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夸奖孩子有技巧

(2010-08-18 12:19:08)
标签:

杂谈

 

 

    作家毕淑敏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朋友到北欧某国留学,到一位女教授家里做客,她给教授的小女儿带了礼物,小女孩微笑着道谢。朋友抚摸着女孩的头夸道:“你真漂亮,可爱极了!”

等女孩离开,教授就正告朋友,这样夸孩子,对孩子是误导:你因为孩子漂亮夸奖她,这不对。因为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与她个人无关。以后她可能会以漂亮作为资本,也会瞧不起长相平平的孩子。而且,你未经她的同意,抚摸她的头,会使她以为陌生人可以随便抚摸他的身体。其实,你应该夸奖她的微笑和她的礼貌。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夸孩子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夸奖孩子多局限于表面现象,而且还夸大其词:“你真了不起!”“你真可爱!”“你真是一个小画家!”“你真漂亮!”……这样的对孩子的夸奖用语随时随地地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周围的很多朋友,似乎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妥。但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一下,这样夸奖孩子确实是利大于弊,不但对孩子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容易使孩子过高地认识自己,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兰姆,英国散文家,享有世界声誉,终身未娶。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伊利亚随笔》里,说孩子没有什么希奇,等于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到处都有。他的话,虽然很现实,但我想他是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更不会夸奖孩子的。

   但其实夸奖孩子,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向上力,所以我们应该要多夸奖孩子。但夸孩子要讲究技巧,不能随意。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找准切入点,进行恰当好处的夸奖,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夸孩子时,要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充分说出理由、切实感受。比如当孩子帮我们拖地,拿东西时,我们都可以说,“孩子,谢谢你帮爸爸妈妈拖地(拿东西),你这样就帮爸爸妈妈分担了一些,做得真棒!谢谢你!”这样孩子以后就会知道,帮助爸爸妈妈干活,是应该做的,是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作家尹建莉的畅销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很多人都爱不释手。细细研读此书,我知道她培养出了一个很优秀的女儿,而夸奖孩子是她常用的一大法宝:在她的孩子两三岁时,有一次感冒要打针。我们一般人的做法是,不告诉孩子这是做什么,而是采用欺瞒的方式把孩子骗到诊所,然后用力逮住孩子,在孩子的声嘶力竭中,完成整个过程。而尹建莉老师的做法则是,告诉孩子她感冒了,必须要打针,这样她才能尽快恢复。打针可能有些疼,如果她能坚持住,说明她很坚强;如果她坚持不住,哭一阵,也没事。这样对孩子讲清了事情的经过,也给了孩子适当的台阶,孩子就不会茫然,而且一般还很坚强,自然得到了夸奖。我不禁为尹建莉老师的做法叫好,这种做法值得家长学习并效仿。

   教育家陶行知在校长时,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也很值得为人师者,在夸奖学生时学一学,具体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塘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塘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塘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 ! 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塘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 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读罢这个故事,我不仅被陶行知校长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这才是就事论事,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走入学生心灵的教育真教育。他于看似简单的四快糖果中,在寥寥的夸奖中,就使学生幡然醒悟,而且会感触很深,震撼很大,效果很好。

   其次夸孩子时,要真心赞扬,并适可而止。梁实秋先生在散文集中有一篇《孩子》的文章:“我一向不相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为父母者多属乐观。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貔貅时之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战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他将来喉声一啭彩声雷动时的光景,孩子偶然拨动算盘,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将来或能掌握财政大权,同时兼营投机买卖……这种乐观往往形诸语言,成为炫耀的资本。”梁实秋先生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与大多数父母的形象。在独生子女时代,我们的孩子在家里真的就如同小皇帝般,任性,恣意妄为。我们家长在为孩子的不尽如意而头疼不已之时,是否想到,其实就是我们家长自己一手导演了这场“戏剧”?是否就是我们家长不着边际的,滥用夸奖之语,使孩子洋洋得意,迷失了自己?

   卢勤姐姐出了很多畅销书,其中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中,也向我们道出了夸奖孩子,夸奖孩子的好效果。她在具体的夸奖孩子的过程中,也同样倡导以事论事,真心赞扬孩子。

   我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真切地意识到发自真心地夸奖孩子,远比对孩子发雷霆之怒所带来的效果好得多。儿子不爱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我曾声色俱厉地告诫他,要拖地、要擦桌。但每次他都撅着嘴,很不愉快地参与,甚至有时还眼也不抬,动也不动。那次,儿子帮我刷碗,我真心地对儿子说,他帮我刷碗,我心里很高兴,同时我还能休息一会儿,谢谢他。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吃完饭,我还没有吃完,他就站在我身边,仿佛还有什么事情。我正疑惑,他怎么还不离开。儿子这时却抢着说,妈妈这个还吃吗?不吃,我就端走了,我要帮你收拾碗筷。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尽量适可而止地夸奖儿子,这样他就慢慢地、愉快地参加到家务劳动中了。

    教育孩子有技巧,如果我们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充分说出理由、切实感受并且真心赞扬、适可而止夸奖孩子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