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蝴 蝶
(短篇武侠小说)
杨友
1 代师下江南
大清道光年间,直隶保定府有一位金刀大侠姓徐名世勋,为人豪爽,一身正气,在江湖上颇受人尊崇。徐大侠如今虽已年过五旬却身康体健,锐气不减当年。夫人早年下世,并未续弦,膝下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小字水莲,年方一十九岁。这水莲姑娘不但花容月貌而且聪慧过人,自幼跟父母习文练武,一点即透,不仅知书识礼,又练就了一身好武功,徐大侠视爱女如掌上明珠,上门求婚者甚多,徐大侠却未肯轻易许人。
徐大侠身边有两个徒弟,大徒弟姓宋名雨川,二徒弟姓朱名云飞。两个徒弟同年二十一岁,宋雨川大朱云飞两个月,均是英俊少年且又聪明干练。两个人跟师父学武练功专心致志,你追我赶,毫不懈怠。三更灯火五更鸡,无论酷暑严冬,苦学苦练,二人的功夫不分高低上下,深得徐大侠厚爱。面对两个心爱的徒弟,看看含苞吐蕊的女儿,徐大侠心中早有打算——欲将女儿的终身托付其一。但徐大侠一时尚拿不准主意。有一天,徐大侠把这桩心事对女儿水莲讲了,要女儿自己选定。水莲姑娘听了心中自然高兴,她对两位师兄钟情己久,只是两位师兄对她一般好,而两位师兄的品貌、武功又难分高下,彼此又各有所长,所以平时她对两位师兄的感情从来都是不偏不倚。老爹爹要她自己拿主张倒让她感到为难了。于是,便红着脸说:“女儿年幼无知,终身大事但凭爹爹做主……”徐大侠也觉得终身大事不可草率,便将此事暂时放下,待日后再议。
数日后,徐大侠将两个徒弟叫到跟前,徐大侠面带微笑说:“你兄弟二人跟我学艺多年,与老夫亲如父子,老夫有一心事要与你兄弟二人讲明……”
两个徒弟齐声说:“愿听师父教诲……”
徐大侠说:“老夫年事日高,欲将你们的师妹水莲的终身托付你兄弟之一。但此事老夫甚感忧虑,故此,老夫今日把话对你二人讲明:日后水莲无论许给谁,你们师兄弟之间都不可为此心生妒嫉而反目成仇。老夫之意并无偏倚,只是一女二男只能一为婿一为徒。为婿者勿骄,为徒者勿馁。要一如既往,兄弟和睦相亲,同心协力,同甘共苦,万万不可做负心小人,背弃兄弟情义做出卑鄙可耻之事……”
宋雨川和朱云飞一齐跪倒在师父面前,两个人都发誓赌咒地说:“若违师训定遭雷劈!”
徐大侠说:“好!快起来吧,这样老夫就放心了。言必行,信必果,你二人绝不可食言!但目下老夫尚未拿定主意,待日后老夫将当年与荆妻的定情宝物蝴蝶玉佩作为水莲订婚信物交给谁亲事即算妥当……”
半年后,徐大侠又将两个徒弟召至面前,对两个徒弟说:“今有一事与你二人商议,因此事关系重大,老大不敢轻率——老夫有一位挚友陆大人在京为官,近日奉朝廷之命到江南任巡抚,不日就要离京。前日差人送来书信,信中言道,江南水远山长,人地生疏,巡查之中恐为匪盗所扰,险阻不可预料。恳求老夫看在老友面上,荐举一位武艺高强忠勇之人做其贴身护卫。老夫本当亲自随往,但一去三年两载家中之事难以脱身。老夫思之再三,只有在你兄弟二人中选定一人代老夫前往,惟有如此老夫才能放心。但此去责任重大,艰难甚多,又且时日较长,故此与你们商议……”
宋雨川躬身道:“徒弟愿往!”
朱云飞也拱手道:“师父,让我去吧!”
