课堂上,我们也能看到每个地市的课堂教学风格是不同的,每个地区教研的导向也是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的。

 二、说亮点。

八节课执教教师素质都挺好,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甚至有的老师还具有演员的特质,很全才,都很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有很多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课堂教学加强识字与写字。

不管是哪个年级段都关注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如:《雨后》一课,老师学字词的目标是很清晰的:先读词——解决了读准的问题;再让学生读带儿化音的词语,显而易见,在这首儿童诗里儿化音词语运用是其写作特点之一,是为了让儿歌读起来更好玩、更有趣,老师的这一设计降低了读文的难读;接下来,对于难理解的“梢”,教师结合图片、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里就渗透了很多识字方法。

《荷叶圆圆》中的“晶”字的学习,教师问:“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类似的字?”然后联系生活识字,从一类字扩展到一群字,学生回答的挺好:“‘品’课表中见过,‘淼’同学的名字里有。”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诗海拾贝》,教师一开始从“秋”的甲骨文就开始融入了识字,体现了语文的文化味。

写字教学方面,教师们大部分都重指导、重方法、重评议、重习惯的养成。这是我听了这几节课一直感悟最深的,课堂上写字时间多了,写字指导到位了,写字评价教师也关注了,写字的数量也多了。更为可贵的是,有的老师在评价了学生写字之后,又再一次给学生时间进行再次书写。以往我们的观摩课就是观察字怎么能写好,然后教师范写,学生学写,师生互评一下就行了,尤其是这样的大型的观摩课,很少有再去给学生二次书写的时间。今天的几节课就有老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非常不错。

如,《鹬蚌相争》里,老师在指导写“弱”时,教师对学生第一遍写的字进行评价之后,又让学生再仿写两个。
    而且,老师们的字的范写都很规范,很标准,确实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教师还进行了听写,结合课文内容,指导书写“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这都是在努力体现着课标中所提到的要加强识字、写字这一理念。

(二)努力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理念。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什么?很显然,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孩子学习语文的方法,训练学习语文的能力。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将学习语文的能力形成,才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语用很重要。在落实语用方面,这几节课主要体现在落实了词语的活学活用,落实了句式的灵活运用上。

    如:《雨后》中有一句“糟糕——糟糕——”教师让学生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得高高。”与“把水花溅得高高”对比阅读,体会儿化音的作用。《鹬蚌相争》里的说写训练:鹬呀鹬,        。蚌呀蚌,        。《瑞恩的梦想》里给“震动”换词理解句子意思,说话时用上“有……有……”的关联词语。《群文阅读交流课》里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望月》里的对比句式:“江两岸,芦荡、树林……”去掉修饰词语与不去掉词语的对比阅读,谈感受。还有有关月亮的几首诗的阅读,找出有关月的句子进行比较,从而感悟“诗中月”的意境。

(三)关注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这一点在每节课都体现的很突出。

如:《雨后》老师说:“儿”小小一个字,有它没它的区别就大了,这就是儿化音的作用。

《鹬蚌相争》里,老师教给学生:要想体会精彩,就要读好对话,要注意提示语……寓言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群文阅读交流课》教师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问题引领的方法等,梳理出读成本书的阅读方法:选读——在目录里选,精读——在段落中选。

《望月》感悟文字美,学会写作方法:动静结合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让学生抓关键词来理解文章情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诗海拾贝》中学生学到了读诗的方法,平长仄短读出韵味,学诵读的方法,还学会了唱诗。

(四)体现了当地的特色。

如《瑞恩的梦想》体现了当地的课改模式,老师在教学中用了“设疑自探,质疑再探,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交流课》一篇带多篇,一文带多文,一本带多本的阅读,增加了阅读量,这也是许昌市校本课程之一,真的是给我们带来一节不一样的语文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诗海拾贝》给我们展示了诗的世界,体现了文化味的语文课。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自己说说,在我们平时候的教学中真正把它落实了吗,真正让综合性学习上得如此有语文味吗?这些体现当地课改风格的课堂能在这样的大会上展示,老师们真的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

三、看问题。

(一)关注学情不够,让学不到位。

有些课堂看着热热闹闹,激情澎湃,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比较明显。在关注学情方面我们需要学习《群文阅读交流课》中的这位教师的,她就给了学生充分的交流的时间,这样教师真正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在书与学生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安排的太满。

有些课出现了课时不清的现象。从课堂导入我们感觉是第一课时,可一节课教师却什么都教了,字词、读文、解文、思想等都进完了,满满堂堂的一节课。

(三)读文的处理薄弱,学生练读时间少。

有的老师也关注了学生读书,但是整体给学生练读的时间少,默读课文,往往让学生读的还不到一分钟就开始提问,读书的时间都没有,何来思考的时间呢。

(四)个别课堂有超标、越位、拔高的现象。
    每个年级段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作为老师一定要弄清楚,课标要求教的我们一定要教,不要求教的最好不要拔高。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五)语文课的语文味有所欠缺。
    有个别的课,人文性强一些,工具性弱了些,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虽然不太好把握,但也要尽量兼顾。

四、提建议。
    最近,我在指导老师备课时,从我们老师的身上发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如何去处理的,具体的一些做法想和大家一起来共享一下。

如果我们要备出这样的一节优质的语文课,我认为——

(一)首先要定位课时。第一课时应该怎么教?第二课时又该怎么教?课时定好了,才能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只有课时定好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建议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很多老师是不舍得删减的,觉得自己哪个都是亮点,哪个都设计都好的不得了,哪部分都想展示出来,其实面面俱到等于不到。那么怎么做呢?我认为——

首先我们要了解新课标,每个学段是怎么要求的一定要清楚。

其次,要与编者、文本对话。教师要有解读文本的能力。比如,我们老师要学会利用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教材中的注释、小资料、泡泡等,这些都表达了编者的编写意图,是编者为什么选这篇文章让大家学习的目的。有效抓住这些,你的课堂一定不会偏方向。如《望月》中,教师就很好地利用了课后思考题三“课文中引用了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来学习诗中月部分。

再者,就是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倡一课一得,不能贪多,抓住一两点学深学透就足够了。

(三)选定学习策略。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

在这里一定要关注学情。比如,昨天我们商丘的宋春丽老师执教的《种一片太阳花》,北师大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出现较长篇的文章,学生在阅读之初是有难度,但由于教材的连贯性,到了四年级学生的阅读长文的能力已经形成,在我们当地孩子们读这样一篇文章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在第一天见学生的时候,发现是这里使用的是语文版教材,相对北师大教材来说课文稍微简单,孩子们读这样的长文有难度,于是我们就依据学情调整了预案,在昨天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本来准备教学的三段的朗读后来变成了两段,老师把重点放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上。这就是对学情的关注,以学定教,以需定教。

(四)建议语文老师们一定要引导自己的学生多阅读,扩大阅读量。学生只有读书读得多了整体的语文素养不管是写作,还是口语表达,还是学习能力都会提高。

(五)建议老师们一定要精炼我们的语言,少说、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还要把我们的语音、语调降下来,让学生静静思考,静静读书,静静写字。

总之,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只有学生真正学会了,我们的语文课才达到了真正的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