徐大侠笑道:“好!既然如此,老夫就只好让雨川前去了。雨川为兄长,自当吃苦在先……”于是,徐大侠便叫朱云飞和水莲为宋雨川准备行囊,徐大侠又对宋雨川谆谆嘱咐一番,待陆大人从京师出发路过保定府时即随同远下江南。
2 出示玉蝴蝶
宋雨川走后不到半年,想不到徐大侠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四肢麻木浑身瘫软,神智不清喑哑无声,躺在床上身子不会动转。除了两只眼睛尚能眨动外一切全无知觉,成了瘫哑的废人!水莲和朱云飞多方求医丝毫无效。水莲自叹命苦,母亲早亡,老爹爹又得了这样的冤孽病,岂不活活坑杀了女儿!水莲终日守在父亲身边凄凄惨惨地啼哭,朱云飞跑前跑后忙里忙外,小心伺候师父,还时时处处要安慰和照顾师妹,三口儿的生活全靠他来料理。
不知不觉地一年过去了,徐大侠的病情愈来愈重。这天晚上,朱云飞和水莲坐在师父面前,两个人都愁眉苦脸,泪水涟涟。朱云飞望一眼脸色憔悴的水莲,长叹一声说:“师妹,师父病成这样,看来康复无望,这样下去也非长久之计,我们应该有个妥善安排……”
水莲说:“我一个女孩家有什么办法?师兄去江南一年有余,不知师兄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现在一切都靠二师兄了,有什么办法就请二师兄明言……”
朱云飞沉默了一阵后说:“师妹,事已至此,我也只好对师妹明言了——师妹,师父对你的终身大事早有前言,师妹可还记得?”
水莲低着头说:“父亲虽有前言,可如今父亲已神智昏迷,我的亲事也难定彼此了……”
朱云飞道:“师妹有所不知,其实师父早有安排……”朱云飞说着从内衣兜中取出一个红绫布包递给水莲,“师妹看看便会明白了……”
水莲接过来双手颤颤地将红绫包打开——原来是一只蝴蝶玉佩。那洁白的玉蝴蝶雕刻精巧活灵活现,玉佩下配着一缕红线坠,使玉佩更显得华美。水莲心想,无疑这就是老爹爹为她裁定终身的玉佩了。水莲的脸上立刻泛起艳艳的红晕,心儿也突突地跳了起来。老爹爹为她选定二师兄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还有什么可说呢……
朱云飞望着低头不语粉面羞红的水莲说:“我本想等师兄回来将此事言明,让师兄为你我主持婚盟,行人间文明大礼。但师兄归期难定,你我正在青春年少,这样生活在一起多有不便。思之再三,只好在师妹面前出示玉佩了……蒙师父厚爱,朱云飞没齿难忘,只要师父三分气在,朱云飞孝当竭力。只是目下家中情况难处颇多,依我之意不如早日完婚,也好日后你我共谋生计……”
水莲长叹一声说:“你我姻缘已定,但凭二师兄安排吧……”
在师父的几位朋友和街坊邻居的帮助下,水莲和朱云飞的婚礼办得十分节俭。婚后小夫妻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水莲的心情也渐渐安定来。虽然病父在床,生活又很清苦,但毕竟诸事有了依靠。朱云飞不仅对水莲倾心相爱,对一切全无知觉的师父也竭尽孝道,给师父喂饭、换洗衣服被褥、端屎端尿,胜过亲生。水莲从心眼儿里感激,对丈夫更是十分敬重和疼爱,两口儿亲亲热热有情有意,水莲心中也有了许多的安慰。
3 长亭杀师弟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陆大人江南巡察三年期满还朝,宋雨川也回到了保定府。水莲见了大师兄不觉一阵悲痛涌上心头,扑进大师兄的怀中便呜呜咽咽地痛哭起来……宋雨川见水莲哭得悲悲切切不免心中一惊,忙问道:“师妹,家中出了什么事?”水莲只是啼哭,满心苦楚想对大师兄诉说却说不出来了。朱云飞眼含泪水,哽咽着对宋雨川说:“师兄,你这一去三年有,好叫人想念啊……你走后不久,师父突染怪疾,瘫哑在床,已不省人事。我和师妹多方求医,终不见效,如今,师父已成废人了……”
宋雨川听罢大惊失色,跑进屋里跪在师父面前痛彻肺腑地大哭起来:“师父!师父!徒儿随陆大人下江南一去三载,实指望回来后师徒团聚,徒儿要好好报答师父教诲之恩,没想到你老连一句话都不能跟徒儿讲了,岂不是痛杀徒儿……”宋雨川长跪不起,哭得痛不欲生。水莲和朱云飞将师兄搀起,劝慰师兄不必过于悲痛,事到如今哭也无益,保重身体要紧……
宋雨川痛哭多时后,又抽抽噎噎地向师弟师妹问了些师父病后家中情况,朱云飞以便将师父赠他蝴蝶玉佩之事和他与水莲成婚的前后经过讲给了师兄。宋雨川听了低头沉默许久,长叹一声道:“师弟师妹情结连理乃大喜之事,愚兄未能亲为师弟师妹操持,深感愧疚,让师弟师妹受委屈了……”
朱云飞说:“师兄说哪里话来,我和水莲也是为了照顾好师父和生活方便才草草成婚,师兄不必多想了……”
宋雨川一连数日守在师父身边,伺候饮食,端屎泼尿。水莲说:“师兄连日劳顿,好好休息几天吧。”宋雨川说:“也好,为兄刚刚回来,倒也想看看城里城外的几位朋友,待过几天后,再回来在师父面前尽一点孝心吧。”
宋雨川在城里城外拜访好友盘桓数日,回来后又伺候师父月余。那天晚饭后,宋雨川对朱云飞和水莲说:“师弟,师妹,看来师父之病已回天无术,为兄理应在师父面前尽孝,但如今师弟师妹已成家立业,自然能够妥贴照顾师父。师弟必然竭力尽半子之劳,对此我也就放心了。再说,如今不比当初,为兄也觉得生活多有不便,况且为兄江南一去三载,家中父母必然惦念不已。为兄明日就要回转故里,你们也不必挽留了,日后每年必来探望师父,望师弟师妹夫妻同心,相亲相爱,偕老百年……”
宋雨川离开保定府这天,朱云飞和水莲含泪将宋雨川送至十里长亭,在一个岔路口宋雨川停了下来,双手抱拳对朱云飞和水莲说:“师弟、师妹就请留步吧,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如此难舍难分最终也要分别呀……”
水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伤感,一头扑到宋雨川胸前哭得泣不成声:“师兄,从此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小妹实实难舍兄妹之情啊……”
宋雨川拉住水莲的手两行热泪滚滚而下,强忍悲痛安慰水莲说:“师妹,不必如此悲伤,你我三人兄弟、兄妹之情胜似同胞骨肉,为兄何尝愿意离开你们?但世间聚散离合本是常事,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师妹、师弟你们请回吧……”
水莲心如刀搅,朱云飞连连唉叹,两个人都背转过身哭得泪水涟涟。就在这瞬间,宋雨川刷地抽出钢刀用力向朱云飞的后颈砍下去,毫无防备的朱云飞未及出声头颅便滚落在地!
水莲被这突然的惊吓骇得魂飞魄散,“啊”地一声扑通倒在地上昏死过去……
宋雨川急忙走过去抱住水莲连声呼唤:“师妹,师妹,你醒醒啊……”宋雨川呼唤多时,水莲才慢慢地苏醒过来,两眼望着地下丈夫的人头浑身颤栗不止,哭得震天撼地,手指着宋雨川咬牙切齿地骂道:“宋雨川!你好狠毒啊!父亲将我许配朱云飞,想来你必定是心生嫉妒,梦想杀死师弟要夺师妹,你真是痴心妄想!似你这等不仁不义的恶徒,丧尽天良,竟置师父之恩德师兄弟的情义于不顾,做出这样伤天害理之事真是十恶不赦!杀夫之仇,不共戴天,此仇不报枉在世上为人……”水莲说罢飞身站起拔出钢刀恶狠狠地向宋雨川砍去!
宋雨川纵身闪出圈外,对水莲拱手道:“师妹暂息雷霆,但听雨川一言……”
水莲满腔怒火,瞪着血红的眼睛骂道:“我与朱云飞夫妻恩爱,情同鱼水,你如此凶残地杀害了我的丈夫,还想花言巧语蒙混于我,我岂能听你的鬼话?今日必定与你拼个死活!”水莲说着抡起手中的钢刀一个飞旋直奔宋雨川的头上砍来。宋雨川只得用刀架住,左右躲闪,口中连说:“师妹,师妹,待为兄把话说完,杀剐任你……”水莲哪里容得分说,又抡起钢刀扑向宋雨川。宋雨川见水莲恨得咬牙切齿,己摆出要与他决一生死的架势,只得小心一边招架一边后退准备脱身。此时的水莲恨不得立刻将宋雨川碎尸万段,见宋雨川欲夺路而逃,情急之下将手中的钢刀狠狠地抛向宋雨川!宋雨川将头一歪,只听耳边“嗖”地一声如一缕冷风吹过,耳根部“刷”地蹿出一股热血!宋雨川急忙转身跳出圈外夺路而逃,地上留下一只冒着鲜血的耳朵……
4 母子走江湖
水莲与朱云飞成婚一年多,小夫妻恩恩爱爱情同鱼水,没想到大师兄宋雨川因嫉妒而生仇恨,竟乘人不备对朱云飞下了毒手。水莲如遭晴天霹雳,哭得混天黑地死死活活,本想追赶宋雨川以死相拼为丈夫报仇雪恨,可是,老父瘫痪在床无人照看,除了她这个独生女儿别无亲人,她怎能放弃老父不管?只得忍着悲愤任宋雨川逃之夭夭。回到家里后,水莲在街坊邻居帮助下安葬了朱云飞。一个年轻的女人失去了相亲相爱的丈夫,生活没了依靠,支撑着残破的家,日子十分凄凉……要不是为奉养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和腹中怀着朱云飞的孩子,她真想一死了之!水莲自叹命苦,终日以泪洗面,在度日如年的挣扎中一个标标致致的秀女竟变得瘦骨伶仃,面如黄纸……过了半年后遗腹子降生,水莲又喜又悲,喜得是她给丈夫留下了后代根苗,悲的是儿子生下连父亲的面都没能见到……不管怎样,小儿子毕竟给她的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安慰,使她感到日子有了盼头,更增加了生活的信心。儿子是丈夫的骨血夫妻恩爱的结晶,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拼着拽着也要把儿子拉扯成人。盼望儿子成“龙”,水莲便给小儿子取名“龙儿”。龙儿长到五岁这年,徐大侠一命归西,在父亲生前的几位好友帮助下将老父安葬。亲人一个个都离开了她,只剩下幼儿寡母,其苦楚可想而知。曾有好心人劝她再嫁,但水莲执意不肯,她不仅担心儿子受委屈,忘却杀夫之仇嫁人如何对得起亡夫?,她决心与儿子相依为命,抚养儿子成人,将来为父报仇雪恨!
儿子在苦熬岁月中一天天地长大,一天比一天懂事,水莲便开始教儿子读书识字,一边读书一边习武。龙儿生性聪明,习文练武一点即透。到龙儿十六岁时,长得眉清目秀,威武英俊,对母亲又非常孝顺。不但熟读四书,而且练功十分刻苦,毫不懈怠,把母亲所教的一招一式都练得纯熟,尤其是胜家的飞刀功夫更是练得炉火纯青。水莲又把她跟父母学的几个秘招传授给了龙儿,使小小年纪的龙儿如龙似虎,成为保定府倍受人们赞佩的武林新秀。
几年来龙儿在母亲面前问及父亲之事,水莲总是遮遮掩掩不肯吐露真情,她担心讲了真情给年幼的儿子心里投下阴影,不利于儿子的成长和习文练武,恐少年意气生出不测。她只对龙儿说在他出生不久丈夫因病而夭亡。现在,看看儿子羽翼渐丰,想到杀夫仇人宋雨川依然逃匿在外,觉得报仇的时候己经到了。这天,水莲把儿子叫到跟前,痛哭流涕地把丈夫被杀害的实情详详细细地讲给了龙儿。龙儿听了母亲的讲述顿时双眉倒竖二目圆睁,两只手握成拳头攥得咯叭直响,仰天吼道:“杀父之仇不报,龙儿无颜活在人世!娘,儿要亲自手刃仇人的首级!娘就让儿子去寻仇人吧,不杀死宋雨川儿誓死不归!”水莲道:“我儿的孝心青天可鉴,但你小小年纪从未离开娘身边,天下之大,人海茫茫,你又未见过那宋雨川是什么模样,你到哪里去找?既使你真的能寻到宋雨川,也未必能够胜过他。那宋雨川乃是你外祖的宠徒,你外祖把自己的盖世奇功和秘招秘诀全都传授给了他,你如何是他的对手……”龙儿两眼喷着怒火说:“娘,不要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已的威风,杀父之仇说什么也不能就此罢休!”水莲道:“为你父报仇之事娘一天也不曾忘记,现在娘也觉得报仇的时候到了。但你一人去寻仇人娘如何放心?娘已经决定与我儿一起走遍天涯寻访仇人。一旦寻到宋雨川的下落,咱母子同心协力,那宋雨川也就插翅难逃了……”
计议已定,第二天,母子俩收拾行装扮作卖艺之人,离开保定府准备走闯江湖寻访仇人宋雨川。可是,天朝疆域广大,要寻找一个隐匿之人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究竟奔哪一方呢?水莲经过再三考虑,觉得宋雨川生长在北方,去南方的可能性很小。北方人到南方生活习惯和语言方面有诸多不便,况且他随陆大人在江南巡察三年,走了不少地方,许多地方官员和差役们都认得他,对他隐藏极为不利,估计宋雨川十有八九逃到关外。于是,母子俩便决定先奔北燕山一带,然后再往关东大地白山黑水之间……
5
庙会遇道士
水莲母子俩从保定北上,一路走庄串村,从古北口出关,历经两年多的时间走遍了千里燕山的大小村庄。一边卖艺一边暗访,费尽千辛万苦,却没有寻到宋雨川的一丝踪迹……
第三年的夏季,母子俩来到永平府界岭关外的双龙镇。这双龙镇是关内外货物交流的集散地,各类商号鳞次栉比,五行八作齐全,素有“填不满的双龙镇”之说,可见其商业之兴盛。双龙镇有一座关帝庙,每年五月十三是关帝庙会,为期三天的庙会,不但要请戏班子唱大戏,还要扮秧歌、抬杆戏,热闹非凡,已成为当地的历史盛会。赶庙会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除了乡下农民还有南北客商,大街上车马铃声叮当,行人摩肩接踵,街道两旁布帐蓬一座连一座,叫买叫卖的、说唱的、玩杂耍的,人声鼎沸,不绝于耳。关帝庙前的大戏台披红挂彩,台上出将入相、才子佳人,锣鼓铿锵,弦音袅袅,梆子、二簧,咿咿呀呀。台下人山人海,拥拥挤挤。水莲母子也来赶庙会,选了一块场地,架起刀枪,敲起锣鼓,人群立刻围拢过来。水莲站在场中央向四周抱拳施礼道:“众位父老兄弟姐妹,我母子初来贵地,感谢诸位捧场,在下功夫不深,练得不好,还望同行师傅指点,众位父老多多包涵……”几句开场白说过后,母子俩便抖擞精神开始演练软硬功夫,前后空翻,龙腾虎跃,剑舞银蛇,金刀破水,演了一招又一招,练了一回又一回,观看的人群不断喝彩叫好。演了几场后,水莲放下刀剑,向观众拜揖道:“众位父老,我母子背井离乡,卖艺谋生,望众父老发慈悲施舍一二,百吊不多,一文不少,我母子当感恩戴德永记不忘……”水莲说罢手托铜锣绕场而行,于是便有许多观众往铜锣里扔制钱,一会儿工夫,铜锣里便堆了一摞铜钱,母子俩连连点头致谢。就在这时候,从人群外挤进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道士,那道士手捏着两枚铜板轻轻一扬手,“叮叮”两声那两枚铜板正正落进水莲手中的铜锣里。水莲正欲施礼致谢,那道士与她照个面转身而去,瞬间没了踪影……水莲猛然吃了一惊——那道士的相貌竟与宋雨川十分相像……水莲再也无心表演,便和龙儿收起摊子,母子俩匆匆回到了客店。在客店里水莲对儿子讲了那道士像宋雨川之事,但世上相貌相似之人很多,在这远天远地实难判定真假。但既然遇上如此相像之人定要弄个清楚,便与龙儿商议要察访那道的下落……报仇心切的龙儿恨不能立刻将那宋雨川碎尸万段,听母亲一说当即就要去追寻那道士。水莲说:“那宋雨川不是等闲之辈,岂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寻到他?需要想个主意才是……”
晚上,水莲找到店掌柜,和店掌柜闲谈时问及双龙镇的地理风土人情,又问店掌柜双龙镇附近是否还有寺院、道观庙,说她母子还要去赶庙会。店掌柜说:“双龙镇附近有两座和尚寺院,香火倒也兴盛,虽然每年也有庙会,但都不如关帝庙会热闹。此外离双龙镇四十里有一座白云山,山中有一座望海观,也是双龙镇一带唯一的一座道观。据说过去那望海观名气很大,只是那庙宇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险峰之上,虽有柏木梯可供上下,但一般人难以攀登。年深日久柏木梯也烂了,后来几乎没有进山的香客,所以现在人们对望海观也知之甚少了……”
水莲听了心中暗想,看来那“道士”住在望海观无疑,那“道士”究竟是不是宋雨川只有亲到望海观会他一会才能见个分晓……
6 夜上背牛顶
第二天,水莲母子离开双龙镇直奔白云山而去。跋山涉水沿路打听,终于来到了白云山中。果然如店掌柜所说,这里人烟稀少,十里二十里之内不见村庄。这天,母子俩来到一个山泉边,口渴难耐的娘儿俩饱饮清泉,又吃了些点心,正欲起身前行,突然听到一阵“咩咩”羊儿叫声,水莲高兴不已,有羊叫必有人在,何不寻到牧羊人请求指点路径?于是,母子俩便循着羊叫的方向走去,行不多远就见前面山坡的一株老枫树下坐着一位手执长鞭的老人。水莲近前施礼道:“老人家请了!”牧羊老人见两个陌生人来到跟前,把母子俩打量一番后问道:“何处客人来这山野之中?想来是迷路了吧?”水莲道:“老人家,我们家乡遭了水灾无法维持生活,我母子多少会几手耍刀枪棍棒,出来卖艺糊口。来到此地后,听人说白云山奇峰奇水,又有神仙胜地望诲观,本想到望海观参拜神仙,保佑我们母子平安。没想到山中沟壑纵横,林木遮天蔽日,荆棘丛生,不知哪里是去望海观的路径,恳请老人家指点迷津……”老人听了轻叹一声说:“唉,可怜哪,背井离乡不容易呀……求神佛保佑也应该到山外的寺庙,这望海观如何去得?你们哪里知道,那望海观建在千尺险峰之上,就是你母子满身功夫也未必能登上去呀……”接着老人便对母子俩讲起了望海观所处的雄险和修建经过。
据说大明朝成化年间有一云游道士至此,见这里奇峰挺秀,到处翠柏苍松,又有飞瀑流泉,云缠雾绕,鸟语花香,处处奇景奇观,道士深深的被这幽静的美景所陶醉。他走遍天下名山大川,没想到这塞外深山中竟有这样的修行理想之地!经过几天的察看他选定了一座叫作“背牛顶”的险峰,决定在“背牛顶”上修建庙宇作为修身养性之所。但那“背牛顶”上地势如何尚不可知,他想攀上去察看一番。道士原系武林高手,因厌恶武林界的你争我斗互相杀戮,便决意隐遁空门潜心修道。那天,道士靠着满身的功夫终于攀上了“背牛顶”。从山下仰望“背牛顶”陡峭如锥,到了山顶上一看却是另一番景象,原来山顶上竟是一片平坦开阔之地,方圆至少也有百丈之阔。除去建庙宇还可开荒种地,完全可以衣食自足。一石崖下又有一眼山泉,水流潺潺,清冽甘甜。山顶四周长满了高大挺拔的苍松翠柏,不愁建庙用材。道士欣喜不己,下山后便奔走四方化缘,辛辛苦苦四五年总算筹足建庙所需。然后便请工匠,择定吉日破土动工。工匠们先用柏木做了一个高大的木梯,供人们上下。道士在一家铸铁炉定制了铁瓦,又向牧羊人借来上百只山羊,用山羊将铁瓦和用料运上山顶,垒墙的石料泥土就地取材。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座不大的庙宇和两小间食宿小屋便竣工了。接着又请来画师彩绘道家始祖太上老君画像,开光拜祭。因这里东南可遥望大海,道士便取庙名为“望海观”,民间亦称“铁瓦望海观”。道士在“背牛顶”上独自生活,除了购置生活必须的油盐和衣物轻易不肯下山。后来有慕名者前来拜师,道士只收下一名徒弟,教其读书诵经和传授武功,但绝不许介入尘世,后来历代皆尊嘱如是。现在这一代道士道号云海,二十年前来望海观时风华正茂又生得英俊,且有一身好武艺。只是缺了一只耳朵,据说襁褓时被舔屎的狗咬掉了,故而人称“独耳道长”。云海的老师父仙逝后,云海将多年用于上下日渐朽烂的柏木梯拆除,用一条胳膊粗的猪鬃绳上边系在崖头一株千年古松的枝杈上,供其上下。那猪鬃绳从老古松上垂下来,绳头距离地面高一丈八尺,云海便凭借一身功夫上下自如。上山时背着买回的日用品,站在鬃绳下纵身一跃,双手抓住鬃绳捣手上攀,如灵猿般轻捷,下山时顺鬃绳下滑身轻如燕落地无声……老牧人又说:“那云海道人性情怪癖,从不与外人交往,拒绝任何人拜访,连远近香客也只能在“背牛顶”下山崖边烧香摆供。你母子总然一片虔诚之心,也无法登上背牛顶啊……”
水莲听罢唏嘘不已,心中暗忖:听老牧人之言那“独耳道长”云海肯定是宋雨川了。有了仇人的下落,“背牛顶”总然艰难险阻也要闯一闯,为报杀夫之仇死而无憾!想到这里,水莲微笑着对老牧人说:“多谢老人家指点,我母子既然来了还要亲往背牛顶前观看一回,即便不能登上望海观,就只当游玩一回,观赏一下背牛顶的奇景奇观也算不虚此行……”
水莲母子别了老牧人后,按老牧人指点的路径直奔“背牛顶”而去。
母子俩来到“背牛顶”下举目仰望,那“背牛顶”果然高耸入云,险峰壁立,无路可攀。那条粗粗的猪鬃绳从崖头垂下来足有五六丈长,鬃绳悬空吊着如同一条巨蟒,想跃而上去抓住绳头实在不可想象!母子二人望着眼前的情景都惊呆了,要登上“背牛顶”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娘儿俩真的感到一筹莫展了……母子俩只好坐在石板上一边休息一边漫思良策。不知过了多久,龙儿突然眼睛一亮,对母亲说:“娘,有办法了!”水莲说:“有什么办法?”龙儿很激动地说:“娘,你看东边崖壁上那株松树……”水莲见崖壁上的一株青松树干虽不很粗但长得挺拔,有两三丈高。水莲说:“那松树又有何用?”龙儿说:“我登上崖壁再爬到松树上梢,用身子摇动树冠,利用树干晃动的弹性使树冠靠近鬃绳,然后适时从松树上纵身一跃将绳头抓住,那样就可以捣绳而上了!我再带上一条绳子,攀上背牛顶后将绳子接连在鬃绳上,再从上边放下来,绳子长了,娘将绳子系在腰间,儿在上边拉,这样咱母子就可以登上背牛顶了……”水莲却摇头说:“太危险哪!不要说登到崖壁的松树跟前有多难,就是能够爬到松树上摇动树冠,万一抓不住鬃绳可就要粉身碎骨啊……”龙儿说:“娘,凭孩儿的功夫登崖壁爬上松树上并不难,摇动树冠靠拢鬃绳儿自会当心,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总会找到适当的角度、适当的时机,就请母亲放心吧……”母子报仇心切,水莲也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好依了儿子,又叮嘱儿子多加小心,千万不可大意。
龙儿毕竟功夫不凡,脚蹬崖壁缝隙,如壁虎般缓缓而上,终于攀到石壁上的松树跟前。龙儿歇了一阵后便爬到了松树上,双手抱着树干用力摇动,几次向鬃绳靠拢,均因角度偏差而未果。水莲站在下边看着儿子的冒险动作,骇得心儿咚咚直跳,浑身的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生怕儿子有一丝闪失……龙儿却毫不懈气,最后终于选准了角度一跃成功!在临近黄昏时母子俩安全登上了“背牛顶”。
7 泪血诘苍天
水莲母子登上“背牛顶”后人已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嘘嘘的娘儿俩只得找了一个隐蔽之处休息。隔着丛生的荆棘望海观隐约可见,铁瓦庙宇建在一个平台上,掩映在葱茏的花木之中。想来此时那“云海”道人宋雨川定在庙中,面对仇人水莲心中怒火直往上蹿,但她深知不可操之过急轻举妄动。一来母子俩已疲惫不堪,腹内空空,二来那宋雨川功夫非凡,又经过他的道士老师教练,想擒拿他也并非易事。于是,水莲决定和龙儿先吃饱肚子,待养足了精神再动手不迟。娘儿俩一边吃着点心一边悄悄地计议如何行动。直到三更夜半,娘儿俩紧带束腰,装束利落后便直奔庙宇。来到庙宇前,水莲轻身一纵跃上小院围墙,借着朦胧月光四处仔细观察。小院内左右两株粗大的柏树,树影森森,院内静无声息,大概那宋雨川此时早已进入梦乡。水莲向墙外的龙儿一摆手,母子俩同时飘然跃入院中。按原订计划由水莲用刀尖撬开门栓,龙儿持刀破窗而入,母子俩两面夹击,来个措手不及,一举将云海擒获……没想到那云海道人并没有睡熟,听到屋门有轻轻的响动,立即翻身穿好衣服操刀在手,然后开了门一闪身冲到院中。水莲和龙儿见原定计划落空了,只得将云海夹在中间,使其不能脱身。云海道人放下手中大刀,镇定自若地说:“不知二位何方贵客,寅夜入我神仙胜地欲行杀戮,难道不怕神灵见怪吗?我云海向来恪守道家门规,不曾与谁结冤,二位如此鲁莽,岂不是有辱武林的名声?”
水莲道:“废话少说,月光灰蒙难识尊容,敢问道长能够当面讲出你的真名实姓吗?”
云海道:“你这一提说我全都明白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就是师妹水莲无疑了……在双龙镇庙会上看你们母子表演,并以两枚铜板相赠,没想师妹竟认出了我。师妹历尽千辛万苦在寻找我这个‘仇人’,一心要为那朱云飞报仇,堪称节烈之妇,只可惜时至今日师妹依然不明就里……事情己经过去二十多年了,难道说师妹还不想听我宋雨川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个明白吗?”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此时的水莲早已怒火填胸,哪里还容得宋雨川说长道短?于是便手指着宋雨川破口大骂道:“你这个无义之徒害得我好苦,落得我孤儿寡母,孩子生下来连生身之父一面都不曾见过,二十多年的艰难岁月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泪又有谁知道?这一切都是你这个恶徒造的孽,哪里还想听你那些花言巧语?龙儿,还不快快动手更待何时!”水莲说罢举刀向宋雨川砍来,龙儿也扑上前来拼杀。宋雨川见母子俩下了绝情只得举刀相迎,抡刀左右抵挡。三个人刀对刀,寒光闪闪,叮叮当当,打得昏天黑地。水莲和龙儿仇恨在胸,恨不能一刀将宋雨川劈为两半!母子俩招招凶狠,步步近逼,宋雨川只得小心应战,左右躲闪且战且退,瞧个空儿从院内跳出院外。水莲母子也跳出院外穷追不舍,又赶上去奋力激战。三个人从半夜时分直战到东方渐白天色大亮,水莲母子越杀越勇,前后堵截,宋雨川闪转腾挪,借着复杂的地形和树木使水莲母子不能近前。水莲见她母子俩费尽力气拼杀不能奏效,猛地从发髻上拔下两支金钗“嗖嗖”地射将出去!这两支“金钗”可是非同寻常,那金钗平时插在发髻上本是两件饰物,遇见强敌情急时拔下便是两只暗器,原是水莲的母亲秘密传授给女儿的绝命招,水莲已练得十分精到,手起钗落欲射其目不伤其眉,要伤其命必射咽喉,令对方防不胜防,躲其一而不能躲其二。两支金钗无声无影直奔宋雨川,说时迟那时快,宋雨川来不及躲闪两支金钗正正地射进他的咽喉,宋雨川扑通倒在地上,鲜血噗地蹿了出来……自知性命休矣的宋雨川,咬牙翻身坐起,对水莲道:“师,师妹,我……料到你会这样做的,宋雨川命在倾刻,这回该听我把话说清楚了吧……”
水莲冷笑道:“忘恩负义的恶徒死有余辜,有话你就说吧!”
宋雨川两眼泪如雨下,从衣袋里取出一个红绫布包,双手颤颤地将布包解开举起,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师妹,你,你看看,这是何物……”
水莲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系着红丝坠儿的蝴蝶玉佩。水莲心里猛然一愣:又是一只蝴蝶玉佩!水莲将玉佩拿在手中,只见玉佩的玉质光洁细腻,晶莹碧透,看上去是一只雕刻精美的蝴蝶,但仔细一看那蝴蝶却是分两面雕刻成两只——原来是按照玉石本身两面天然的红绿颜色分别雕刻成雌雄一对,红的一面为雄,绿的一面为雌,雌雄相互拥抱。两只蝴蝶栩栩如生,雕工精美绝伦。再仔细一看两面雌雄蝴蝶的背上均刻有小字,红色雄蝴蝶背部上刻的是“顾世勋”三个字,绿色雌蝴蝶背部上刻的是“史碧云”三个字。一见这两个名字,水莲顿时惊得浑身颤栗,“啊”地一声跌倒在地——原来两面雌雄蝴蝶背上刻的正是她爹、娘的名字……
宋雨川两眼望着水莲,气息微弱地说:“师妹,这是我随陆大人……去江南时,师父,亲、手、交、给、我、的……”宋雨川说完脖子往后一仰,气绝身亡。
水莲猛地扑过去抱住宋雨川“哇”地一声大哭便不省人事了……龙儿急忙抱起母亲,一边痛哭一边大声呼唤:“娘,你醒醒啊……”
过了许久,水莲苏醒过来,抱着仰天长嚎:“苍天爷爷呀,你你你太不公了!!!
你怎能这样安排呀?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呀……”哭得心胆俱裂的水莲猛地站起身抱着宋雨川的尸体一个腾跃撞向石崖……
8 合葬鸳鸯魂
石崖染红,草木呜咽……深明大义的龙儿将娘与宋雨川连同那只蝴蝶玉佩合冢而葬。
龙儿留在了望海观,远离尘世的纷争,决心在望海观这方净土上虔诚修持……
(原载《通俗小说报》2008年第4期,该刊由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





加载中,请稍候......